清山变 第115节

这就两难了,后来找到一个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亲尝汤药,而且四大臣听法国教士说过,金鸡纳霜不但能治疟疾,亦是补药,所以四个人各取一剂,用酒吞服。一夜安眠,精神十足,见此光景,皇太子的疑虑方才打消。

圣祖亦由近侍口中,得知有尝药之事,所以一早召见索额图,问明经过,深为欣慰,当时便服用了一剂。到了下午…钟,照算应是发病的时刻,居然未发,于是天语褒奖,群臣称颂,论功当然要行赏,圣祖决定在皇城内赏给进药教士第宅一区,以为酬庸。

赐第是由圣祖亲自检阅皇城舆图所选定的,就在三座门外街南的蚕池口。三座门内,西苑的西北一隅,在明朝是世宗玄修之地的仁寿宫,宫侧则是皇后亲蚕之处,有先蚕坛、采桑坛、具服殿、蚕室等等建筑。洗桑浴蚕有池,由宫墙外引西山之水入池的口子,即名为蚕池口,那里有一座云机庙,是明朝宫人织锦的工场。入清之初,大半废弃,但却留下好些当年侧近之臣的赐第。圣祖挑了一座最好的,赏给法国教士,而且指派工部的司官和工匠,照教士的意思,修改成天主教堂的式样,题名‘仁慈堂’,表示感戴圣祖的仁慈。

到了第二年,法国教士因为仁慈堂西侧有一段三十丈长,二十丈宽的空地,起意修建大教堂,上奏说道:‘蒙赏房屋,感激特甚,惟尚无大天主堂,以崇规制。现住房屋,固已美善,而堂为天主式凭,尤宜壮丽严肃。用敢再求恩赐,俾得起建大堂。’

皇太子认为法国教士得寸进尺,有意推拒。还是皇帝,不以儿子的话为然,专门指派大臣勘察,将那块空地恩赏了一半,等起建大堂开工,又赏了一块金字石匾:‘敕建天主堂’。此堂就是所谓‘北堂’。

从雍正驱洋之后,北堂空落已久,道光二十四年虽有开禁之旨,却也只是在五口通商口岸,京中却还是不允许传教的。

听奕把中方的要求讲述完毕,伯明翰无奈极了,“殿下,这等事不是鄙人能够做主解决的。首先说,北堂教堂本是法国传教士兴建,也是归于法国教会管理,不论兴建还是拆毁、挪移,都要向位于彼国的天主教会报备申请,不是鄙人能够在这时候给您明确的答复的。而且……”

这些教会、天主教会之类的话奕一句也听不懂,只是知道对方把自己的问题推拒了回来。他年轻人心中藏不住事,脸色就不是很好看了,不过听对方话中似乎有未尽之意,只得耐着性子继续询问:“而且什么?”

“而且,拆教堂这种事,亵渎宗教,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法人看来,是极大的忌讳,不可鲁莽。”

“听特使先生的意思,竟似是解决不了了?”

“倒也不能这样说,”伯明翰卖了个关子,他说:“这件事如果希望成功,只有派人到巴黎,与北堂所属教会的会长商量,得到他的许可,法国人想来就不会再阻挠了。”

李鸿章突然在旁边插话了,“如果请特使先生去说,能不能办得通?”

伯明翰倒没有想到中国人会提出这样的请求,思虑了片刻,他说:“我是英国人,但是我信奉天主教,以教友的资格,倒也可以去说。”

“如果请特使先生专程去办此事,不知道特使先生可有成议?”

“第一,”伯明翰说,“要请中国政府给我一份委任书,作为凭证;第二,我到了巴黎,先要联络几位有声望的人士,请求他们协助;第三,见了法国天主教会的会长,我想可以这样说……。”

伯明翰准备的说词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一向受到优待保护。如当年中国皇帝陛下恩准法国教士在京中兴建教堂,并恩准在中国传教。这种格外体恤的恩惠,不可忘记。

而北堂的建制过高,下窥宫廷,依照中国的习惯,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现在中国政府愿意另外拨给一方基地,并负担建筑新堂的费用,这是情理两得之举。如果接受中国政府的要求,中国政府还可以特颁上谕:凡在中国传教的外国人,只要安分守己,不犯法纪者,各省督抚一律保护,不准欺侮。

“我想,”他又说,“大致照这样的说法,应该可以征得同意。然后,我再转到罗马去见教皇,事无不成。”

奕大皱其眉。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教堂,竟然要这样的大费周章,便是己方动手,强行拆除了又能如何?

和身边的宝鋆、李鸿章商议了几句,“听伯明翰的话不像是在推搪敷衍,此事暂且搁置,还是问问他们皇上念兹在兹的火炮之事吧?”

奕白了对面的英使一眼:“佩衡,你来说吧。”

“喳。”宝鋆答应一声,接过了话头:“我国皇帝陛下有意加强中英两国交往,特别提出:要购买贵国武备。”

伯明翰一愣:“不知道是什么武备?”

“便是火炮。不知道贵国肯于出售吗?”

伯明翰心中大喜正如皇帝和几个人说过的那样,英人追逐利益二字,上至政府,下至商人,无不望风景从。‘一鸦’之前,中国初开海禁,英国很是为打开中国这样一个无比广袤的市场而欢欣鼓舞,商人们或租借或购买商船,越洋而来,谁知道闹了极大的笑话

英人贪图重利,而且不做任何的调查,运来的都是一些钢琴、睡衣、刀叉、瓷器、咖啡等物。这样的东西在中国如何销售得出去?便是连运费也都赔上了,弄得英国商人苦不堪言。相反的,中国的商品却源源不绝的通过广州口岸销往英国及各殖民地。道光初年,中英之间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了三、五百万两之多

到后来,英人也学得聪明了,改为输入一些镜、钟、表、玩、腌腊、海味、洋酒、药材、杂货、布匹花幔等物,却还是抵不上从中国出口到英国的物品的贸易额来得大。

而且在中方和英方议定的《海关税则》之中,以上诸物皆要课以重税。例如燕窝,上等燕窝每百斛就要上缴税金五两;即便是柴鱼(就是鱼干),也要上缴肆钱的税金;倒是洋米、洋面、五谷类——这些都是免税的——但是中国人用这些东西用得很少。唯一一个可以挽回一些颓势的,只有东印度公司进口中国的鸦片。(注1)

听闻中方提出购买武器装备,尤其是要购买英国制造的火炮,伯明翰大喜过望这笔生意若是真能够谈得成的话,自己在政府中的位置,想来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呢这样想来的话,这一次进京之行,倒真有意外之喜了

注1:“……税款……”税款的明细不是作者凭空杜撰,都是有真实的材料的。

第148节 军火买卖(2)

虽然中方提出购买火炮是一桩可以大大的增加贸易额的生意,只可惜伯明翰并非有专攻的术才之人,这种火炮类的武备,他也是知之不详,不过心中有一个定义便是万万不能放过这样一桩生意。当下和阿利图,文翰交换了一个眼色,这才说道:“贵国有这样的要求,鄙人可以代表我国政府答应,只是,不知道贵国对所需要购买的火炮,可有什么要求吗?”

伯明翰的问题把奕问楞了。皇上只是和他提起要和英人购买火炮,其中的细节却全然没有交代,心念电转间,想起自己在大沽口所见所闻,又思及皇上对此事的裁断,现下也只好含糊应对了。他说,“总要射程越远越好。”

双方都是一头雾水,交涉自然不可能有预期之功,好在彼此都有了心底的打算,此事也可以上奏了。于是,奕派人送伯明翰一行人离开,自己会同宝、李二人递牌子请起。

皇帝正在乾清宫俗称三希堂的东暖阁中看折子,听报奕递牌子进来,说一声传,几个人进到暖阁中躬身行礼:“臣等,恭请圣安。”

“都起来吧。”皇帝放下折子,笑呵呵的看着他们:“是为了英人之事而来的吧?”

“是圣明无过皇上,臣弟此次来,确是为奉旨与英人相商之事而来。”

“说吧。办得怎么样了?”

“是”奕点头,先把和英人会商关于教堂移拆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教堂之事,英使殊难决断,臣弟看他倒不似是在敷衍应付,此事确有难度。”

“笑话若是照他这样说,教堂留存于我天朝土地上,我天朝竟然没有处置的权利了?此事不用再去征询什么洋人的意见,着军机处下旨工部,让他们直接拆除了事。朕就不相信,这样一点事都解决不了?”

奕心中羞愧,跪了下来:“总是臣弟办事无能,令皇上忧烦,请皇上下旨责罚。”

“这个不是你的责任。”皇帝又说:“火炮之事如何?”

“是。购买火炮一事——”

听他说完,皇帝沉默的半晌,奕等人站在那里,感觉到一阵无形的压迫感,皇上对几个人的办事能力大不满意,连呼吸都放得更加轻柔了。半天的时间,皇帝用一种倦怠的口吻开口说道:“此事先放一放吧。左右也是急不来的。”

“皇上体谅臣弟,臣弟感佩难言。”

“六福?”

“奴才在。”

“看看军机处有谁在?叫他们过来。”

“喳。”六福答应一声,飞步出殿,到了军机处直庐,传唤一声,众人跟在后面鱼贯而入,见礼已毕,皇帝说:“给两江、两广、闽浙发一份旨意,把这一次和英人会商,我天朝意图购买火炮之事在旨意中写明,另外告诉他们,把这件事知会在各省通商口岸往来做生意的夷人,总之是要传得声势浩大,让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众人没有想到叫他们过来是为了这件事,赛尚阿楞了一下:“奴才遵旨。只是,旨意中可要写明缘由?”

“怕是你自己想问的吧?”皇帝吃吃一笑,他说:“其实很简单,不过是货比三家而已。”

“啊奴才明白了。”一句话提纲挈领,抓住局势的关键,赛尚阿也难得的聪颖起来:“皇上圣明,这一来就不能由着英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奴才下去立刻让他们拟旨。”

“还有一件事。曾国藩回乡探母,怕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部视事,阎敬銘又去到河南山东,督察河工建设。户部那边好不容易有了点眉目,不能就这样荒废掉。朕想,你暂时把户部的差事兼起来吧?”

众人面面相觑,这又是一条从来未有过的先例。朝中照例是有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管部的,若说他是皇子,皇帝这样的任命犹有可说,只是皇弟,做这样的任命,分明就是在说,管户部的大学士卓秉恬和赛尚阿不能信任,或者说皇帝对他们两个人不甚满意,才有这样的安排。

首节上一节115/9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