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第261节

还有不少文坛的老前辈,倚老卖老,弄的他不堪其扰。

他不知道林羽堂是无意还是有意放出的消息,但他心里极为不爽。

林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林子轩决定把《京华烟云》给写出来,这本小说是林羽堂的代表作。

这是林羽堂于1938年在巴黎用英文写成的小说。

翻译成中文后也叫做《瞬息京华》,旨在向西方介绍道家文化,以弘扬道家思想为主题。

故事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1975年,林羽堂凭借《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子轩在后世看过电视剧,随后找来翻译成中文的小说看了看。

他本来没打算写《京华烟云》,因为这部小说的时间线太长了,横跨中国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发生的事情他怎么写,他不可能泄露天机,那是自找死路。

但林羽堂让他不高兴了,那就写吧。

没发生的事情可以以后再写,就当是写一部记录这个时代历史的小说了。

对于林子轩来说,这个时代的确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他正生活在历史之中。

☆、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讲明白

林子轩写《京华烟云》还有一个原因是《天龙八部》要连载结束了。¥℉,

和这个时代的作家相比,林子轩算是高产了,但他自己知道这些小说不用花费时间构思和创作,所以有一种莫名的紧迫感,好像在和时间赛跑一样。

如果是其他成名的作家,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名声,费尽心思的写出新意来。

所以,作家的名声越高,作品越少。

像林子轩这种持续高产的成名作家并不多见,他不需要依靠卖文为生,没必要这么拼命,这也是其他作家不理解的地方。

你这么能写,还给不给其他文人活路了?

在《新闻报》副刊的《快活林》上,林子轩的《天龙八部》永远占据在第一版,一年多的时间不给别人任何的机会。

就好像后世有明星每天都占据娱乐版的头条一样,这个明星会被人恨死的。

现在《天龙八部》终于结束了,就在他们以为可以出头的时候,噩耗传来。

林子轩准备写新小说了。

《快活林》的主编严独贺很早就和林子轩谈过这个问题。

他当然希望林子轩能继续在《快活林》连载小说,但以林子轩今时今日在文坛的地位,光凭交情恐怕很难留住林子轩。

何况,林子轩在《快活林》连载《天龙八部》,已经还了他的人情。

严独贺给林子轩开出了业界最高的稿酬,还有诸多的优惠条件,按照后世网文的说法,这就是大神级待遇。

他还牵线促成了《新闻报》和万象书局达成了合作协议。

《新闻报》是中国第一家销量突破十万份的报纸,在全国有500多家分销处。

仅仅是借用《新闻报》的发行渠道,就是林子轩无法拒绝的条件,这是万象书局走向全国的第一步。

《新闻报》专注于时事新闻,有了万象书局各类杂志的补充,品牌更为丰富。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利益分配。为了打开销路,林子轩只能做出让步。

《天龙八部》的结局引起了部分读者的不满,因为乔峰最后自杀身亡了。

大部分读者比较冷静,从前期女主角阿朱的死亡。后来阿紫也死了,乔峰的结局并不让人意外,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活着也没有多大意思。

或者说,读者被虐的已经习惯了。

林子轩对此早有准备,他写了一篇文章。解释了安排乔峰死亡的原因,这个原因特别的高大上,是为了呼吁和平,停止战争。

他希望江苏和浙江两地的督军不要轻起战端,要通过谈判来解决纷争。

毕竟,乔峰是为了化解辽国和宋朝之间的战争而自杀的。

江浙战争是上海的热点话题,生活在上海的人都不愿意打仗,枪炮不长眼,兵荒马乱的日子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读者听到林子轩的解释,也就理解了作者这么写的意图。纷纷表示支持。

只有严独贺苦笑不已,林子轩在大半年前就告诉他乔峰的悲剧结局,那时候可没有说要打仗,这明显是林子轩的托词。

但对读者非常有效,其实读者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就行了。

上海的读者对林子轩非常支持,完全可以称之为铁粉。

因为林子轩用多部武侠小说成功树立了他通俗小说大师的名号,创立了品牌,获得了读者的认可,读者认为林子轩写的小说就是好看的小说。

他们期待林子轩的下一部小说。

《快活林》对这部林子轩的新小说进行了宣传。叫做《京华烟云》。

这让上海的读者有点诧异,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发生在北方的故事,他们怀疑作为上海人的林子轩能写好这类小说么?

但想想林子轩以往的小说,故事也不都是发生在南方。

作为一位作家。写作不能受到地域的局限,应该天南海北,无所不包。

林子轩根本没打算把《京华烟云》改成发生在上海的故事,改编太浪费时间,还会有损故事的整体风格。

这部小说也只有放在北平那种历史古都中才更有味道。

他记得后世的电视剧主题曲就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感。

“多少的离乱承合,多少的恩怨不平。历史的一页尚未写尽,砚上的笔早已凝干。”

首节上一节261/4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