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663节

沈琯被问得哑口无言,深以为辱。

金军决定与宋朝和谈后,就将宋使沈琯送回了东京城。李纲这才遇见了沈琯。

面对李纲的询问,沈琯说就他所见,完颜宗望率领的金军东路主力军只有不到五万骑兵,能上场打仗的更是连一万人都不到。

沈琯还说,护卫完颜宗望营帐的军队不及两千人,另外郭药师带领的常胜军有三千骑兵,其余诸部军队合计只有三万余人,而且还有近一半没有渡河到东京城下。

沈琯对李纲提议说,金军兵力十分有限,我军可以出奇兵强攻他们。

沈琯明显是在胡言乱语,出于敌视心态,对于金军的战斗力大肆贬低。这厮也不想一想,错误的情报会葬送多少宋军将士的性命。

反正上阵上敌的都是那些粗鄙的军汉,关我等斯文读书人何事?

李纲一心求战,对沈琯的话信以为真。他对沈琯说兹事体大,必须和众大臣商议后才能定夺,准备带着沈琯说服朝廷出兵主动攻击金军。

正月十一日,李纲和沈琯一同到东府与耿南仲、李悦等商议奇袭金兵的可行性。

李悦听后大怒,质问李纲说,你敢看轻金军战斗力?如果我们出兵你敢说必胜么?

李悦坚决反对李纲这个军事冒险的提议。

后来宰相李邦彦也到了东府,听说了这件事情。

李邦彦说此战如败于金军,则社稷都有倾覆的危险,稳妥的方式,还是先答应讲和,让金军退兵。

在金军远离京师后,我军可再派重兵在后追击,在河北前后夹击金军。如此胜利更有把握一些。

应该说,宰相李邦彦的提议老成谋国,更为稳妥,既避免了刺激金军,给京师带来更大的危险,也照顾了主战派与金军决战的情绪。

大臣们都赞同李邦彦的意见,李纲主动出击的建议就此流产。

然而,李纲心中却依然保留着偷袭金军的计划。

第八百九十七章 赶鸭子上架的张邦昌

李纲的军事冒险提议被否决后,大宋朝廷中主和派占据了上风,决定接收金军的条件,与金国签订和约,让金军尽快退军。

正月十四日,皇帝赵桓询问众亲王谁愿意出使金军,康王赵构说愿意代表大宋去金军营中作人质。

历史上日后登基称帝,建立了南宋的宋高宗赵构此时只有十九岁,与他的平庸兄弟们相比,还是有那么一股英武之气。不论如何,在此国难危急时刻,他这个养尊处优的亲王敢于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为兄长赵桓分忧。

皇帝赵桓对自己这个九弟大加赞赏,同意让他出使金军兵营。

出发前,赵构密奏皇兄赵桓,说如若找到合适时机攻打金军,请皇兄以国家社稷为重,立即派兵攻击,而不要因为考虑他这个人质的安危而错过战机。

皇帝赵桓深为感动,流泪应允了赵构的密奏。

因为金军还要求派一个宰相去做人质,皇帝赵桓又下旨,命少宰张邦昌与康王赵构一同出使,如此一来金军要求的亲王和宰相就都凑齐了。

不料胆小的张邦昌接到出使金军为质的圣旨后,吓得当场失声痛哭。

因为张邦昌知道,金宋两国是和是战还是一个未知数,自己入金军大营为质后,一旦朝廷变卦,与金军和谈破裂,或者是两军再次开战,自己可是很有可能被愤怒的金军杀死泄愤。

况且,朝廷会为了他这个宰相而有所顾忌么?完全不会。

张邦昌曾经是宋徽宗的宠臣宰相王黼一党的人,而王黼如今已然失势。

王黼得宠时,曾经在宋徽宗的面前进太子赵桓的谗言,企图动摇太子赵桓的地位,让宋徽宗最喜爱的三皇子赵楷取而代之。

当时若非宋徽宗的另一个宠臣梁师成站在太子赵桓的一边,为赵桓说了许多好话,也许早就被赵楷夺取太子之位,如今继承皇位的也就是赵楷了。

新皇帝赵桓登基后,第一个倒霉的当然是王黼。

得知新皇帝赵桓即位后,王黼惶恐地入宫庆贺,宫门官却说皇上不接受他的庆贺,将他拒之门外。

金兵逼近东京汴梁城时,王黼心中不安,他不等诏命来,就带着妻子儿女出城往东跑,企图追随太上皇的队伍。

皇帝赵桓下诏贬王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他家。

吴敏、李纲请求诛杀王黼,并将此事交给了开封尹聂昌。

聂昌原本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他随从宰相蔡京后,就被王黼中伤,被罢去德安知府之职,因此与王黼有宿怨。

聂昌接到密令后,就派武士追到雍丘南面的辅固村,杀了王黼全家。

皇帝赵桓因为刚即位,诛杀大臣有损仁政,就假托王黼是被强盗杀死的。

恰巧此时太上皇的船队也在雍丘东南的襄邑县遇到西门庆假扮的金军袭击,东京汴梁城外一片混乱,更好的帮赵桓等人掩饰了王黼的死因。

如今王黼被杀,张邦昌作为王黼的余党,虽然还没有遭到清洗,但显然在新皇帝赵桓那里也是失宠了。

张邦昌之所以还未被罢职,不过是因为皇帝赵桓才登基就遇上金军围城,军情紧急,还顾不上清算朝中的大臣。

金军索要一个宰相,为何圣上没有让李邦彦和白时中这两个宰相去冒险,却单单选上了张邦昌?

张邦昌心头明白,这绝非巧合。是以,张邦昌认为此次出使凶多吉少,皇帝和他身边的大臣们不会在乎他的死活,他焉能不怕?

康王赵构哪里知道张邦昌心里有这么多顾虑,他十分看不上张邦昌怕死的丑态,对他说这是大宋男儿的使命,张相公不要这样。

面对不怕死的赵构,张邦昌恢复了一些常态,咬牙与难兄难弟赵构一同出城赶往金军营帐。

正月十五日,金军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见到康王赵构和少宰张邦昌,知道宋朝肯接受全部议和条件后,大喜过望,命人好生招待二位贵客。

紧接着,完颜宗望立即命人给宋朝皇帝赵桓修书,说宋朝肯接受议和条件,让他和金国很满意,即日金军就会撤退返回北方。而且为表示金国诚意,愿意把和议中要求的宋朝每年岁币从两百万两减半至一百万两。

完颜宗望还承诺一旦谈判结束,将尽快放回康王赵构。

在双方都释放诚意的情况下,宋金议和达成了双方都接受的协议。

为了让金军尽快退军,宋朝开始筹集许诺的劳军物资。

这其中最困难的便是那五百万两黄金。因为宋徽宗挥霍无度,一直花费大量钱财在花石纲上,早已掏空了国库当中的黄金。

见存金数量远远不足,皇帝赵桓就下旨给东京汴梁城里的群臣,命凡是以前朝廷赐出的金带,必须原样主动上交回来,隐匿不交者处以重刑。

就这样,宋朝将城中收集的金银、绢绸等劳军物资不断地运往金军大营交割。

首节上一节663/8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