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才是永恒的,无论是官场,还是生意场上,都是如此……”
随后,施奕文又说道。
“为什么咱们的那位首辅,会推荐马自强与申行时为阁臣?”
话题突然的转移,让吴才甚至有些不太适应。
“因为他们两人皆听命于他吧。”
“不仅如此,马自强是陕西人,张四维是山西人,首辅是湖广人,湖广非江南,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南直隶的阁臣,而申行时,就是南直隶的人,要不然,我大明内阁就会不稳,因为南直隶文风兴盛,我大明三成以上的官员皆出自于南直,你想想,要是阁中没有一个南直隶的官员,你说,朝中可能稳固吗?甚至,当初“夺情风波”之所以那么大,你以为真的是夺情?”
冷冷笑着,施奕文直接说道。
“张氏主阁后,当时阁中没有一个南直籍的阁臣,你让南直官员如何自处?为什么张氏不用南直官员入阁?”
又是一声反问,让吴才愣愣的说不出话来,尽管他比施奕文更了解大明的官场,但是他从来没有站到上帝的视角,不像施奕文那样,是站在历史的视角上去看待问题,甚至站在张居正、张四维、申行时等人的经历上看待问题。
“这,这……这是为何!”
吱呒着,吴才只感觉到心脏剧烈跳动着,他甚至感觉有些窒息。
“因为改革触动利益最多的就是南直隶,南直隶的那些个官员,自然是站在首辅的对立面,过去,他们没有理由,没有借口,现在出了一个夺情风波,他们自然而然的就借题发挥了,至于国事……”
摇摇头,施奕文冷笑道。
“但凡是人都有自己的阶级属性的……”
那个阶级的人,是绝对不会为阶级之外的人考虑的!
当然,他们当然会口口声声的说着为大众,为所有人,为……可是实际上,大家都是为了自己,无论是上是下,大家首先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是自利的。
所有“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实际上都是赤果果的利益。
尽管并不知道什么是“阶级”,可是吴才却也能体会这句话的含意,他反复在心里念叨着这句话,良久之后,才说道。
“致远,陛下不诏你不入朝,确实是埋没了你……”
吴才的话,让施奕文诧异之余,然后他不禁失声大笑起来。
“茂达啊,茂达……你说这个世界上,被埋没的人才还少吗?”
第258章 时代之变(第二更,求支持)
被埋没的人才太多了。
在施奕文看来,在他的身边,就有不少人才是被埋没的,比如说眼前孙富林,他在工部就是一个小小不入流的吏员,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却肩膀起了建设商埠的任务。
甚至于在赵国业在那试验着竹筋的时候,他在试验着的同时,就建起了商埠里的第一栋竹筋混凝土楼房,尽管只有两层高,可即便是如此,当看着这栋古色古的楼宇耸立在商埠的主街边时,施奕文仍然忍不住称赞道。
“松涛,你这倒是给了我一个惊喜啊。”
确实是惊喜,毕竟,在此之前,施奕文还以为要等到明年,才能见到第一栋混凝土建筑,不曾想现在就造了出来。
“施郎中,卑职准备再接再励,抓紧时间再建上几栋楼……”
孙富林的话,让施奕文然后一愣,然后摆手说道。
“现在不行了,这混凝土凝固需要时间,而且温度低了也不行,冬天是不能施工的。”
随后施奕文又解释了一下冬天混凝土凝固等问题,然后才随着他在这片商埠里走着,尽管刚刚开埠几个月,但是现在这里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市,街道两边既有已经建成的房屋,也有一些闲置的空地。不过即便是闲置的空地上,也摆满了摊子。
当施奕文兴致勃勃的商埠里逛着的时候,在不远处的新村里,孙明跃同样是满怀期待的看着眼前的这栋已经建好的房子。
“三间明堂大瓦房!三间偏房……屋里头的这墙也刷着层白灰……”
嘴里念叨着这房子的好,孙明跃的双眼中对它不禁充满了期待。
“四十八两七钱六分……”
又一次,念叨着这个数字,孙明跃的脸色微微变了变,又显得有些有犹豫。
这是这栋房子的价格,对于一个月能在厂子里挣三两银子的孙明跃来说,这房子确实不贵,相比于京城里头的房子,至少便宜了六七成。
可说到底,这还是城外的房子啊。
心里这么嘀咕着,孙明跃的心里涌现出诸多的想法。
即便是城外的房子,可自己也是在这铁工厂里的工作啊。
是啊,就近买房子,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啊。
心里这么寻思着,整整一天,孙明跃的心思都没有静下来,幸好没有影响到手头的活。
就这样,忙活了一天之后,孙明跃在回家的时候,还是朝着卖房的地方去了一趟,仔细询问一番之后,他才犹豫着往家里走去。
家,就在离开新村不远地方,他在那里租了一栋房子,房子是泥坯砌的,虽然是附近的百姓在自家地里建的新房,可是房子里却是黑洞洞的。看上去虽然是新房,可是却仍然像是一座破旧狭小小院,院子的围墙矮又破。无论是房子也好,围墙也罢,都是黄土夯成,这房子肯定比不上那里的明堂大瓦房。
就这么定下吧!
刚一进院子,孙明跃就扯直了嗓子喊了一声。
“桂娘,喜子、二子,快出来,爹买了猪头肉……”
猪头肉最是便宜,隔三差五一的孙明跃会买上一些,再打壶酒,然后自己小酌两杯,酒当然要是烈酒,毕竟,黄酒不够劲,价钱也太贵。
因为在厂子里上班的关系,所以孙明跃一个月能挣三两银子,要是再加上偶尔加班的工资,差不多有三两二钱,这份收入,瞧着似乎比不上他自己在铺子里干活时挣的,可那会却是一年能闲半年,算下来,那时候一年也就只能挣个二三十两银子,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琐事,那比得像现在这么轻松。
因为是工匠,自然的日子比起寻常百姓过得要好一些,毕竟京城里不少百姓一年顶多也就挣上十两八两的。在这个京城之中,日子倒也还算凑和。
可是,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还是得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待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得厉害,进了院子就看到媳妇正端着一个木盆正要去河边洗衣服,见到孙明跃回来了。
她便立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