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第50节

由此,林子轩才知道,今晚《雷雨》的首场演出之所以爆满,是因为有一半人都是在话剧圈混饭吃的,另外一半才是真正的观众。

这就是捧场了。

这些人也是来看看行情,如今话剧行业不景气,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很多演员不得不回去唱戏,还有的干脆就改行了。

这次上海新舞台兴师动众,又有欧阳予仟这种大前辈亲自出马,排演一出新剧。

这似乎是话剧兴盛的征兆啊!

如果《雷雨》真的能火,带起民众观看话剧的热潮,大家也能跟着过上好日子,如果扑街了,他们也没什么损失,该干嘛干嘛去。

在一片纷纷扰扰之中,《雷雨》的大幕拉来了。

随着一个个角色的登场,情节的展开,观众陷入了周鲁两家长达三十年的恩怨情仇之中。

舞台上的演员都是实力派的话剧名家,欧阳予仟亲自邀请他们演出。

这次又是关系到话剧能否复兴的关键之战,演员们自然格外卖力,个个情绪饱满,把戏剧冲突发挥的淋漓尽致。

特别是扮演繁漪的演员,把剧中人物的扭曲心理,神经质的特征表现的压抑而病态。

郑证秋不断的称赞这个演员演技的精湛。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观众被剧中人物的命运所吸引,而舞台下还有一半是话剧的从业者。

他们看到的是另外的东西。

《雷雨》从人物设置到戏剧冲突,从舞台布景到演员的台词,都是一部成熟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完美。

它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成功塑造了丰满而复杂的剧中人物。

《雷雨》还具有一种诗意之美。

这不单单指文辞的优美,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

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和品味,和以往的新剧截然不同。

或许这就是新剧的未来。

台下的话剧从业者进行着思考,观众则随着剧情而沉浸其中。

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雷雨,所有人都走向了毁灭,那些罪恶的,美好的,都在这个雷雨之夜有了终结。

观众有些不知所措。

这和他们以往看的话剧不同,有种宣畅淋漓的感觉,但又觉得可怜可叹,似乎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被触动,被唤醒。

这就是话剧的力量,也是悲剧的力量。

台下的话剧从业者们起立鼓掌,他们看到了一出优秀的话剧,也看到了话剧的未来。

观众也站起来鼓掌,能够触动心灵的东西总是好的。

或许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忘记,可在这一刻,他们感觉得到自己的不同。

欧阳予仟带着演员到台上谢幕,他知道自己成功了,《雷雨》成功了。

他在观众席上看到了林子轩。

《雷雨》的成功是演员的功劳,也是剧本的功劳,一个成熟的剧本是话剧成功的基础。

欧阳予仟没有把林子轩拉上台,他知道林子轩不愿意露面,但以后还是会找这位林少爷要剧本的。

第二日,很多家报纸都报道了《雷雨》的演出盛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他们把《雷雨》和以往庸俗浅薄的文明戏区分开来,称为新的戏剧,也就是话剧。

并把《雷雨》和外国著名戏剧相比较,认为出自曹愚先生的本土戏剧在艺术性上完全不逊于易卜生、萧伯纳等大师的作品。

话剧的新时代已然来临。

☆、第四十四章 真相不忍直视

随着报纸上不断的讨论,《雷雨》这出话剧在上海形成了一股风潮。

这其中自然有话剧界人士的推波助澜,也有文艺界对《雷雨》的解析,还有民众对于这出话剧的好奇。

从普通观众的角度讲,《雷雨》这个故事还是很有卖点的。

首先这是发生在大家族的恩怨情仇,还牵扯到私生子的问题,而且同母异父的兄妹二人相恋了,同父异母的姐弟二人互有好感,后母和儿子之间发生了畸形的恋情……

怎一个乱字了得!

这种狗血的家庭伦理剧一向是观众的最爱。

如果不是剧中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最后的悲剧收场,《雷雨》很可能会沦为三流剧作。

在一片叫好声中,上海新舞台彻底火了起来,场场爆满,还是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其他剧社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排演《雷雨》,争取趁着这股热潮分上一杯羹。

有些剧社根本不靠谱,无论是舞台布景还是演员的表演都糟糕透顶,就是要靠着《雷雨》的好名声来糊弄观众。

这就是上海话剧界的现状。

当初,欧阳予仟还征求过林子轩的意见,得到林子轩的授权,现在那些剧社根本不管不顾,一窝蜂的排演《雷雨》。

所以说,在这个时代就不要讲版权的问题。

林子轩清楚这种状况很难改变,也懒得理会,他带着郑证秋前往上海精武体育会。

这些日子,郑证秋按照林子轩的要求收集霍元甲的资料并编写电影剧本。

这个剧本完全展现了一个爱国武术家光明磊落的一生,没有提到霍元甲的感情生活,没有提到霍元甲不成熟的青年时代。

首节上一节50/4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