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636节

果然,李起的这个办法当真是见效了。

这御医乃是个中好手,找了一些特殊迷药,神不知鬼不觉的便是在房间里面点燃。

李定国此时虽然还有意识,但却并没有寻常人那般清醒,很快便被迷药给迷晕了。

而后御医便是给李定国止血,包扎伤口。

李定国这一昏迷直到三天后才醒来。

不过在他醒之前,御医已经遵照李起的吩咐,将伤口上的药全部处理干净。

因为这御医医术高超,手段高明,再加上此事只有坤兴公主,李起,还有御医三人知道,三人配合默契,李定国自然不疑有他,心中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

之后李定国三刀报恩的忠义之名也远播四方,许多人都是将李定国视为大丈夫,真好汉,再也不敢把他当流贼看待了。

以此同时,张献忠的谋逆之案也已经尘埃落定。

那天晚上张献忠和孙可望两人,以及五六十名张献忠的心腹手下,他们都是当场被箭射死。

至于刘秀,还有二十几个手下则被当场捉拿,而后他们和之前早已被捉拿的艾能奇一道接受审判。

因为整个案件简单明了,极其清晰,所以不过五六天的时间便已尘埃落定。

最后他们所有人都被判斩首示众。

当然,李起并没有诛连他们的家人,在威严的同时也不失仁义。

老百姓对李起的这个判决也是非常的拥护,因为整个案件从发生到最后尘埃落定,这每一个环节都是没有刻意隐藏,

相反,反而是朝廷刻意的将消息向公众透露,使得即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能知道事情的真相。

所以自然也就没有老百姓去指责李起,误会李起在之前接受张献忠投降的时候便存了必杀之心,这样的误会都是没有发生。

老百姓在观看刘秀等人被斩首的时候,人人都是激动高昂,大声咒骂着这些人不是东西。

人群中,一个年约三十的清瘦男子,他一直都在时刻观察着老百姓的言语态度。

当彻底摸清了老百姓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后,他便悄悄地出了人群,消失在街头。

没多大功夫,他竟然是出现在了李起的御书房。

此时那时刻在御书房侍候的太监宫女都已经被李起叫了出去,整个御书房内便只有李起和他两人在。

“锦衣卫指挥使王孝珍,拜见皇爷,皇爷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错,此人便是李起之前秘密任命的锦衣卫指挥使。

他叫王孝珍,是王承恩的侄子,也是一名太监。

说来也是可惜,别看他的叔叔王承恩那么大名气,最后这太监的地位也做得很高,但其实发迹发的很晚。

在王承恩发迹前,这王孝珍因为家里贫困,五六岁的时候就被家里送进宫来当太监。

那时候的王承恩也只是一名很普通的太监,并不能照顾家里,否则这小子也不用受这苦。

不过后来王承恩因为跟随崇祯帝受到重用,所以他王孝珍也跟着沾光,在宫里混得不错,人人都是对他讨好巴结。

后来李自成攻破京城的时候,王承恩陪着崇祯皇帝煤山自缢,那一天本来这王孝珍也是要一同前往的。

只是因为当时皇宫太乱,他没有找到王承恩,这才是没有一起上吊。

第六百七十九章 敲打

后来李起登基称帝,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恢复锦衣卫。

不过大明实在是太大了,官员也实在是多了,在如果不对这些官员进行有效监督,不对四方军情平民情进行有效侦查,那么极其容易失控。

所以后来李起便也想着可以先暂时恢复锦衣卫。

李起之所以恢复锦衣卫,看中的就是锦衣卫成名已久,凶名赫赫,一恢复,立即便可有效运转,震慑力强大。

而因为这锦衣卫的指挥使是一个重要的职务,所以李起必须要交给一个绝对放心的人。

但是放眼望去,李起手下的那些大将比如说岳来,戚正,黄廷,郭云龙他们如今都已是独当一面的将军。

李起还得依靠他们去征战四方,自然是不可能委任他们出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后来李起偶然得知王孝珍没死,对这个人,李起的身体本尊也有一些印象,但不是很深刻。

这个人一进入眼帘,李起就感觉他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一来这王孝珍深受王承恩的影响,虽是太监,但很有些骨气和节义。

二来他是一个太监,太监存在的基础就是依赖皇权,皇权如果不稳固,那么他也就将灰飞烟灭。

所以从制度上来讲,这个制度的设计就已经保证了王孝珍对自己的忠心。

第三,那也是离李起的一点感恩之心,毕竟当初陪着崇祯帝上吊的只有王承恩一人。

王承恩现在能找得到的也就只有王孝珍这一个亲人而已,李起感念王承恩对崇祯帝的忠义之心,于是便决定试用一番王孝珍,看看他能否堪用。

得到李起的任命,王孝珍自然是分外激动,都恨不得为李起去死。

为了不辜负李起的信任和厚望,所以王孝珍在恢复锦衣卫的过程中也是劳心劳力,全力以赴,干的不错。

特别是这一次张献忠的事情更加是大功一件,李起对此很是满意。

“孝珍,你这次做的不错,若非你锦衣卫及时察觉张献忠的异动,只怕坤兴公主都会有危险。”

得到李起的赞赏,王孝珍自然也是很激动,不过他依然不敢得意忘形。

“奴婢,”

一句“奴婢”出口,王孝珍又立即改口,“孝珍不敢居功,这都是皇爷手掌乾坤之故,小真不过是跑腿传信而已。”

首节上一节636/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