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当王爷 第546节

这是很明显的要将功劳全都给盛庸……

军中最看重功勋,平素可以谦让,一旦牵涉到功勋,却是谁都不肯退让半步,虎二此举,实在是大大出乎朱振的预料。

朱振不由奇道:“为何是盛庸更需要这功劳?难道你就不需要?”虎二出身贫寒,幸得朱振信赖,又是生死之交,才有几天的位置,但要想往前发展,虎二自然更应该看重武勋才是……

第四百一十四章 论功行赏(二)

虎二哈哈大笑道:“伯爷在上,卑职多少了解了一些盛庸的事情,这家伙没心眼,三两杯酒就无话不谈,是个很好接触的人,他这个人本身困居乡舍,靠保护乡邻为业,日子过得颇为艰辛,幸好家有贤妻良母才没有走上歪路,并且家人一直鼓励他,投身入伍,建功立业,盛庸这人呢,有大志向,有大毅力,大本事,这样的人,一直在底层

太可惜了。

虽然他不愿意提,但是卑职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他建功立业,将老母亲和贤妻接到身边过好日子的欲望。

可军中律法森严,哪怕他做了百户,也不具备接纳家眷的权利,只有千户可以在城中分配居所,分发仆人,这才具有将家人接来的可能性。盛庸今年二十五六,正是与妻子亲近的时候,常言道,君子有成人之美,更何况是生死袍泽?伯爷尽管将盛庸的首功登记,论功行赏,也能让其早日升官,夫妻团聚!至

于末将,其实更希望一直呆在伯爷身边,保护伯爷,至于升官发财,根本不是我奢求的。虎二一生,报知遇之恩,报救命之恩,足矣。”朱振一听,顿时想起与张大舍前些时日来信所言,盛庸之其妻子与老母,苦守乡村草庐,却劝夫上进,当即一拍桌子,点头说道:“即是如此,你且去通知盛庸,即刻遣人

返乡将其妻接来即可。”

军人要争,与天争,与敌争,亦要与战友争!

这是骨气!

但是朱振更欣慰见到袍泽之间的交情与礼让,精诚团结、相互友爱,这更是一支无敌的军队所必需的因素。杨勋的心思却比较复杂,他听闻朱振一言,就知道伯爷太过于武断了。当下赶紧说道:“伯爷,这不太好吧……这水师虽然是您统领,但是名义上却是应天管辖,对于人员安排,您有建议权,却没有决定权,虽然盛庸是个人才,但是其人可塑性,以及应天对于盛庸的具体安排,我们都事先没和应天沟通,您若是直接决断,怕是会留下隐患

。”盛庸属于新进入军山系统的武将,虽然他的本领,得到了军山出身的武将们的一致认可,但是应天对于他却并不了解,贤人馆都没有他的档案,甚至朱元璋问杨宪,这盛

庸是何方人物,怎么上线直接当千户?

杨宪半天也未必说出个子午寅卯来。是故这样的人物,应天很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权衡制衡,做出与军山完全不一样的安排来,万一并未将他提拔为千户呢?结果却先将其妻接来,实在很难处理,难道到时候

还要将人再送回去?

孰料朱振却瞪眼道:“放屁,你这是瞧不起本伯还是怎地?本伯就在战报中给盛庸要一个千户之职,他应天敢不给,信不信明天本伯就返回应天,大闹一场?”他们这才想起,自己居然忘记了眼前这位可不仅仅是伯爵、平章,更是朱元璋的女婿,至于后面一句,听听便罢,那李善长可是朱元璋手下头号文臣,朱振就算是再跋扈

,也不敢跟这位大人叫板。而李善长为人也素来稳重,平素里起到文臣与武将粘合的作用,势必也不会在此事上为难。

这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就算盛庸的功绩够不上千户的擢升底线,这个千户也是跑不了的。杨勋嘴上没说话,心里却很钦佩朱振。因为他很清楚,在这件事情上,他很有可能引起朱元璋的不满,因为朱元璋对于军山卫的军权一直有想法,先不说常茂和朱沐英,

都是亲信子弟,便是常遇春也曾在淮安担任军职,说到底朱元璋是不放心的。

结果朱振自作主张,直接安置一个千户。

这势必会结下不好的果实,但是朱振爱财,却愿意为盛庸承担这份因果。

当然,大多数人没有杨勋这般想那么多。

众将都对盛庸的豪勇大加赞赏,因此都替他高兴,谁不愿意身边的战友各个勇猛无俦、剽悍善战?同时也都发现有一个朱振这样的主帅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关系好的他一封书信就能摆平,关系不好的他敢浑不吝的打上门,只要有了功勋就无需担忧会不会被刻意打压甚

至被别人冒功那些龌蹉事……

尤其是杨勋对此感触更深!他很早就追随杨宪,负责几乎一省之地的情报事务,很多时候要亲临一线,亲自作战指挥获取情报,那也是在死亡边缘苦苦挣扎的。若是论功,其实自己一个指挥佥事都

够了。但正因为杨宪的名头太差,而且吴国公虽然重用杨宪这条狗,但是却轻易不会扔出几根骨头,而自己给杨宪做事,在应天的明天和人人缘都出奇的不好,时常会遭遇到莫

名其妙的打压。杨宪对此毫不在意,因为他人生的快乐根本不在此处,他只需要朱元璋的信任。

但杨宪手底下的人都是人啊,是人就有名利上的需求。

想到此处,杨勋有哑然失笑。

若是换一个角度想想,自己在学东西的时候能够跟着杨勋这样的情报界大佬,在年纪渐长需要功勋的时候又遇到朱振这样能立功又护犊子的主帅,岂不是运气爆棚?

诸事议定,杨勋起草了战报的草稿,朱振照着誊抄了一遍,盖上自己的印鉴,便等着返回朐县之后快马送报应天。自从杨勋到来之后,朱振愈发觉得轻松了不少,这位检校界给自己输送的人才,被自己强行按在手底下,无论是日常的繁杂琐事亦或是军中的后勤补给,都能处理的井井

有条,想想杨宪忧伤的神色,朱振就很开心。

朱振一贯的理念就是能者多劳,下者劳力,中者劳神,上者什么也不用干就万事俱备……

此时在大海的另外一边儿,淮安沿海的地界,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坞堡,座落在一条注入大海的河流旁丘陵高地上,依山势而筑,高低起伏,气势逼人。建此堡者肯定是高明的人物,不仅地理上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用尽水陆交通的方便,更有军事上的优势,易守难攻。若是周边爆发战争,此处可作为一个强硬的据点

,抵御大量军队的攻击。

堡墙高达三丈,堡墙底下均用条石砌筑,堡内遍植树木,木檐瓦顶土墙的民房鳞次栉比,看其规模聚居其内的足有数千户之多。

这就是张家上于宋末建起的坞堡,当时社会动荡,各路反贼义军此起彼伏,各大家族均有类似的避祸之地,只不过张家的这处坞堡太过庞大而已……

这种坞堡原是北方老百姓躲避战火盗贼的坚强据点,在人烟稠密繁华富庶的淮安实属罕见,若是有人作乱,裹挟军民啸聚其中,则数倍之兵力亦休想将其攻下。

此刻坞堡的大堂内,张素卿看着窗外渐渐阴沉的天空,神情有些阴郁。在他下首,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随意说道:“素卿你是不是有些杞人忧天了?那朱振虽然对海岛下手,那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他那是水师,水师自然要剿灭海盗,与我家何

干?再说了,无论宋元,朝廷不禁盐铁,他朱振家大肆开矿炼铁,我们张家煮盐卖盐有什么不行?”张素卿瞪了他一眼,不悦道:“休说那些骗鬼的蠢话,若我张家只是贩盐,自然不惧那朱振。可是吾家与倭寇多有联络,亦曾多次与其联合劫掠沿海州县百姓,更是倭寇长

期销赃的伙伴,一旦被朱振查实,你敢说他不会对张家动手?那小子浑不吝的名声,可是天下人尽皆知!”

这个张素公什么都好,就是太过骄狂,任谁也不放在眼里。那朱振敢在淮安摆了一众士族一道,将各家的死士战兵引去屠杀殆尽,显然并不将淮安世家的威胁放在眼中,别说是张家,就算是刘家挡了朱振的路,那小子也敢下死手

朱振现在就是朱元璋伸往淮安爪牙,无论他干什么,只要对应天有利,对朱元璋有利,朱元璋定然不会横加干涉,甚至还会最大限度的纵容!

若是有需要,他不会对张家哪怕有一丝一毫的顾忌和怜悯!

那个要饭的,对于世家可是厌恶的很的。张素公咧咧嘴,翘起了二郎腿,满不在乎的说道:“问题是那朱振根本不可能有我们私通海盗的证据,只要查无实据,他朱振哪来的胆子敢冒着引发淮安世家动荡的风险,

对我们张家下手?素卿,虽然我承认朱振很厉害,但是也不至于怕成这般?大不了,我们暂时不要与那些倭寇联系了便是。”说到这里,他的神色渐渐阴狠下来,咬牙道:“更何况,只要我们张家不放弃心中的大计,那朱振就迟早是一只横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终究要将他除掉!或早或晚,有什

么干系?我确实承认朱振很强,也不是眼下我们可以力敌的,但是终究不要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这句话,杀气四溢!

张素卿虽然认同他的话语,却依旧叮嘱道:“话虽如此,可在我们还未准备万全的时候,还是要尽量避免与朱振直接冲突,能避则避,万事小心!”

水师大胜而还,朐县的军民齐齐奔赴码头高呼。

张旭走下栈桥,望着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只,神情纠结,良久才问朱振道:“那些海盗……当真要全部杀死?这个……似乎有伤天和啊,毕竟不少人是汉人,生活所迫才不

首节上一节546/7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