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第379节

日本人出资金。连军舰都可以用来拍摄,只是要借用中国电影公司的名义。

他们甚至提出入股天一电影公司,全力支持天一公司和林子轩抗衡。

面对日本人的诱惑,张时川和邵醉嗡的态度并不相同。

邵醉嗡虽然被林子轩逼的只能向南洋等地发展,但拒绝和日本人合作。

张时川则犹豫不定。

日本人打听到张时川看重利益,便不断的增加筹码。

作为一位电影人,张时川也想着和林子轩一较高下,日本人在上海和很多商家合作都没问题,只是拍电影而已,何况还有这么丰厚的报酬。

于是,他答应了日本人。

1926年9月,张时川离开天一电影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创立了中华电影股份公司。

日本人是公司的大股东,张时川和一些他在电影圈的朋友成为公司的小股东。

华影成立后的第一部电影叫做《中日海战》,直接向着明星电影公司叫板。

一时间,两部讲述甲午海战的电影同时拍摄,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成为上海的热门话题。

这是一场明星和华影的较量。

林子轩作为上海电影协会的会长,很容易打听到张时川背后是日本人。

这让他想起以后日本人占领东北三省的时候成立的满洲电影公司,专门拍摄宣传军国主义思想,鼓吹日满亲善之类的政治宣传电影。

想不到日本人这么早就插手中国的电影行业了。

在上海,日本人控制的报纸都在为张时川说好话,称赞张时川是中国最好的电影导演。

他们还把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是美国公司的消息散播出去,宣称中华电影股份公司才是真正的中国电影公司。

这个消息给明星电影公司招来不少批评的声音。

认为林子轩的电影公司既然是美国公司就没有资格成立电影协会,更没有资格做会长。

连一些小电影公司也聒噪起来,以为这是对付明星电影公司的大好时机。

林子轩毫不手软,直接把这些电影公司赶出了电影协会。

他手里掌握着上海八成的戏院,戏院放映什么电影他说了算,他一点都不担心那些电影公司造反,霸主的地位可不是那么好动摇的。

既然张时川投靠了日本人,那就只有赶尽杀绝了。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两个凡是

在此之前,林子轩虽然针对张时川等人,却没有下死手,而是留有余地。

他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中国的电影市场,促进中国电影的正规化。

只要张时川等人加入电影协会,按照规矩办事,大家都是中国人,没必要闹得你死我活。

但张时川投靠日本人就触及到了林子轩的底线。

事实上,在中国有很多商人都和日本有贸易往来,这种事不是喊两句“抵制日货”的口号就能够解决的,其中牵涉到庞大的利益关系。

就拿林家从事的纺织行业来说。

日本纺织厂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出产的布匹不仅质量好,品种繁多,更关键的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布匹的价格。

质量好,价格低,各家店铺愿意进货,中国百姓也愿意购买。

这是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巨大困境。

以往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将会被淘汰,只有升级转型才能抵御日本纺织行业的冲击。

林家作为上海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在提高技术的同时降低成本,和日本纺织厂打价格战。

林子轩对此有切身体会。

国产的布匹质量不好,成本高,就难怪老百姓要购买进口的洋布了。

所以,对于那些购买日本货的百姓他无法指责什么。

和后世类似,不少人嘴上喊着“抵制日货”,其实家里用的都是日本产品。

自从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向日本开放多处通商口岸,日本商人大肆的进入中国,进行商品贸易,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链条。

这种事情林子轩想管也管不了,他只能保证在自己掌控的领域内尽量削弱日本人的影响。

电影就是他的领域。

中国的电影圈子并不大,他对张时川的华影公司下了封杀令。

林子轩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华影的电影都不能在他的影院放映。凡是华影的演员和员工电影协会旗下的电影公司都不会接收。

这就是要逼着上海电影圈子里的人站队了。

这一次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动真格的。

他在电影协会的会议上非常认真的下了死命令,三天之内还没有脱离华影的人,以后一旦华影倒台。这些人就不要想在上海从事电影方面的工作了。

有人私下里认为林子轩太霸道,已经超出正常商业竞争的范畴。

商场上一向讲究和气生财,如果彼此不是真的有深仇大恨,很少有这么死磕的。

但林子轩坚持己见,他要让张时川就算是有钱也找不到工作人员拍摄电影。

想想就知道。日本愿意出资金支持张时川拍摄电影,肯定是用来宣传和美化日本。

在这个年代,一旦牵涉到日本,就不再是个人恩怨那么简单了,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

在封杀令的威胁下,有些人退出了华影,对这些人林子轩不会让他们失业,明星电影公司全部接收,安排工作。

首节上一节379/4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