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420节

在说话的时候,施奕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面上绘制出了一个简易的北边边域地图,并且一一讲解着将来如何降服蒙古人的策略,其实无非就是软硬刀子,硬刀子杀,软刀子磨,相比于海外的扩张,作为皇帝的朱翊钧,更渴望着平定北边,毕竟,这是身为天子的责任。

接下来,整整一天,施奕都在那里和朱翊钧隐着,从蒙古聊到西域,从西域聊到西藏,又从西藏聊到了西南,当然,最后又聊到了“力可搏虎”的女真,当然,也从边患聊到了内地,聊到大明的内部的诸多问题,唯一让施奕庆幸的是,大明的土地问题,随着江南士绅的流放以及藩王的就国从根本上得到了缓解,至少为大明争取到了100年的时间,而南洋在未来对移民的需求,也会让大明的流民问题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

“流民,只要朝廷坚持把流民输送到南洋,并且准其到东北、西域以至河套等地自由垦殖,推行十年免粮,我想,流民绝对不会为祸大明,大明想要稳定边域,非得“移民实边”不可,边域的人口越多,对蒙古人、女真人的优势就越大,再加上火枪、火炮,我想,最多四十年时间,北边边患必定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清除”

终于,在话音落下时,施奕看着若有所思的朱翊钧,他并没有说的太过祥细,他只是希望通过今天的谈话给朱翊钧的心里埋下一个伏笔,至于将来眼前的这个小皇帝会怎么选择,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但他相信,没有“国本之争”没有疾病的影响,甚至没有了官集团的牵绊,以这位小皇帝的聪明才智,他必定会成为一代明君。

但愿一切顺利吧!

想到这,看着面前已经成年的朱翊钧,施奕站起身长揖过顶道。

“陛下,臣这就要离开南京,此别之后,你我君臣二人,此生恐怕再无相见之机,臣相信陛下必定开我大明极盛之世,臣能生见我这极盛之世,纵粉身碎骨亦又有何妨”

默默的坐在那里,朱翊钧并没有说话,甚至在施奕起身告辞时,他也没有说话,最后,他只是看着施奕的背影,张张嘴却没再说出挽留的话语。

面对远去的友人,朱翊钧知道,在朋友与江山间,他必须要选择后者,也只能选择后者。尽管那背景已经在长街上消失了,可是朱翊钧仍然站在那里,默默的注视着远方

第387章 朕,明君否!(全书完)

半个月后,两艘小舢板在船员们的划动下,带动着一艘飞剪船,缓缓的离开天津码头。在观波亭中,一身便装打扮的朱翊钧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海船。

致远他终于还是走了,此别,恐怕再无相见之期了

恰在这时,客用悄悄的走了过来,他的手里捧着一个匣子,对皇帝说道。

“皇爷,这是施宣慰使吩咐下人送过来的。”

“哦?是什么?”

“施宣慰使说,是他在卢沟工厂的股份,还有银行的,说是送给皇爷当是别礼”

凝视着顺河直下的海船,心中万般不舍的朱翊钧一听,泪水顿时蒙了双目。

“致远”

站在亭中的朱翊钧看着施奕冲自己长揖的模样,在心里默默的说道。

“你放心,朕一定会成为明君的”

万历八年!

任何研究天朝历史的学者,每每回顾这一年的历史时,总是有着太多的疑惑,毕竟,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从申行时等人谋逆,再到江南十万户因为涉及刺杀钦差、谋逆流放南洋,再到“易藩为诸侯”。

大明在这一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曾经推行海禁的大明,把视线投向了南洋,二十余位藩王率领着王卫万余户,在短短六年间,先后就国南洋各地,由此掀起了一个截然不同于西洋“地理大发现”的海外扩张。

在后世史学家的解释中“易封南洋”,英明睿智、雄才大略地大明神宗皇帝一生之中最睿智的决定,面对国内藩王日益成为国家负担甚至威胁皇权的现实,以及西洋明对华夏明步步进逼的外部压力,神宗皇帝以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地长远目光,做出了这一决定,不仅成功阻止了欧洲诸国在东南亚的扩张,并且成功实现了华夏明的第二轮大扩张。

在南洋诸国的扩张中,欧洲殖民地者的扩张脚步被阻止了,被击退了。这也让神宗皇帝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在十年后,派遣戚继光等将领率领二十万新军远征塞北,最终在贝加尔湖畔一战彻底打断了蒙古人的脊梁,令这个桀骜不驯的民族完全驯服在大明的天威之中,在随后的三十年间,神宗皇帝先后三次发动对西域的讨伐,从而令这片土地自唐末后就与中原失去联系的土地,重归大明版图。

从此奠定了这个世界上国土最辽阔、实力最强的强国最坚实的基础。而所有的一切,都始于万历八年!

万历八年之前,是大明朝!

八年后呈现于世人面前的却是大明帝国!

在波澜壮阔的万历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史学家都极为费解,而更让他们费解的却是南洋二十九国中的南洋宣慰使司。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万历年间,南洋宣慰使司无疑是极为耀眼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极为特殊的地位,同样也是因为作为传奇人物的施奕,是大明历史上仅有的一位生而获封的“异姓王”,出身南洋的他与神宗皇帝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地关系,当年南洋易封中,他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切,都留给后人太多的未解的迷团。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正是“镇南王”施奕开创了大明的“大航海时代”当南洋诸侯派遣身穿铁甲的国人讨伐土人的时候,镇南王以其极为敏锐的嗅觉,觉察到北美的重要性,派遣出了他的船队驶向了太平洋的深处,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将华夏明一路扩张到新大陆

万历六十年,在南天门狮子山王府的北望亭中,已经年过七十的施奕和过去一样,又一次把目光投向北方,投向了茫茫大海。

“王上,船队今天应该不会回来了。”

看着坐在躺椅上的大王,一旁的内侍轻声提醒着。

“这里的风太大了些”

“不碍事的,不碍事的,再等等,他们好不容易回家了,总是要等等的”

施奕笑了笑,他这个“镇南王”是当年万历封的,圣旨一直封在那个木匣中,直到他抵达南洋后,打开木匣才知道圣旨的内容。

以世袭“镇南王”王公爵领南洋宣慰使,在大明历史上他还是头一个,只不过这里不是南洋国,仍然是宣慰使司然后说道。

“十八年倭寇袭扰朝鲜,意图犯我神州,当时朝廷正在备战漠北,南洋诸国应皇命“尊王攘夷”成立诸夏联军挥师北上,行以“围魏救赵”之计,数万联军登陆倭国本土后,倭寇所谓百战精锐无不是土崩瓦解,丰臣秀吉急调征朝大军回援,诸夏海军于对全歼倭寇水军,十万倭寇没入大海,为彻底解决倭乱威胁,诸夏于倭国讨伐不臣,废天皇,除阀乱,行郡县”

其实,就是推行军事占领,日本被分割成了二十多个占领区,诸国都获得了一块飞地作为“犒赏”。从此之后,世间就再无倭国,只有南洋诸夏的海外飞地。这么多年,每年轮派的驻军回家时,施奕都会亲自到港口迎接他们的归来。

今年同样也不例外。

当然,每一次他们的回归,都会带来大量的人丁家奴与女子,在过去四十年间,那些倭人早就驯服成了诸夏的忠犬,无不是以成为夏人的家奴、侍妾为荣,甚至于,倭人还是他在北美扩张的最好工具,当年那些无主浪人更擅长对付北美的土人,正是凭借着那些人的武士刀,南洋才一直推进到北美腹地。让北美成为华夏移民的另一个目的地。现在那里已经生活着数百万华夏移民。

但是,这并不是施奕最欣喜的地方,更让他内心雀跃是大明的变化,不是大明在北方的扩张,而是朱翊钧这位皇帝,他的表现完全出乎了施奕的意料,作为大明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亲政的五十年间,一直锐意进取,这种进取并不局限于国土的扩张,而是各个方面的,张居正的改革并没有因为其离世而中止,甚至在他的支持下朝着更深层的方面推进着。

从“添丁入亩”到“官绅一体纳粮”再到商税改革,在朱翊钧强有力的推动下,大明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甚至让施奕看起来有些陌生。

甚至在去年,为了维持大明在西域的统治,朱翊钧下旨第一次发行了“铁路债券”,用于修建从京城到安西也就是后世伏尔加河畔的铁路,当然,这也表明另一个问题朝廷的钱不够了,其实,这么多年朱翊钧之所以不断的改革,就是因为朝廷的收入不能够支撑他的扩张,所以,只能不断的推行改革。

“也许,大明也应该可以休养生息了”

在施奕的心里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他又哑然失笑的摇头轻叹。

大明的领土扩张对于大明的稳定是极为有利的千百万流民,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流民在那些新占领区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大明的“西进运动”或许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诸夏人口增长速度,但是对大明的将来却是有利的。

“王上,这南洋诸国里头,也就是王上您对将士们这般的恩宠,他们要是知道,这两天王上一直在等他们回来,肯定会”

不等内侍的话音落下,那边就有内侍指着大海说道。

“回来了,回来了,王上,你看,是轮船的烟柱,好几道烟柱呢,肯定是咱们的船队回来了”

内侍的喊声,让施奕站起身来,朝着天际间的海平线那几道烟柱看去,那是轮船烟囱里喷吐的烟雾二十五年前,南天门的机械厂“终于”制造出了蒸汽机,十年前,蒸汽机被安装在船上,现在这是个蒸汽船与帆船同时存在的时代,也是蒸汽时代刚刚开启时代。

“好了,他们回家了”

施奕笑了笑,然后说道。

首节上一节420/4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