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113节

“其实,公子难道不觉得,这从今往后,香皂与肥皂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吗?前者用以洗浴、净手,至于后者则用来洗衣,如此他们自然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她的话让施奕文一下呆住了,这确实是肥皂后来发展的方向,不说其它,单就是这份见识,就让他再一次为之惊讶了。

这个女子确实让他一次又一次的为之惊奇。毕竟,她不同一般的见识。甚至会让人感觉有些惊喜。

“用途可以分成两种,可东西总归是一样的东西,总还是肥皂!这点是假不了的。”

“哦?公子怪罪小女子违背约定,可是公子却把肥皂与香皂一并卖到了南京,如此,又岂不是堂而皇之的违背当初的约定,公子又该如何解释呢?”

她边说边往后靠着椅子,尽管看不清纱蔓后的神情,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她的恼火。

唐子琪确实非常生气,尤其是在接到京师那边来的信后,她心里就一直压着团火,今天巧了,从楼上往外看时,看到施奕文一个人在街上逛上,才会让家丁请他上来。

“而且,公子不辞千里把肥皂送到京师、天津,一块只卖25文,这生意做得当真是好啊!”

“哦?我把肥皂卖到了京师!只卖25文?赔本赚吆喝是吗?”

施奕文的眼里闪过一丝异样。因为这个价格确实非常巧妙,把南京的肥皂运到京城,需要加上运费等费用,价格自然高出南京不少,而25文正好是维持不亏本边界价格。可即便是如此,也比唐家便宜五文钱,这意味着什么?

是谁不辞辛劳的把肥皂卖到京城,还不挣一文钱?

他甚至想到了唐家的“天香皂”,不远千里从京师运来来,在南京只卖三十文,能赚钱吗?

这么一想,施奕文反倒觉得有意思了。酒也清醒了不少,事有蹊跷!

“那就要问公子您了,”

“我说,不是我做的,你信吗?”

唐子琪笑了笑,淡淡的说道。

“公子的手段,小女子倒是佩服的很呀!”

施奕文从来没有想过,短短几个字中居然藏着那么多情绪并且表达了那么多的含义,“公子”听着像是尊重,可“手段”却又带着冷嘲,就连一个“呀”字都充满讽刺的味道,让施奕文心头一恼。

“佩服……”

冷笑一声,施奕文随手摸出一支铅笔,然后在纸上随手写下了几个字,然后冷笑着推了过去。

看着纸上的内容,唐子琪的面上尽是惊讶状。

“这是……”

第86章 珍妮的启示(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这是什么?

至少在这一刹那,但唐子琪确实呆住了。

她不解的看着施奕文,尽管隔着层纱幕,看不清施奕文的神情,但是看着他的时候,她的那双眸子只剩下了迷茫。

“石灰与大碱反应生产氢氧化钠,这是团结皂与唐家最大的不同之处,”

轻轻啜了一口茶,施奕文说道。

“知道了这个配方,你的成本至少可以下降40!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那现在的成本应该不会低于15文,可能还要再高一些。”

“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唐子琪诧异道,她无法理解施奕文的举动。

“你难道就不知道,我们是竞争对手,你把肥皂的配方给我,就不怕,不怕……”

“怕?”

笑了笑,施奕文摇头说道,

“唐小姐,其实我根本就不在乎的,别说是肥皂配方,就是蚊香的配方、飞梭,还有骡机,其实,我都不在乎。”

依然带着些醉意的施奕文,摇晃着站起身来,感觉有些闷燥的他走到窗边。

“在别人的眼里,这些东西是价值万金的宝贝,可是于施某人的眼里,这些东西却是……如果于我手中敝帚自珍的话,那么就是不值一文!”

在发现事有蹊跷之后,施奕文的心里就得到了一个答案,也正是这个答案,让他决定把配方交给唐子琪,除了想借唐子琪的手之外,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纱蔓后的那双眸子里闪过一丝迷惑,唐子琪急声问道。

“这是为何?”

“为何?”

轻轻摇头,施奕文长叹道。

“因为,施某办工厂,并不是了挣钱,而是为了天下苍生,”

“为了天下苍生?”

“在商虽是言利,可是如果做得好了,却是于国计民生大有益处的。现在施某的肥皂厂、蚊香厂以及榨油厂里工人不下数百,工厂雇佣数百人,就能养活数百人家,可仅凭施奕文一人之力,又能办多少工厂,又能雇佣多少工人?一万、两万?即便是三五万人,又岂能救得了天下苍生?”

摇了摇头,施奕文看着窗外南京繁华的外城说道,

“施某一个人的力量总归有限,可要是能集天下人之力呢?要是技术传播至全国,各地纷纷办厂,雇工,又将雇佣多少工人?天下有多少人得以生计?十万?数十万?田多者耕种,无田者务工,如此,天下又岂有饥寒之忧?”

其实……这并不重要!

凝视着窗外绵延十数里的屋宇,施奕文的神情变得越来越凝重,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和很多人一样,首先想到的是配方、工艺的保密,所想到的是凭借着技术上的保密获取暴利,但是在看了《工业革命史》之后,尤其是松江之行以后,他的心里却冒出了另一个念头——如果英国只有一台珍妮机,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假如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在发明“珍妮机”后,为了独享暴利,把这种纱机藏于家中,只是依靠家人纺纱,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那么世界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当然,也包括飞梭。

没有飞梭的全方面普及,就没有织布产量的迅速提高,就不会导致对纱线的需求大增,也就不会激发市场对于新纱机的需求。而没有珍妮机的技术扩散,就没有后来的水力织机、骡机技术改进,就不会有棉纱产量的激增,棉纱产量的激增进一步刺激了织布机的发展,人力太慢改动水力,水力受限就研究蒸汽……

工业革命,是从一台珍妮机开始的,但一台珍妮机无法促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建立于技术扩散的基础上,是成千上万家工厂、作坊大规模的应用新技术,从而掀起了一场革命。

中国早在宋代代说有了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的水利大纺车,可为什么它没有在中国掀起工业革命?

因为它从来就没有得到推广。仅仅只有一台,或者几台,几十台水力大纺车,或许会让后世的人拿来证明古代中国科技的发达,但除此之外,别无任何意义。技术上的革新对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固然很重要,但是技术推广却更为重要。g是大范围的,g是全民,g是涉及到所有人的。只有新技术得到大规模、大范围内的应用,才能掀起真正的技术变革,才能产生工业革命,而更重要的是在这场革命中,会诞生两个群体——新兴工商资本家和工人。

首节上一节113/4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