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内,一队队军卒敲打着铜锣穿街过巷,颁布戒严令,一间间店铺提前关门,行人也步履匆匆往家赶,各衙的官员不许回家,大街上除了难民,几乎空无一人。
李信又下了一系列命令,有收拢难民,命人把难民带往王府集中,有派军分往各衙,拘捕官吏衙役,有去府县库房,搜罗钱粮,有去攻杀驻洛阳的东厂番子与锦衣卫,还有人去抄福王位于洛阳的店铺产业,他自己则带着数百人闯入了军器局。
明朝的火器制造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中央属工部,以制造武器为主,地方上制造如硫磺、硝石等原料,在嘉靖之前,中央军器局占主导地位,据史料记载,隆庆年间,中央军器局尚有工匠近三千名,但到了嘉靖二年,工匠只剩下两百不到。
与之相对应的,地方军器局则快速发展起来,火器制造归入卫所,由朝庭严密监视。
革命军刚刚闯入军器局,十来个番子拥着个太监气急败的冲了来,那太监看都不看,就扯着尖鸭嗓子喝骂:“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闯咱家的军器局?来人,给咱家拿下,往死里打!”
出乎他的意料,平时耀武扬威的番子,此时如老鼠见了猫,畏畏缩缩不敢上前。
那太监这才抬眼一看,面色剧变,一群王府护卫,足有上百人,手持刀枪,面色不善。
“你们……你们,谁让你们来的?”
太监声音颤抖了。
李信猛一呼喝:“杀!”
一群军卒旋风般冲了过去,一阵砍瓜切菜,地面多了十余具尸体。
“走,不得伤害工匠!”
李信又一挥手。
事实上军器局的枪炮火药固然重要,但李信更看重的还是归于军器局的匠户,别看明朝枪械粗制滥造,可那是体制问题,匠户本身手艺不差,真正严格要求,按标准化计件生产,明朝匠户做的枪,不见得逊于同期欧洲。
整个军械局有五十余户匠户,祖祖辈辈制造火药,嘉靖后开始造枪造炮,洛阳乃至整个豫西明军的枪炮,几乎都出自于他们手上。
要知道,火药虽然在名义上有配方,一般人也能做,但是代代相传的经验,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事故发生,毕竟事故这种事情很难说,现代那么精细化的工序,还常常有鞭炮工厂爆炸,更别提古代了,而且火药是手工制做,手感也非常重要。
李信相信,他的科学火药配方到了老匠户手上,定然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因此他对匠户客客气气,不厌其繁的申明革命军宗旨,详述洛阳的情况,并给出高于明军标营三倍待遇,匠户自然愿意跟他走。
实际上匠户也不傻,见这架式,就知道是先礼后兵,不跟着不行。
整个军器局里,枪炮火药不多,几乎都被王绍禹拿走了,主要还是原料,这让李信更加欣喜,毕竟火药没法还原,但是有原料,可以按照新的配方做火药。
李信向一名被任命为军器连连长的老匠人问道:“王师傅,火药是怎么配比的?”
王师傅五十出头的年纪,一脸皱纹,双手因长期做火药,又黑又黄,他没有名字,由于是头一胎,爹妈叫他王大,别人也是这么称呼。
这时沉吟道:“回总司令,火药配方《武备志》上有记载,炮用药硝七成一,硫一成四,炭一成五,枪用药硝七成六,硫一成,炭一成四,几十年啦,咱们一直都用这方子。”
李信道:“我重新给你个配方,枪用药硝七成五,硫一成,炭一成五,炮用药硝七成八,硫八分,炭一成四,明天我们就离开洛阳,在路上你抽空按我的配方把火药做出来,两相对比一下,再用我教的方法,做成颗粒药,成了,我记你一功。”
老王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恭恭敬敬道:“总司令放心便是,俺会照着吩咐去做。”
李信读懂了老王的眼神,如这类老匠人,生来唯唯诺诺,但是在自己引以为傲的领域上,对别人的意见是为不以为然的。
暂时李信不多说,事实会证明他的火药配方更加合理,只是问道:“目前做枪管,是以四棱钢锥从两张卷起的熟铁皮中钻过去,打滑内壁,这种方法过于笨拙,又耗日长久,我有个构想,王师傅你看行不行……我画给你看。”
李信的办法是做一根砂棒,把枪管套上砂棒,再用把手转动砂棒,把枪管内部磨平,而砂棒和砂轮是一样的,先用石英砂、煤焦和木屑经高温冶炼,制出金钢砂作为磨料,再以烧制陶瓷的方法,把磨料加入陶土,经压坯、干燥和焙烧,即可烤制出砂棒。
老王看着李信画出的图纸,渐渐地现出了凝重之色。
“怎么?”
李信笑着问道。
老王突然抱拳施礼:“总司令果然是做大事的人,这砂棒制做起来并不复杂,原料也很好找,可这么多年下来,匠人都习惯了拿钢锥硬刮,怎么就没人想到如此简便之法呢,老汉敢断言,一旦砂棒做出来,枪管制做将比以往快上百十倍都不止,也会更加平滑。”
李信听出了老王是真心恭维,也有些讨好的意思,不由呵呵一笑:“成与不成,还得做出来再说,路上是没法了,不过我会尽量搜集原料,到了高邮,立刻开工。”
“得令!”
老王带着手下的工匠郑重施礼。
李信却是暗暗叹了口气,他想要的,不是平滑的枪管,而是带有膛线的枪管啊,可是在铁皮上刻膛线根本不可行,因为铁皮本就毛糙,刻上了膛线会更毛糙,如果不打磨的话,子弹极有可能堵在枪管里引发炸膛,而打磨过,膛线也会被磨平,刻画毫无意义。
要想在枪管里刻画膛线,需要用到一种组合刀具,异常精密,设计制做都非常困难,暂时米尼枪是没法想,能用上燧发枪就很不错了。
第四十四章 留吏杀官
在和老王与工匠们约定好,明日一早派兵来接之后,李信就带人离开了,当回到福王府时,黑压压一片,聚集了近万难民,已经被甄别开来,其中丁壮有两千多,妇孺也差不多,其余都是老弱。
按照最经济的做法,是征丁壮入伍,可是面对着那么多妇孺老弱的殷切面容,他终究没法硬下心肠,毕竟这些人与他同属于华夏民族,也是他的先人,他的无情冷酷是针对敌人,如果只把丁壮带走,老弱妇孺留下,恐怕不待冬季过完,就会活活冻饿而死。
虽然目前他还很弱小,但至少有了一定的能力。
李信回头向红娘子问道:“我们的粮食够不够吃?”
红娘子掰着那秀气的手指计算起来:“从福王府抄到了四万石粮食,福王在洛阳的产业和府县两级库房得到了六千石粮食,每人每日食用一升的话,我们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即使算上牲口,食用百来天也不成问题,从洛阳到高邮肯定是够吃的。
更何况从王府抄了四十多万两银子,福王的产业也得了近十万两,两级县衙约千两,而从王胤昌和王绍禹的住所,居然各抄出三万两,这样算下来,我们的银子超过六十万两,实在不行还可以在沿途的城镇买粮嘛。”
红娘子是穷苦人出身,自小出来卖艺,历尽了人间苦楚,她生怕李信不同意,美眸一眨不眨的盯着李信,还带着些紧张。
李信握上了红娘子的手,微微一笑:“放心吧,老百姓苦,我感同身受,我李信不是那种没心没肺的人。”
“嗯!”
红娘子欢喜的猛一点头。
李信打量了红娘子片刻,突然道:“以后能不能换身衣服,我不喜欢你穿红衣。”
“怎么了?”
红娘子微愕。
李信解释道:“红衣是刽子手穿的,你是我的未婚妻,怎么能穿这种衣服呢,你要穿红也可以,大婚时穿,你看高夫人,穿一身裙装多好看,你若是不习惯,等我有闲了,帮你设计一款服饰,包你喜欢。”
红娘子现出了甜甜的笑容,向高桂英看去,高桂英那一身裙装确实很美,尽显火爆身姿,连她都有种迫不及待穿裙子的冲动。
“嗯!”
红娘子轻点螓首:“既然李公子让我换,那今晚我就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