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着车的人不等车停下,就急忙问道。
“那上面不是写着了嘛,2文一位。”
“两文一位?多远都是这个价?”
“瞧您说的,咱们这趟车是有线路的,往北去宣武门里街,然后往北到阜城门大街,再到西直门大街新街口停下来回程,您要是回来,还得再掏两文。”
赶车的李力是庄里的庄奴,来的时候,早就听少爷说了怎么个收钱的法子。
“哟,两文钱,坐这么远,倒也不贵。”
“确实,要是坐脚夫的推车,这么远的路,怎么着也得十几文钱出去,这可是好几里路哪,这才两文钱,算便宜的了……”
这边问清了价格,那边人就上了马车,上车的人倒也痛快,直接把钱塞进了一旁的钱柜里头。
从这辆马车刚一出去,就引起了人们的围观,一丈多长、五尺多宽的四轮大马车,确实都没见过,不过只是片刻功夫,车上就坐满了人。甚至有些超载了,不过即便如此,路人们仍然纷纷招手拦车,赶车的李力只能大声回绝。
“车满了,满了,一会还回来呢……”
差不多盏茶的功夫,马车到了新街口,这边不等李力停车,那边车上的人就喊了起来。
“伙计,再坐回去,再坐回去,这车坐着太舒坦了,不颠不晃的,就是轿子也比不了这个……”
喊话的那人话声一落,路边的人却不乐意了。
“我说,你舒坦了,也得下来让咱舒坦一会不是……”
“你等下回来,两文钱,就是这舒坦劲也值了,就是轿子也比不上……”
“你就吹吧,你坐过轿子嘛……”
回到明朝开工厂
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140章 生意经(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感觉确实是非常舒服!
马车行驶在石板路上,根本就谈不上颠簸,一晃一晃的,感觉颇为舒服。
“这车坐着咋就和坐船似的,颠颠晃晃就是不震人……”
坐在车上的朱翊钧,听着那些人的话声,感觉颇为不错的他,偶尔会把目光投向施奕文。心里犯起嘀咕。
他是想干什么?
终于,再次坐回长安街后,下了车,瞧着别人钱,绝大多数人,大抵上出门只能靠走,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有了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可要是咱们沿着京城的主街开设公交线路,比如从宣武门到积水潭,从安定门到长安街,这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开上十几条线路,跑这样能够乘坐十几二十名乘客的公共马车,不但方便百姓出行,而且还能挣着银子,两文钱,瞧着是少,可是却能积少成多,京城内外人口不下百万,每天收入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文,也不是不可能,这样一来,每天都能挣个几百甚至上千两银子,瞧着是不多,可胜在持久,能几十年、上百年的挣下去……”
面带着微笑,施奕文直接道出了他的打算。
在短短个月内挣上十万两银子……不是不行,但是想要让皇帝离不开自己,就不能想着什么投机取巧的办法,公共马车,只是其中的一个办法。
每天都能挣上几百两银子!
一挣就是几十年,这么长久的收入,朱翊钧又怎么能不心动。
“可,万一要是有别人也这么干呢?别人仿着模样造出这样的马车来,你怎么办?”
在对朱翊钧的担心,施奕文只是微微一笑。
“陛下,这马车不是谁都能造的,马车的车轮要用到轴承,车厢要用板簧、没有轴承,他们的马车就拉不动那么多人,既便是拉动了,马力也差不多耗尽了,没有板簧车厢颠簸不堪,还有什么人会去做?”
技术。
掌握核心的才是最关键的,当然,施奕文自己也没掌握核心技术,原本在南京造水车时候,因为曾说过要给别人轴承图样,所以特意在图书馆里找了一些资料,最后发现,即便是19世纪水平的滚子轴承,以现在的技术也难以复制。
这辆马车上的滚珠轴承,是施奕文用空间里的工厂库房里发现的,那里存放着几十箱各种规格的滚珠轴承,在没有合适的原料下,即便是别人拿到轴承也造不出来。自然也就造不出来马车。
施奕文的回答,让朱翊钧放了心。
“嗯,这生意,倒也是好生意,这马车应该不便宜吧。”
施奕文当然听出了皇帝的意思,连忙解释道。
“百两上下,造一百辆,需要一万两,算上在城外买地设立车马行、买马以及聘请车夫的开支,有两万两银子,就足够了,嗯,造一百辆马车差不多要一个半个月,按陛下的股本,有三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能回本……”
尽管施奕文没有往下解释,朱翊钧瞧着他的目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你这人,做生意确实有些头脑,不过这门生意,总共才花朕一万两银子,你得想想法子,其它的银子,也不要闲着,你上回不是要办书坊吗?这书坊也要抓紧时间办……”
“陛下,臣刚才就想为这事和您说一下。”
施奕文紧着话说道。
“找我?什么事?”
“陛下,是这样的,臣要办书坊是不假,可这书坊的却挣不了多少银子,想要挣银子,还得另外想办法,所以,臣想到了办报。”
“办报?”
朱翊钧看着施奕文问道。
“是不是像朝廷的邸报,那样的报?”
“也并不多,不过与邸报还是有些不同,臣说的报纸上,既有朝廷邸报的新闻,也有京师民间发生的一些新鲜事情,比如张家被盗了,陈家着火了,方家发财了,大抵上,也就是城中百姓身这的事情,毕竟,这报纸是要卖给老百姓的,要都是朝廷官员任免,朝中大事,也不是每个百姓都乐意看不是?”
“哦,”
狐疑的看了眼施奕文,朱翊钧不知道这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陛下,这报纸要是办好了,可是获利颇丰的事情。”
“哼哼,街上报房一张报也就十几文钱的事,就是满京城人手一份,才能挣上多少钱?”
客用在一旁嘀咕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