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第199节

在吞并朝鲜以后,日本瞄上了近邻,大而孱弱的中国,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从而制定了一系列的侵华策略。

这不是战争的开端,而是战争的引线。

林子轩对上海的这种氛围极为不适应,他觉得非常讽刺,所以在上海文化界要为日本灾区募捐的时候,他异常的沉默。

作为上海文坛的领军人物,手里有出版社和电影公司,林子轩身家不菲。

这时候,应该是他带头捐款,献出爱心,如此还能博取一个好名声,得到社会的赞誉,以往林子轩在慈善事业上很是热心。

但他真的没有爱心献给日本。

平禁亚有点不安,他不知道林子轩怎么了,如果今晚万象书局什么都没有捐,那明天的报纸肯定会把矛头指向万象书局。

一旦万象书局的名声毁了,那林子轩的事业也就毁了,他也要跟着倒霉。

“我们总要捐点什么?”平禁亚小声的提醒林子轩,就算是一千块也好啊!

林子轩想了想,走上了前面的台子,只剩下万象书局一家没有捐款了,所有人都盯着他。

这些人没想过林子轩对此有抵触,在他们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穿越者无法理解林子轩此时的心情。

“诸位只关心日本灾民能不能吃饱,我更在乎的是灾民们的精神会不会崩溃。”林子轩沉声道,“面对天灾人祸,亲人丧生,一旦精神崩溃,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和死了没什么分别。”

底下的人点了点头,这个角度非常新颖。

当其他人只关心灾民能不能活下去的时候,林子轩关心的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他们都是文坛或者演艺圈的,对林子轩的话颇为认同。

作为文化人,不能和那些商人一样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而是要看到灾民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凸显文化人的身份。

“那么什么才能慰藉灾民的心灵呢?”林子轩提出问题,接着回答道,“我以为是文学,只有文学的魅力才能慰藉灾民破碎的心灵。”

说的好啊!下面的人鼓起掌来。

这才是世界级文学家的水平,我们怎么没想到呢?

但怎么才能用文学慰藉日本灾民呢?难道去给他们讲文学么?

“所以,我会捐助日本灾民价值一万银元的书籍。”就在其他人猜测的时候,林子轩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其中有日文书籍也有中文书籍,既有新文学的书籍,也有传统文学的书籍,就让这些书籍来给日本灾民精神上的支持,就让中国文学抚慰日本灾民受伤的心灵吧。”

底下的人愣住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林子轩竟然要捐献书籍。

你说的这么慷慨激昂,就是为了捐书?

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总觉得怪怪的,似乎有什么不对。

这时候有人鼓掌,是世界书局的沈知放,这是一个看重利益的家伙,也不想捐钱。

“说得好,这才是咱们文化界应该做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大功德。”沈知放大声喝彩,“我们世界书局也要向林先生学习,把刚才的两千元捐款兑换成价值五千银元的书籍捐献给日本灾民,表现我们的爱心。”

别看价钱提升了一倍,但沈知放有自己的打算,世界书局库房里堆放的那些卖不出去的书籍终于可以大清仓了。

不只是沈知放,不少出版社的人都有了其他的心思。

☆、上架啦!

九月下旬,徐至摩给林子轩写信,邀请他来海宁看钱塘潮。

此时的徐至摩并不在北平,而是在他的老家海宁。

因为祖母过世,他在八月份便回家守丧,可他是个喜好交游的人,在老家觉得憋闷。

特别是他和张幼怡离婚的事情,让家中的父母极为气愤。

“不知怎的,像是鸽子的翎毛让人剪了,再也飞腾不起来。”

他在信中如此诉苦。

其实,徐至摩在北平混的不错,他办了一所文学俱乐部,也就是新月社,还加入了文学研究会,成功的混入了新文学的圈子,聚拢了一批小势力。

除了还没有追到林徽茵外,也算是人生赢家了。

这样的人就因为在家里呆了几天,被父母责骂两句,就发牢骚诉苦,还用比喻句。

林子轩真想回他一句话:贱人就是矫情。

他也算是了解徐至摩,这人本质上不坏,但就是有着富家子弟的诸多特点。

比如喜欢结交朋友,喜欢玩乐,容易冲动,追求美丽的女人,在感情上一塌糊涂,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怎么顾及他人的感受等等。

这种性格有种称呼叫做纨绔子弟,但若是放在一位诗人身上,那就是诗人的浪漫情怀。

所以说,这个时代对于才子非常的宽容。

纨绔子弟追求美女,那叫为恶;才子追求美女,那叫风雅。

当然,这和他们追求美女的方式不同也有关系,纨绔子弟用的是金钱和权势,才子用的是诗作和才华。但从本质上看,他们都是在耍**。

林子轩觉得这是徐至摩的不成熟。

此人一直都是顺风顺水,没经受过挫折。加上有着诗人丰富的感情,才造就了这位民国时期的传奇人物。

徐至摩在家里守丧出不去。但又不甘寂寞,就广邀朋友,到他老家看潮。

每年的钱塘潮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赏,而海宁的盐官镇是最佳的观潮地点,所以又叫做“海宁观潮”。

林子轩原本不想理会。

钱塘潮有什么好看的,他在后世每年都在电视上看过,还有飞机在空中航拍的镜头,比在现场看壮观多了。

而且。冯程程刚刚怀孕,虽然他帮不上什么忙,但在她身边总是好的。

不过徐至摩并不死心,他告诉林子轩,这次有不少人都去,包括胡拾和陶形知等人,可以说是一场文坛上的盛事。

胡拾此刻也不在北平,而是在杭州。

首节上一节199/4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