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苏炳瑞只是瞥了他一眼,依然不急不徐的说道。
“现在大王实际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束手就擒是死,上书请求易封也是死,吕先生给大王来的这封信,当真是吕先生的意思吗?吕先生与大王的关系,又是什么关系?居然不惜行此险着?所以,下官以为,吕先生的信,必定是陛下的授意的,毕竟,即便是陛下,也不可能全不顾亲亲之谊,随意杀害宗藩,可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阻止再出一个衡藩,怎么办?易封南洋就是最好的选择,同样也是大王转祸为福的良机!”
良机!
“可,可上了这样请求易封为侯的折子,也有可能是自已把脑袋送给朝廷啊!毕竟,这也是问朝廷要权要地。”
朱翊鈏有些担心的说道。
“那要是请求易封呢?”
看着大王,苏炳瑞的目中精光一闪,然后深吸口气说道。
“大王上奏请求易封南洋,其它的一概不问,到时候,如果上有意易封为诸侯,那么必定会给大王一个交待,即便是不允,只要有一个好的借口,朝廷总不会随意拿人吧!”
“好的借口?”
朱翊鈏不解的看着长吏。
“对,只要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即便是朝廷也说不出话来!”
压抑着内心的激动,苏炳瑞说道。
“现在倒是有一个现成的借口”
几天后,插着驿骑的快马伴着骑夫的“八百里加急”的喊声,径直“闯进”了城门,然后信被直接送到了内阁的值阁,送到了首辅张居正的案前。
“益藩的奏折!”
接到朱翊鈏的奏折时,张居正的眉头微挑,目光闪过一丝疑惑。
“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折子,这阵子天下的宗藩人心惶惶的,可是上书朝廷的,益藩还是第一个。”
马自强随口说道,他对折子里的内容倒是很好奇,毕竟从所周知,益藩与衡藩一样,都是宪宗世系的,与今上之间的血缘最近。当初正因为这个原因,衡藩才成了他人手中的棋子。
现在陛下要彻查天下宗藩,最紧张的恐怕就是宪宗世系的几位藩王了。现在益藩第一个上折子,那这折子里写的会是什么?
是请罪?还是?
“你猜这折子里写的是什么?”
将折子在手里扬了扬,张居正并没有打开它,而是冲着马自强笑问道。
“还是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
“八百里加急”
马自强想了想,然后摇头说道
“一般的折子是绝对不会用八百里加急的,他这个折子递的倒是挺急的,按国制,要不是军国大事,用这样的八百里加急是可以治罪,他就不怕吗?”
“他还有什么可怕的?”
张居正随意的笑道,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对于益藩来说,反正横竖都只是个“死”而已,对此马自强又岂不知道,自然也就更好奇了,于是便问道。
“这折子里写的是什么?”
展开折子,原本脸上带笑的张居正,哈哈大笑道。
“这可真是天助我大明!天助我大明啊”
第376章 君臣对
天助大明!
几乎是在益藩的折子刚到京城,还不等人们弄明白益藩为什么冒险用“八百里加急”送来奏折的时候的,那边一个消息就私下里在京城传开了——益王上书请求易封南洋。
尽管消息没有得到证实,但是消息传出时,仍然引起了众人的惊讶的,尽管他们曾在报纸上看到易封南洋的建议,但却不曾想真的会有藩王响应,在惊愕之余,却又觉得有些理所当然,毕竟,益藩王是宪宗世系的,和今上那是一个根。
这益藩带得这个头,可真够精明的,问题是皇帝可能会同意吗?
又一次,张居正在平台接受皇上的召见。他阵子或许是因为心里的事情太多,张居正显得很疲倦。和往常一样,在他到了平台,见礼后朱翊钧便赐座了,随后就谈起了正事。
朱翊钧此次召见张居正的目的,还是为了益藩的折子。
尽管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把那些可能会对自己和子孙产生威胁的宗藩都扔得远远的,都踢到南洋去,可是朱翊钧总还是有些顾忌,毕竟“亲亲之谊”总还是要顾虑一些的。况且,他还需要张居正的明确表态。
“益藩请求易封的折子张先生已经看过了,朕想问问先生的看法。”
张居正一听,连忙答说:
“陛下,对于藩王宗室,朝廷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也都是章可循的。”
“那这折子,朕应该封还了?”
朱翊钧问道,他的心底“咯噔”一声,难道张先生……
“是的。”
张居正回答得很干脆,
“朝廷的祖制如此,陛下自然遵守,不过……”
顿了顿,张居正说道。
“现在天下已不是昨日之天下,要是一味的墨守成规,反倒落了下乘,就像下臣主持的改革一般,要是一味保守,又谈何改革?而且益藩于折中所说也是在理的很,如今天下承平日久,土地日益紧张,藩王宗亲非但作拥万顷良田,且每年食耗宗禄,易封南洋,宗室可腾让土地予百姓,令少地无地百姓有田可耕,且又能减少宗禄开支,减轻朝廷和百姓负担……”
张居正这么一分析,原本心里还寻思着张先生有“私心”的朱翊钧不由一阵尴尬。其实他的心里已经想得非常清楚,天下的宗藩这次一定要全丢到南洋去,否则,非但他食不安寝,夜不能寐。就是将来子孙后代,也肯定是如此,万一要是朝中再出了一个申行时,甚至……就是张先生……这也是为了张先生好!
“……所以朝廷自然不能将奏折封还,可是,这“易封南洋”应该怎么易封,这件事朝廷却不能不考虑,毕竟,这牵涉甚广,比如“易封南洋”后,宗禄如何发放,虽说益藩说易封后可不食宗禄,令宗室自立,但归根到底亲亲之谊不能不顾,再就是南洋虽说沃野千里,可毕竟是“沃野”,未驯蛮夷岂止千百万,要是就那么把益藩随意封在南洋,万一要是为蛮夷加害,到时候如何向天下人交待,所以这卫队又是万万不能少的,要易封的话,就必须要先考虑这些问题……”
张居正当然知道皇上的心思。说实话,在这件事上,他的心情都很矛盾,毕竟,这是给自己上紧箍咒。作为大臣他当然不会谋逆,可是现在他既有权臣之名,又有权臣之食,君臣关系上,将来如何维首发
其实,在内心深处,他也考虑过激流勇退,但是他放不下天下,毕竟在朱翊钧面前,不仅是大臣,还是老师。正是这一层师生关系,使他有责任教导皇上,并且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通过改革让大明盛世永存。
这么多年来,皇上对他是言听计从,研讨国事也极为认真,张居正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说实话,如果不是皇上的支持,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就不可能得以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