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吃完饭后,李亚东跟他唠了唠,把烤鸭铺从镇上搬到县里果然不是他的主意,而是他老子给出谋划策的,说是在镇上一没店面二没执照,恐怕将来出问题,索性也确实见到了收益,干脆就弄得正规点,当成事业来做,手续什么的都是他老子亲自帮忙跑的。
不得不说张会计确实有几分精明,别拿村官不当人物。
“小东,啥时候去店里看看,你教我的本事全都使上了,现在一天……啧啧,保证吓你一跳!”
“应该能赚这个数吧?”说着,李亚东伸出两根手指。
“那可不?”张春喜洋洋得意道:“有时候还不止。”
“挺好的。”李亚东也感到挺欣慰,看到两世的好兄弟脱贫致富,心里总归有些成就感。
一天两百块,就算是店里五个人均分,一个人一天也是三四十的收入,能放在他们这个穷乡僻壤的小县城里,就是在首都,那也是绝对的高收入人群。
可这时李亚东就在想啊,发小倒是帮衬着富裕了起来,但自己家里人还苦着呢。
大哥依旧在那个最终会抛弃他的棉花公司满怀期待,二姐三哥还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至于四姐,回来之前他没想到,昨晚听三嫂提了一句,说是要许人了,这使得李亚东不自觉的想起了前世那个狗日的东西。
那厮家境是不错,住在镇上,自己也是商品粮户口,在乡里粮站上班,老李家的人一心想给他四姐觅个好人家,这样的条件在农村自然没得挑,但谁曾想到那个王八蛋居然伙酗酒家暴!
生孩子之前还好,生完孩子之后就暴露了本性,四姐每次回来脸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李亚东不止一次想要提刀去砍人,可惜这种冲动最后都浇灭在四姐的泪水之中。
能怎么办呢,毕竟孩子在一天一天的长大。
这辈子不可能了,那孙子连他老李家的家门都进不了!
张春喜之所以这么大早跑过来,无非两点意思,一是好久不见甚是想念,二是邀功。就想告诉李亚东,自己没丢了他教的手艺,也算混得人模人样。
坐了半上午也就走了,生意人就是这样,根本停不下来,耗费的时间都是钱,心疼。
因为是回家后的第一天,依旧有乡亲陆续过来串门,李亚东都殷勤的招呼,经历了人生的各个阶段之后,让他对某些看似平淡的情感异常珍惜,因为那些情感虽然淡,却不掺杂任何功利,所以即便来的是如同李八哥这种傻子,他也绝没有任何瞧不起的心态,糖果阿诗玛一样招呼。
李八哥说来还和李亚东沾点亲戚,他爷爷和李亚东的爷爷是堂兄弟,李亚东喊他父亲“六爷”,不是爷爷的意思,就是地方上的一种称呼,喊他母亲“红儿姨”。
其实按理说应该叫“六娘”,奈何在二人还没结婚前就已经叫习惯了。
至于李八哥(八哥是一种鸟名),因为爹娘没出五服,生下来脑子就不好使,亲近联姻的悲剧。
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并不少见,一是因为穷,娶媳妇要花钱,嫁女儿多半也要有点嫁妆,拿不出来怎么办,干脆隔着远点的亲戚,双方长辈坐在一起打个商量,凑一对得了。二是因为科学知识淡薄,没有将这方面的事情真正放在心上。
“八哥,这里还要半包烟你拿着,没事就坐这玩会儿,我去找我三哥有点事情,等下就回来。”
李八哥今年三十有余,李亚东是真得叫他哥,给他搬了张椅子硬是不坐,非得坐在门槛上,全身油不拉几的,也不知道多久没洗澡,隔着几米都能嗅到身上有股酸臭味,他坐在门槛牙子上美滋滋的抽着烟,吸到嘴里就吐出来的那种,接过半包阿诗玛后,笑得很灿烂,就跟孩子一样。
来到三哥李亚军家时,他正在泡糯米,这不是马上要过年了吗,总得置办点年货,不然亲戚上门拜年可没东西招呼,南方农村有打糍粑的风俗,哪怕三十年后依然保留着。
“哥,跟你商量点事……”
回了农村就要一个农村人的思想觉悟,没那么多顾忌,李亚军在屋外的空地上忙活,李亚东就在旁边随便找了块石头坐下。
“盖房子?”
李亚军听他说完后,不由微微一怔,放下手里的活,诧异道:“还盖红砖房,那要花不少钱呀!”
“哥,不是跟你说了吗,不差钱。”李亚东呵呵一笑,他买回来的那堆年货三哥估摸没去用心估算过价值,否则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就那堆东西,在农村盖幢红砖楼绰绰有余。
李亚军思忖了片刻,问道:“不得跟大哥商量一下?”
“先不说,反正我主要盖给娘住,没几天就是小年了,他肯定要回来,到时不就知道了,咱们先把砖拉回来。”
李亚东虽然说得轻巧,但明显有点先斩后奏的意思。
李亚军皱着眉头仔细打量他一番,发觉弟弟这次回来后完全不一样了,过去这么大的事情他可从不敢擅作主张。
“哥,土房子的毛病你又不是不知道,阴嗖嗖的,还潮湿,娘的年纪又大了,能享几年福?大哥要怪我读书三心二意我认了,让他打让他骂,但我觉得孝敬咱娘这事没错。”
李亚东一番话说得真诚,李亚军听罢心里也有些惭愧,本来赡养父母这种事情应该做哥哥的出力更多些,但他其实除了平时出点力气外,真没什么好孝敬他娘的。
想了想后,于是钢牙一咬,“行!就按你说的办,咱爹死得早,娘拉扯咱们几个不容易,是该享享福了,这事大哥如果真要怪的话,我来扛!”
屋里,刘金菊躲在大门后面听得直乐呵,心想自己男人总算硬气了一回,盖楼房多好的事情,哪能使绊子?
也不知道小叔子是怎么想的,跟娘争福利的事情她指定没戏,要是能剩点砖头,到时给自家也砌个小间就好了。
第九十章 方驼子的烦恼
建房子的地址李亚东其实早就瞄准了,就在村里的后山上,那里有个小山坡,不算陡峭,地势落差也就三四米的样子,一大片平整的草地,现在虽然是一副焦黄枯萎的模样,但等到来年开春,可就是另一番景象。
农村建房子就是这点好,看中哪块地皮就去建好了,只要不占用耕地面积,左邻右舍也没意见,那就基本没问题。
不过话虽然这样讲,但李亚东寻思着还是得跟村里打声招呼,身为人民群众,对于组织必要的尊重还是要给的。
来到村委会时,方驼子刚好在,到了年底农民清闲的时候,就是他们这些干部忙碌的时候,特别是他这个村长,要给上面写年度报告,还要给下面安排过年福利,反正焦头烂额的事情一大堆。
所谓的村委会其实就是一间红砖平房,外加一个礼堂,小队长们不常来,真正常驻的就五个人,一个老支书,基本已经不管事,一个村长兼主任,一个会计,一个妇联主任,外加一个烧饭的老光棍。
实际已经是一把手的方驼子总归有间独立办公室,热情的招待李亚东坐下,还给他倒了杯水。
“哎呀,昨晚就听说你回来了,想过去看看可实在抽不出来空,到了年底一大堆事,烦都烦死了。”
李亚东呵呵一笑,瞅了眼脏兮兮的办公桌上放着的一堆票据,就知道他在为什么心烦了。
“你看看,我们村的上交可是一个子儿不欠,全都按照国家任务按时按量的交上去了,可等到问乡里要钱的时候好了,尽给一些白条,干部工资几个月都没发齐,现在又下达指示要给老弱病残等特别困难户一定帮扶,我拿什么去帮,干脆把我这来百斤肉割了分给他们算了。”
方驼子注意到他的眼神,也就顺势抱怨起来。
李亚东笑而不语,这年头连国家都不富足,底下的人又哪里会好过,不过事情到底有没有他说得这么凄惨,还有待考证。国家扶贫政策不可能只是说说,通常都有专项资金,只是出于各种原因分到地方上不多罢了。
“叔,辛苦了。”
“哎呀,辛苦倒是不辛苦,就是愁,你看我这半边头发都愁白了。”方驼子摆摆手道:“对了,你过来是……”
“哦,是这样的,我打算问村里要块地,在后山那边的小山坡,准备盖房子……”李亚东也就适时地说了来此的目的。
“盖房子?楼房?”方驼子眼中精光四溢,心想这小子果然有能耐,只怕去大城市里读书也没闲着,赚了大钱,要不怎么一回来就盖房子。
“对。”李亚东点头道:“打算多盖几间,我不是还有两个哥嘛,把他们也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