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年代 第63节

“这是自然,钱货两清。”李亚东耸了耸肩,约莫清楚这一行有这个规矩。

冯大明点点头,继续说道:“第二,除了三万块钱,你还要告诉我你的进货渠道。”

李亚东眯起眼睛看了他一眼,王八蛋,想得倒挺美,只恨刚才的报价太高,应该先来个两万。

“这个没得谈,我顶多给你优先供货,要多少给多少。”

冯大明瞅了眼他脸上的表情,见他态度坚决,知道是异想天开了。想想也是,人家公司的命脉,怎么舍得分享,这东西的价值远不止三万块。

他也就狮子大开口,姑且一试,万一成了呢?

不过优先供货,且不限量,听起来感觉还不错。

“那……成交!”

李亚东是背着袋子过来的,里面装着满满的现金,随后冯大明回家抱来罐子,俩人一个检查罐子,一个忙着数钱,看得旁边的吴瘸子心惊胆战。

可怜他赚了个千把块钱就高兴得几天没合眼,如今店里又添了几部缝纫机,逢人见了面都要热情的称呼一句“吴老板”,过去那些笑他腿瘸的,现在哪敢再扯这档子话?

可如今他这个吴老板,在这俩人面前又算什么?

啥都不算!

特别是那个财神爷,真是到哪儿哪儿发财啊!

罐子到手后,李亚东小心翼翼的抱着,几乎马不停蹄的赶到宫老爷子家。

赌桌终究还是上了,赌资也梭哈了,这个年代的三万块,饶是放在他头上也是伤筋动骨,只希望不要打眼才好。

半个小时后,宫老爷子的卧室内,房门紧闭,俩人就这样杵在一方雕刻精美的、嵌有荷塘水色水墨画的红木茶桌旁,脸上皆透露着兴奋的表情。

特别是宫老爷子,手里拿着一把那种约莫只要老学究家里才有的大号放大镜,整张脸激动得通红。

李亚东几乎不用等他说话,大概就知道了答案。

这个赌局,显然他是赢家。

“好东西啊,器型如此巨大的元青花,老头子我活了九十载,还是头一次见到。”

宫老爷子瞥了李亚东一眼,整个眼眶都红了,完全是嫉妒的。

“这宝贝不仅保存极好,没有丝毫损伤,最关键的还是这副老子出关图。”

“怎么说?”李亚东似懂非懂的向他投去请教的目光。

“你懂什么?”宫老爷子没好气道:“这口罐子如果没了这幅画,价值起码要跌上一半,古玩的珍贵之处便在于历史价值,尤其像这种绘有名人事迹图的,无一不是精品中的精品,这口元青花的大瓷罐本就珍贵无比,再加上这幅画,不得了啊,就算拿到紫禁城里,都得按个玻璃橱好好给供起来。”

“这么说确实是国宝?”李亚东心里乐开了花。

“脑子被驴踢了,这个还用问?”

“呃……”李亚东嘿嘿一笑,心想你是大爷你说了算,反正老子现在高兴。

“卖不?”

“啊?”李亚东被他一本正经的模样给问懵了。

卖他是绝对不会卖的,喜欢文史的人总归有一个收藏梦,上辈子是没条件,这辈子有机会了不得过过瘾?

只要一想想以后家里摆件国宝,李亚东心里就激动不已,不为别的,每天瞅上了两眼都得劲。退一万步说,哪天就算倾家荡产了,好歹也有个老底翻本不是,等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太平盛世那会儿,就这么个玩意儿拿去银行贷个几千万,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放心,价格你随便开,我绝不还价,你要是不稀罕人民币,外汇也成!”宫老爷子显然动了真心思,有种拼了家底也要抢到手的架势。

“外汇?那玩意儿你也有?”李亚东显得有些诧异。

这个年代的外汇可绝对是好东西啊,市面上人民币就好像后娘养的,外汇才是亲娘养的,国家为了挣点外汇也是操碎了心。

大的不谈,就比如友谊商店,里面卖的都是稀罕玩意儿、进口货,没有外汇卷根本进不去,而外汇卷怎么来?自然得靠外汇。

再说点更小的,五道口那个卖油饼的小贩都知道外汇卷稀罕,偶尔有留学生过来买吃的,一块钱外汇卷可以买五个油饼,而同等价值的人民币,则只能买到三个,这就是区别。

在这个还未被世界广泛认可的发展初期的中国,手里有外汇的,等于就是人上人。

“有,怎么没有……”

宫老爷子见他没有直接拒绝,还以为动了心思,赶紧趁热打铁,开始翻箱倒柜,从一只樟木箱子里提出来一个黑布包裹,然后塞到他怀里,“瞅瞅。”

“都是?”李亚东瞠目结舌,这抱在怀里足有好几斤,要都是外汇,数目可不小。

见宫老爷子也不说话,他就扯开袋口一看,一堆的富兰克林差点没晃花他的眼。

“你哪儿来的这么多外汇?”

不怪李亚东有些惊讶,这袋子里的美元怕是足有大几万,这要是放十年后他还能理解,可放在这个年代,从一个京城旮旯的四合院里的糟老头子手中接过,简直匪夷所思。

“喜欢?喜欢那就换了,都是你的,足够你赚的。”说着,宫老爷子就笑呵呵的去抱罐子了,以他的年纪以及阅历,钱这种东西大概已经无所谓了。

“慢着!”李亚东及时制止道:“谁说我要换了?”

正如宫老爷子所说,赚他肯定是赚了的,饶是这年头的人民币还挺值钱,兑换美元的比例约莫为1:2.2的样子,就这么个把小时的时间,他也算赚得盆满钵满,但关键他不想换啊。

钱没了可以再挣,可那口老子骑牛罐要是没了,他上哪里找去?

也不等老爷子发飙,李亚东将装钱的袋子往桌上一放,赶紧抱着罐子跑路了。

第六十章 批文

十一月份的京城,如同李亚东这样的正儿八百的南方人,已经要穿薄袄子,一件秋装根本不顶事。

寒风瑟瑟,燕园里也不像以往那样生机勃勃,水泥路面上到处飘洒着枯黄的落叶。

宿舍里郭琦依旧在每日埋头苦读,这家伙除了本专业的课程外,还主修了一门英语,大概已经做好了出国的打算。

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八十年代的留学潮正值鼎盛时期,出国留学几乎是每一位大学生心中的梦想,很多人也在为此夜以继日的努力着,国家也愿意这批共和国的精英们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理念和知识,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只是事与愿违,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走出去以后见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发达,基本就不愿再回来,更有甚者宁愿躲在洛杉矶的某个餐厅里洗盘子也不愿重回故土,似乎国外的屎都是香的。

首节上一节63/13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