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217节

“启东,咱们现在一年能出多少药?”

“东家,在王恭厂,咱生产全凭手工,捣药用是石臼,和药用的是木槽,可咱们这用的都是水车,咱们用水碓制料,就连药筛那也是水车带的,又用水车带和药的转鼓,然后用水车带的大石滚将和成的粉末放在碾磨上,滚压成药块,接着使用造粒缸将火药块制成大小均匀的药粒即便到最后用还要用石炭制成的磨光机将药粒表面磨光填上火药粒上的气孔,瞧着工序是繁琐极了,可即便是这样,咱们厂里不到四十个工人,一天最少也要出五十担,如果原料够的,把这些的水碓换成石磨,用石磨磨药,一天两百担药都不是问题”

与王恭厂的手工作坊不同,这里是以“先进”的工业设备制造的火药,以水力和机械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这种近代工厂的机械化生产,绝不是王恭厂所能相比的,它不仅提高了火药的威力,而且延长火药的贮存期。当然产量也是成倍的增加。

“那你算过,咱们一年生产多少火药吗?蓟门那边又需要多少吗?”

听着耳边水碓捣药时的声响,施奕反问道。

“你刚才说换石磨,一天能生产200担,原料肯定没问题,单就是山东一个地方,一年就出三四十万担土硝,至于硫磺,咱们的磺厂再建几个新炉子,硫磺的产量也能上来,可”

扭头看着王启东,施奕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那么多火药要用在什么地方?”

东家的询问,让原本正准备大张旗鼓扩大药厂产量的王启东,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里不是王恭厂,不是兵部的药坊,兵部的药坊一年出几万担火药,人家是有地方去,可这里呢?除了蓟门之外,根本就没地方去。

抿了抿嘴,施奕的神情变得有些凝重,产能过剩的问题是刚刚面临的问题,不单火药厂有这样的问题,就连铁厂的产量也有些过剩了。先进的工业设备带来的产能增加,直接导致了这个局面。

这却是施奕先前所料未及的。

从工厂回家的路上,坐在马车上的施奕想了整整一路子,他的眉头紧蹙着,脑子里所思所想的只剩下一个问题怎么把过剩的产品卖出去。

当天晚上,铁厂的徐思源、药厂王启东都来到了石台庄,在书房里头,除了吴才之外,刘裕,这位庄里的管事也一同到了书房。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厂子里不养闲人,这是做生意的根本,纱厂那边没问题,毕竟下游那边刘家父子联络着附近几家,正在建织布厂,短期内铁厂靠织布机、飞梭,再加上燧发枪,都不是问题,可是就长远来看,总是需要考虑一下的,今天请大家过来,就是商量一下这个事情。”

话一说完,施奕就端起了茶杯,借着喝茶的空等着他们发表意义。

“公子所言甚是,虽说现在铁厂不愁活干,可我觉得,长久不了。”

徐思源首先打破沉默。

“毕竟,织布机也好,飞梭也罢,总有市场饱合的一天,而且这些东西技术简单,京中的能工巧匠众多,现在没人知道,是因为刘家父子的布庄还没挣到钱,等到他们挣到钱,卢沟布卖遍京城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办新厂,到那时,除了咱们城里的工匠肯定也会跟风造织布机、飞梭。至于“迅雷枪”,咱们总不能光靠它养着不是?况且,除了蓟门那边,其它地方买不买还是没影的事情,”

和蓟门那边一样,徐思源也喜欢称燧发枪为迅雷枪,因为这个名字听起来更威风,这也是铁工厂的习惯。作为铁工厂的主管,他自然清楚铁工厂的现实处境,火枪挣钱,但不一定能长久。

原本他就有这方面的担心,现在施奕问了,自然是一一道出了他的想法。

第181章 遇袭(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荐)

有徐思源开了头,其它人自然是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当然,也会提建议,在他们提建议的时候,本身就是抱着集思广议这个想法的施奕只是默默的点着头。

终于,在众人各自发表看法之后,施奕说道。

“现在也就是这以几个问题,首先是铁厂那边,生铁过剩,生产的铁卖不出去,除非咱们降价。”

将目光投向吴才,施奕吩咐道。

“你明天写封信过去,告诉那边,生铁的价格先降一成,先看看情况再说。”

“是公子。”

在吴才应声后,施奕看着徐思源问道。

“那铁厂那边,你有什么想法?”

“公子,我觉得铁厂生产马车应该不错,毕竟,马车要用到不少铁器,就是”

看着公子,徐思源试探着问道。

“就是不知道咱们能不能造出轴承来,光靠公子从海外带过的肯定不够。”

马车一直都是想当不错的生意,不但戚继光看上了,甚至就连同施奕的二轮有盖双座小马车,因为经常在京城内外跑,这种轻便、速度快的马车也引起不少人的兴趣,已经有不少人到车马行询问它的卖价了。

“嗯,这个嘛,可以试试。”

抿了下嘴唇,施奕想了想。

“这种滚珠轴承造不出来,咱们可以先造圆柱轴承,不过这需要用上等的钢料,这个要想办法解决一下。”

在规划好铁厂的接下来的发展后,施奕把目光投向王启东,问道。

“启东,你对药厂那边有什么想法?”

见公子问到了自己,王启东先沉思片刻,然后才慢条斯理的说道。

“公子,其实,您今天走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觉得,咱们的火药药力足,即便是蓟门那边不用咱们的也没问题,就说遵化铁厂那边,肯定要用不少铁矿石,这铁矿开采,普遍都是放炮采石,我去过唐县那边,那边的矿场采石,每次岂止上百斤,一放炮的时候,无不是天崩地裂、硝烟弥漫,咱们可以把火药卖到那里去,咱们的药力足,用药少,他们肯定愿意用咱们的。”

王启东的话让施奕的眼前一亮,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我看行,不但可以卖到铁矿上,就是京西的那些煤矿,也可以卖给他们。矿山一直以来可都是用火药的大户,有铁矿和煤矿,我估计一年少说也得用个上万担火药。”

施奕这边的话音刚落,那边王启东犹豫了一小会,才说道。

“公子,有所不知,遵化、唐县那边的铁矿开矿肯定用火药,可是京西的煤矿肯定不成,那些个煤窑普遍是都是以手镐刨煤,只有极少数好矿为黑火药落煤,况且即便是采出了煤,也不一定能运出来,毕竟矿都在山里头,从矿坑里头靠的是人拉筐,从山里往外运,靠的骡马驼煤,运煤难,煤运不出来,既便是多采了也没什么用。”

看着王启东,施奕诧异道,

“你是说京西的煤运不出来?”

他之前还真没想过,煤开采了居然会运不出来?

可第二天,施奕终于知道了煤为什么运不出来,坐在路边的茶摊上,他并没有喝茶,而是看着山路上那些赶着骡马把煤运下山的苦力。

“公子,你看京城用的煤都是这么运下来的,先是大盘商向矿场买煤之后,然后用骡子运出山,再运往通往京城的官道旁的煤厂,然后经由煤厂贩售给京城中的煤铺,最后再卖给城中千家百户。因此,这些煤厂都拥有车马队,山上至山下主要利用骡子,平地就要靠车马了。”

那边茶摊上坐着正歇气的几个煤黑子,瞧着施奕一身锦衣华服的,只以为他是那家煤厂的少东家,其中的一位,便主动隔着桌子说道。

“这位老兄说错了,从山上下来,说是靠骡子,可实际上还是得靠我们这些煤黑子,骡子性倔,一个不留神,不定就连人带煤翻下山沟里了,离了我们,这煤无论如何,都运不出山的。”

“那是,全凭你们呢。弟兄几个辛苦了,一会这茶钱来的结。”

施奕笑了笑,想探听消息,还是得从他们这里打听。

“哎呀,公子您客气了,您不知道,旁人瞧着我们运煤挣的几钱,觉得的多,可这钱挣却是拿命换来的,骡子性子倔,一不留神连煤带人的就扯下山不说,就说山里头老虎啦、狼啦,都是要命的东西,房山那边不就有一个人,那倒霉的,刚娶了颜如玉的美娇娘,一黑一白,本想着生着大胖小子,可那曾想到,那个人前阵子在驮煤途中遇上猛虎,居然一命呜呼,喂了老虎,哎,煤黑乐,煤黑得妇偏如玉。煤黑苦,煤黑遇着西山虎。这命啊”

首节上一节217/4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