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优秀青年 第182节

自己冒冒失失的闯进来,若是不小心知道了什么不应该知道的……

心中后悔不已的夏原吉先是向朱老四行了礼,然后才装做没事人一样,瞪着杨少峰道:“状元公好本事!”

杨少峰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是吧?夏部堂也是这么觉得吧?你看,一共三百套院子,平均成交价格在八万贯,这可是两千多万贯,能修多少路?能修多少学堂?”

朱老四探起身子,照着杨少峰的后脑勺抽了一巴掌,然后才指了指旁边的凳子,对夏原吉道:“先坐下说。今日朕是微服出行,不讲究那些麻烦的礼节。”

夏原吉朝着朱老四拱了拱手,谢过了朱老四之后才坐了下来,盯着杨少峰道:“两千四百万贯!宗室勋贵,文武大臣,许多人都欠下了银行的钱,怎么办?”

杨少峰一脸懵逼的道:“什么怎么办?”

夏原吉黑着脸道:“如果有人赖着不还,怎么办?旁人不说,单是一个魏国公徐钦,他要是赖着不还,你让老夫怎么办?其他人去追讨,怕是连魏国公的面都见不着,难道还要让老夫亲自去?”

朱老四咳了一声,阴沉着脸道:“夏部堂用不着指桑骂槐。莫说是魏国公徐钦,就算是那些宗室也一样,谁敢欠银行的钱不还,朕亲自找他们要个说法!”

杨少峰劝道:“祖父大人稍安勿躁,夏部堂说的这个问题,小问题而已,当不得什么大事儿。”

夏原吉呵了一声道:“人家有钱,但是就是不还你,你能怎么样?”

杨少峰阴恻恻的笑道:“他们有钱?他们的钱是哪儿来的?欠别人钱不还倒也罢了,莫非这世界上还有人敢欠银行的钱不还?”

夏原吉哼了一声道:“若是普通百姓和那些文武大臣,自然是不敢,可是宗室藩王和那些勋贵们呢?这些人真要是哭起穷来,你怎么办?”

杨少峰摇了摇头,说道:“十几万的民夫在顺天府上工,你夏部堂想知道哪个民夫的工钱有多少,只需要一调银行账簿就能知道,这便是银行的用处之一了。”

夏原吉低头琢磨了半晌,忽然抬起头,说道:“是了,以后他们的薪俸都通过银行存到他们的账户上面,不再发放实物。发放薪俸之时,便直接将他们的欠款扣除一部分,事情也就解决了。”

说完之后,夏原吉就可怜巴巴的望着朱老四道:“陛下?”

第一百六十九章 慢慢来

若不是夏原吉忽然提起了苏木和黑胡椒,杨少峰一时之间倒也没想起这两样平日里当做香料的东西,更不会想到后来文武大臣们组团反对下西洋,居然会和这两样东西有关。

事情比较复杂。

朱重八赶跑了蒙元之后定都金陵,发现大量的金银珠宝被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给带着跑路,整个大明是缺金缺银缺铜钱,基本上就是除了不缺人,啥玩意值钱就缺啥。

朱重八不傻,这个从乞丐混到皇帝的泥腿子有着他自己狡猾的一面——治理天下要靠文人,稳定天下要靠武人,摆弄这些人要靠俸禄!

然后朱重八一拍脑门子,就决定给文武官员和勋贵们发一定的粮食做为俸禄,再加上一部分的宝钞做为补充。

洪武二十九年,朱重八规定了官员的工资水平: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正九品,五石五斗;从九品五石。

理论上来说,如果按照朱重八定下的粮食加宝钞的解决方案来执行的话,即便是县官,每月领取七石米,除非这个县官纳了好几房小妾还雇佣了许多的下人,否则是足够开销的。

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

朱重八定都金陵,朱允炆也没有迁都的打算,而金陵又挨着鱼米之乡,粮食这个玩意总是不缺的,拿来给文武官员们发放俸禄也没有问题。

等干掉了侄儿,自己上位之后,朱老四就打算早早的把都城迁回到顺天府去。

在朱老四看来,把都城迁回顺天府的好处有很多。

第一,自己可以随时带人去砸阿鲁台的场子;第二,顺天府才是自己经营了许多年的基本盘,比金陵更为可靠——万一有人想要替朱允炆招魂呢?

但是等朱老四暗自下定了迁都的决心之后,却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如果能成功迁都顺天府,大批人马都跟着去,而北方却又生产不出那么多粮食,只能靠大运河的漕运,从南方往北京运粮食才行——长途运输,损耗不小,这么珍贵的粮食,用来供给京师人口的口粮,已是捉襟见肘,又哪有富余,去给官员发俸禄?

当时杨少峰还没有参加会试,更没有在边市城折腾,当时的宝钞正处于一个不断贬值的局面,朱老四自然不可能拿这玩意来发放俸禄。

然后朱老四就想出了一个新玩法。

“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

朱老四把苏木、胡椒之类的香料当作俸禄发给官员了!

苏木胡椒这些玩意早期的时候很值钱,但是等郑和下了西洋,替大明在南洋和西洋收了一大批狗之后,这玩意也就不怎么值钱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玩意既不能吃,也不值钱,官员们拿在手里干什么?做菜的时候放点儿?鬼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用光!

所以,后来的文武大臣们一致反对开西洋,会不会跟这个有关系——原本拿香料当俸禄就够恶心了,再开西洋?再去弄一堆香料回来当俸禄?

杨少峰心中暗笑,表面上却一脸严肃的盯着朱老四,打算看看朱老四怎么应对。

朱老四却哼了一声道:“准!”

对于朱老四来说,宝钞既然已经值钱了,那给官员们宝钞,让他们拿着宝钞去买粮食,不比直接发粮食更省心?

更重要的是,我朱老四又不傻,难道还看不到这其中的好处?官员们在银行有账户,他们是否贪墨,只要把家产跟银行账户里的收支对比一下就能清楚,还不是美滋滋?

得了朱老四的保证之后,夏原吉心满意足的向朱老四谢了恩,然后望着杨少峰道:“状元公还有什么没说的?不如一起说出来?”

杨少峰摇了摇头道:“还有什么?多乎哉?不多也。”

朱老四笑眯眯的道:“他方才说,要大量修建学堂,让天下百姓都能读得起书。他还说,要把邸报明发天下,让天下人都能看到邸报,以了解朝堂动向。”

杨少峰一脸懵逼的望着朱老四——卖孙子的手法这么熟练?我是不是应该学学老张,让你也坐一坐土飞机?

瞧了瞧脸色黑的如同锅底的夏原吉,杨少峰讪笑道:“夏部堂怎么这么看着我?”

夏原吉呵呵冷笑道:“状元公倒是努力践行圣人教化之道,老夫自愧不如。

但是,状元公能不能告诉我,这修一所学堂要多少钱?学堂不收学费书本费,还要补贴餐食进去,这又得多少钱?一年一千万贯可够?

还有明发邸报,雕版不需要用钱?印刷不需要成本?人力不需要工钱?一年一千万贯可够?”

杨少峰道:“学堂的事儿,咱们先不说,咱们先说说这明发邸报的事情。”

夏原吉冷笑道:“愿洗耳恭听!”

杨少峰斟酌着道:“以后读书人会越来越多,夏部堂是否认可这一点?”

被杨少峰这么一问,尽管有心否认,可是夏原吉还是点了点头道:“老夫认可。”

杨少峰点头道:“这就对了。自古来,凡政令不通,宗权大于王法之事屡见不鲜,便是因为读书人极少,民不知法,不知朝堂政令,只能任由那些能读书识字的士绅们曲解政令,夏部堂是否认可?”

首节上一节182/4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