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376节

“小奴遵旨。”

因为一直负责抄写大内秘藏藏书,所以客用对那些书目,倒也有一定的了解,于是便又补充道。

“施总司,除了海图之外,还有当年诸人记录的西洋各地风土人情,不知总司可需要这些书,要是小的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有1700余册。”

闻言,施奕文听了身子一震,脱口说道:

“什么?有1700余册记录各地风土人情的书册?”

或许海图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但是那些路子当地风土人情的资料却非常重要,这可以说是将来大明踏出最关键一步的关键所在。

“正是,都是当年船队抵达各地作的记录,要是总司有兴趣的话,小的一并命人送过来。”

客用认真的说道。其实他同样不希望施奕文去海上,因为他很清楚,之所以现在受到皇帝的宠幸,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眼前的这个人只要他在皇帝就会靠自己维持和他之间的联系。

现在既然他一定要到海上去,那能帮得上忙的,他一定会尽量帮忙,好让他平安的回到大明。毕竟,这同样也关系到自己的利益。

“要,当然要……”

施奕文的证据显得有些激动,他更是激动的险些叫出声来,毕竟,后世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实在太少了,只有一些简单的文字记录,海图没有了,航海日志也没有了,他到达过什么地方,当地的环境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后世的学者们,甚至于还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怀疑郑和曾经航行到了那里,当然也有人推测他的团队曾经抵达过美洲,但是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只言片语的文字记录,或者说人们的传说推测而已。现在有了那些书册或者说“航海日志”,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得到解答,船被当年到底航行到了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事物?只有那些记录能够说明一切。嗯,至于相比那些航海日志,至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施奕文根本就不在乎,毕竟,所谓风土人情也强不过大炮。

“百卷万国公法不如几门大炮,数册友好条约不如一筐弹药”,在个这个丛林法则的时代,“入乡随俗”从来都是殖民者的选择,殖民者也不会在意这一切,毕竟,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统治!

心底激动着,施奕文又对客用说道。

“如此,就有劳公公尽快把海图和书册都送过来,毕竟,我这边要抓紧时间造船出海,以免错过今年的季风。”

见他这般急切的模样,朱翊钧颇有些感叹的说道。

“致远,看来你的心里还是想着旧港啊。”

想到这儿,他不禁有些不舍,为他突然产生一种直觉,自己的好朋友也许有一天会离开他离开大明,也许到了那个时候两人可能会终身难见。

呃……见状,施奕文连忙解释道。

“旧港,也是大明治下之土啊,不过,这一次,我是不会去旧港的,那里……”旧港那里现在是什么人在统治?荷兰人,还是当地的土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即将率领大明的舰队进入南洋,大明将来再一次踏上南洋的土地。

现在是南洋,然后就是西洋,就是——整个世界!

“那里现在为外人占据着,还是等到将来有机会再说吧!”

“让外人占着?那没什么!”

摆了摆手,朱翊钧盯着施奕文说道。

“等到将来有机会,我就让你领兵过去,把旧港收回来,到时候,再封你做……”

话到嘴边,朱翊钧突然不再说话了,他并不希望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他看着施奕文,好一会才说道。

“到,到时候,那你我……不行,不行……”

摇着头,朱翊钧盯着施奕文,用极为认真的语气说道。

“到时候你不能去南洋,那里离开大明太远,你是我的朋友,咱们还要一起喝酒,一起吃肉呢,将来,我的儿子还要娶你家的女儿,我家女儿还要嫁给你家儿子!还是要做儿女亲家的!”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完全是出于对朋友的不舍,完全出自于内心的情感。

朱翊钧的话让施奕文的心里一阵感动,而在感动之余,因为他的话,又暗自想到另一件事,也不知道他和皇后的身体调养的怎么样了,如果要是王皇后能有所生养的话,或许,未来会大不一样。

一个月前为了避免发生在历史上的那件事情,或者说想要改变历史,不想让历史上的明光宗朱常洛出生,施奕文特意悄悄的给小皇帝进贡了一些药物,其实就是些维生素e之类的药物,希望能够改善皇帝的身体,让他和皇后能够尽早生出子嗣,进而彻底改变历史。

现在施奕文的心里更想知道那些药的效果。有没有效果,总得有个音信吧!怎么这么长时间连个音都没有?

见施奕文陷入了沉默,只以为他心里或许还记着南京的事情,朱翊钧又认真的说道。

“致远,你不要担心这里,南京那件事,我必定会给你一个交待的!”

小皇帝的话,让施奕文不由一愣,交待?什么样的交待?

面对皇帝的这个承诺,施奕文一时间甚至说不出话来,毕竟任何人都知道皇帝是绝对不会轻易对其他人做出任何许诺的,但是现在这个小皇帝却对自己做出这样的承诺。

尽管并不知道这样的承诺意味着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必定会给自己一个交代。

那么自己应该如何回报他?

第339章 不辨忠奸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大明的留都南京,尽管年关将至,可是往日热闹繁华的江边码头此刻却显得萧瑟而又寂静。随着新设的三个钞关开始征税,往日里流畅的沿江航运也跟着停滞了下来。多年来已经习惯了不交税的商贾们,无不是怨声载道,就连同拿了他们好处的士子们,也是慷慨激昂的指责着朝廷与民争利,指责着钞关“恶吏们”敲骨吸髓的百般盘剥。

如果是在往日,或许士子们的振臂一挥,恐怕早就引起万民响应,进而百姓冲击钞关了,可现在情况却和过去不同,尽管士人们慷慨激昂的呼吁着百姓奋起,为自身的福祉斗争,可是百姓们却大都是一副充耳不闻的模样。

之所以如此,并不仅仅是因为两个月前,原本只在京城发行的《晨报》在南京开设分社,于南京、苏州、松江等地发行《晨报》,让这一廉价的新闻纸进入了千家万户,进而他们知道,设立钞关征税的原因——百姓种田纳粮就是天经地意,商人无捐不税难道就是“世间公理”,在报纸上的主动宣传下,百姓们自然不会像过去那样容易的为人所煽动,甚至于他们也乐意看到“奸商痛哭”。

设立于各地钞关在征税,一文不少的足额征收,奸商们无不是“深受其害”,见煽动民意没了效果,于是他们纷纷找到自家人,请他们在朝中为自己说话,但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变得越发小心谨慎起来。

“钦差大臣遇刺案”这件已经纠缠了整整一个月的大案,现在已经搅动了整个大明,让大明朝堂的局势处于一种前所未来的风波之中,在吕调阳、傅作舟大张旗鼓的不断派出锦衣卫不断拿索人犯的时候,江南士绅无不是变得焦虑不安起来,甚至于就连同钞关税务司新设十六钞关的呈请都没有回绝,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谁都不肯轻易的拿自己的身家做赌注。

尽管冬天的到来,会让北方的运河冻结从而冷清下来,可是长江却没有冻结,可往日里往返于沿江各的船只,这会却大都呆在码头,就连同商人们也在那里等着的。眼看着大量的货物囤积码头,码头上的苦力们却只能无所事事地看着空荡荡的江水的流逝而去。当然也有些急着要糊口的苦力依旧起早贪黑着等在码头,希望能有商船靠岸,能得到几文工钱换来裹腹之粮。

但是对于这些市井小民来说,压根就没有什么人在意他们的生计。现在整个江南,都被寄绊着……城中流传着的小道让人们的心不时的紧抽,焦虑不安的心情也在所有人的心底弥漫着,人们甚至对即将到来的新年也没了什么兴致。各种流言蜚语在整个江南弥漫着,一直弥漫到江南的每一个角落。各种小道消息让人们不禁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重新揣测起来年的时运来。

其实不仅是那些牵涉其中的士绅,甚至就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异样,至于身处旋涡深处的当事人,更是惶恐不安的注视着这一切,曾几何时,南直隶、浙江等地的士绅们,凭着文教兴盛,凭着科举制占据着天下选官之半,从而把持朝政,让任何人都不敢轻易触碰这个群体。但是现在短短数十天里,急转直下的形势让所有人无不是惊愕不已。

吕调阳想查到什么地步?

张居正又想要干什么?

难道他想对整个江南士林赶尽杀绝吗?

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收手?

而层层的疑问更是让他们辗转反侧不能心定。

一直以来投鼠忌器的张居正,怎么就这么大起胆子来了?

首节上一节376/4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