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从大元帅到皇帝 第64节

  李恪并不知道薛仁贵和墨翼书的决定,仍然按部就班的准备着。整整准备了四五天的时间,才将一切全部准备就绪。

  看着面前巨大的熔炉,李恪心中多了一份期待。希望自己可以真的拥有一件绝世神兵。到时候驰骋疆场自然是威风无限。

  李恪想要打造的兵刃乃是一杆画戟,不过李恪打造的这杆画戟,与传统意义上的画戟有所不同。因为李恪准备在画戟中装入机关。

  就在李恪准备画出图样的时候,突然想起后世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于是便试探性的到位面商铺中寻找,毕竟实物总比图形看起来更加直观。

  不过让李恪没有想到的是,竟然在位面商铺中找到了一杆,长约一丈的画戟。戟杆上雕刻着金龙的龙身,戟攥是金龙的龙尾,戟尖是金龙的龙头。

  而且这杆画戟还有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字,叫做九爪盘龙戟。虽然只是一柄木制的玩具,但是看起来卖相十分的威武霸气。

  所以李恪毫不犹豫的,就将这杆画戟购买了出来,只不过这画戟是一柄木制而成的。不过作为样品却足够了。

  当墨翼书接过李恪递过的木质画戟时,不由得仔细查看了一番。然后开口对李恪说道:“王爷这杆画戟打造出来之后,必然是一柄绝世精品。”

  “这杆画戟之上盘着一条九爪金龙,所以本王给它取名为九爪盘龙戟。不知你觉得这个名字如何?”李恪开口对墨翼书说道。

  “九爪盘龙戟,用在这杆画戟之上,绝对是名至实归。只不过现在为它命名有点维持过早。”

  “因为在神兵铸造的过程,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状况。到时候所发生的状况有可能,为着赶画戟带来一个更加合适的名字。”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

  李恪听后不由得点了点头,心中也觉得墨翼书说的不错。再加这九爪盘龙戟的名字,立刻觉得有一点过于锋芒毕露。

  虽然龙是皇家的象征,但是却不是一个皇子敢随便用的。如果因为这条画戟,而让有心人说李恪有不轨之心。那可就有一点得不偿失了。

  于是李恪点了点头后说道:“是本王忽略了。既然如此,就等这杆画戟成形之日,本王再为其命名不迟。不过本王准备在这画戟上加些机关,不知你可否能够做得到?”

  “不知王爷准备加入什么机关,只要不是过于繁琐,属下都能够完成。”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

  “这杆画戟,本王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戟尖,戟身,戟攥组成。不过本王希望三者之间用铁索连接。”

  “平时浑然一体看不出丝毫的破绽。但是在用的时候,只要按动机关戟尖和戟攥便可飞射而出,并且还要可以通过铁索将其拉回来重新复位。”李恪开口说道。

  “这个并不困难,只不过这样一来机身只能用天外陨铁打造。普通的木质戟身是不行了。”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

  “如果整条画戟,全部都用天外陨铁打造,不知整条画戟会有多重?”李恪开口对墨翼书问道。

  “如果用木柄的话,整条画戟的重量不过十几斤。如果整条画戟皆用天外陨铁,再加上其中的机关销簧。恐怕整条画戟会有四五十斤重。”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

  李恪心中回想起三国时吕布手中的方天画戟,按当时的重量有四十斤。不过三国时的四十斤和唐朝的十几斤差不多。

  因为三国时一斤为222克左右,可是唐朝时候一斤为680克左右。所以唐朝一斤的重量,已经相当于三国时期的三倍之多了。

  如果一个唐朝重量四五十斤的画戟,按照21世纪的500克一斤计算。估计整条画戟打造完成之后,至少要达到六七十斤左右了。

  在战马上挥舞着六七十斤的画戟,李恪还真就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不过李恪觉得,也许在战场上还没等别人将自己杀了,自己就已经被这条画戟累死了。

  看到李恪犹豫的表情,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王爷,朝中武将所用的马槊和长枪,也只不过十几斤的样子。就算是卢国公手中的马槊重一些,也不过二十几斤而已。”

  “如果王爷真的打造一柄四五十斤的画戟,恐怕也未必能够使得动。到时候上了战场,恐怕会成为王爷的负担。”

  李恪不由得点了点头,要说上一世李恪用的武器,除了枪支之外冷兵器也就是匕首军刀了。还真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拿着一杆笨重的画戟征战沙场。

  于是李恪开口对墨翼书说道:“四五十斤确实重了一点,如果能压缩在三十斤以内,本王倒觉得十分的合适。”

  听到李恪的话,墨翼书不由得再次计算起来。想要看看最大量能将这画戟缩到多重。

  而就在这个时候,袁天罡带着薛仁贵走了过来。看到李恪和莫亦舒的表情,便开口对李恪问道:“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看到袁天罡来了,李恪急忙上前行礼说道:“师父有所不知,如果按照徒儿的要求打造画戟。其重量恐怕会达到四五十斤。”

  听到李恪的话,袁天罡不由得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当年西楚霸王的霸王戟,按照现在的重量来算,也足足有五十斤左右。”

  “不过当年霸王却将这条戟用的是神出鬼没,在战场之上更是无一合之将。如果你能使得动,还真就有可能是霸王在世。”

  “师父,徒儿家中的戟法乃是吕布的鬼戟。而据家父所说,吕布的鬼戟正是托生于西楚霸王项羽的霸王戟法,又称之为霸王十八斩。”

  “虽然说鬼戟并不如霸王戟法,但是其中却不乏拥有霸王级的精髓。如果王爷能够使得动如此沉重的画戟,倒是能够将这鬼戟练至炉火纯青。”薛仁贵开口对袁天罡说道。

  这时墨翼书已经计算好了,便开口对李恪说道:“按照王爷的要求,属下做了最大的压缩。恐怕这条画戟铸成之时,其重量也要达到三十五斤以左右。”

  “这个重量倒是可以接受,毕竟本王上阵杀敌的时候不多。将这杆画戟留在身边充充门面也好。”李恪笑着说道。

第144章 各州军政长官来了

  第二天一早,熔炉前便摆上了供品。三牲五畜白马青牛那是样样俱全。毕竟开炉铸兵刃,可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李恪亲自沐浴更衣焚香而拜,然后由墨翼书亲自点燃了熔炉。随着熔炉中的焦炭慢慢的燃烧,熔炉中的温度也在不断的提升。

  随着温度的提升,让墨翼书感到十分的震惊。因为墨翼书没有想到,这焦炭竟然能够产生如此高的热量。

  即便焦炭的热量很高,但是那块天外陨铁短时间内也并未有丝毫的变化。这不由得让墨翼书十分的焦急。

  不过李恪的脸上却十分的淡定,没有露出一丝一毫的焦急之色。这也让墨翼书焦急的心安稳了不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整过去了大半天的时间。天外陨铁终于开始融化了。直到天外陨铁彻底的融化,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

  然后墨翼书便开始对天外陨铁提纯,就这样又反反复复的经过了数次提纯,一块真正的天外陨铁终于出现了。

  看着面前的这块天外陨铁,墨翼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因为这也代表着墨翼书,不必用自己去祭祀熔炉。

  不过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马上就要进入千垂百炼的程序了。只有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可以真正提取其中的精华。

  

  就在墨翼书铸造画戟的同时,李恪也迎来了各州的刺史和都督。按照李恪的邀请,所有人齐聚齐王府中。

  李恪高坐主位,开口对众人说道:“想必各位也知道,父皇将登、莱、密、青、沂、兖、齐、七州之地赐给本王为封地。”

  “并且赐本王开府仪同三司之权,七州之内的文武官员由本王任命,无需上报吏部。”

  “原本本王准备徐徐渐进,慢慢的掌控七州之地。不过现在本王已经失去了耐心,准备正式接手自己的封地。不知各位对本王接收封地内的军政大权,可有什么异议?”

  听到李恪的话,王天来和孔志玄率先表态,愿意听从李恪的安排。同时孙伟和高侃,也同样表示两州府兵听李恪调遣。

  不过这只不过是形式上的而已,毕竟登州和齐州的刺史和都督,都是李恪委派的心腹之人。

  不过既然他们开口了,其他五州的军政主官,自然也不能不发声。也纷纷表示愿意接受李恪的监督和指挥。

  不过李恪同样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看出,这只不过是敷衍了事而已。毕竟没有人傻到公然反对李恪。

  于是李恪再次开口说道:“在本王面前敷衍了事可行不通,因为本王最恨阳奉阴违之人。”

  “所以在本王面前说出来的话,那就是无法更改的决定。所以本王再给你们一个机会,说出你们心中的想法。”

  “如果你们现在不说,本王以后就不想再听到其他声音。否则就休怪本王手下无情。”

  看到李恪冰冷的表情,双眼中充满了无限的杀气。这不由得让在座的几人不寒而栗。

  不过他们也并未如李恪所说那样,站起身来提出任何的异议。而是一个个表示得十分的虔诚,仿佛已经向李恪效忠了一般。

  看到众人并没有开口,于是李恪再次说道:“既然各位并无异议,那就和本王说一说你们辖区内的情况吧。”

  听到李恪的话,密州刺史第一个站了出来,并且开口对李恪说道:“启禀王爷,今年春季无雨密州境内出现严重的旱灾。恐怕今年百姓会颗粒无收。”

  “下官希望王也可以减免百姓的税负。并且拨下赈灾钱款,来帮助密州百姓度过这次旱灾。”

  密州刺史说完之后,其他四州的刺史纷纷站起身。同样希望李恪可以减免税负,拨下赈灾钱款。

  李恪又何尝不明白,他们的真正用意是什么。那就是准备给李恪一个下马威。毕竟他们心中认为,李恪无论如何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而只要李恪拿不出钱来,那么李恪自然会知难而退。不敢将手伸到他们的辖区之内。

  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恪的脸上不但没有露出丝毫的为难之色。反而还十分爽快的答应了。

  听到李恪答应了,这不由得让五州刺史大吃一惊。不过这吃惊也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因为他们觉得李恪是在说大话。

  和他们一样,只不过是想临时搪塞而已。到时候就算他不拿出东西,这些刺史也不敢拿李恪怎么样。

  不过这密州刺史却想要好好的杀一杀李恪的威风,免得李恪再妄想统领七州。

  于是便开口说道:“那不知王爷准备拨多少钱款,用来赈济受灾的百姓?”

  “你觉得多少够呢?同时你又觉得本王拨给你的赈灾款,你应该如何使用它们呢?”李恪不答反问道。

  密州刺史毫不迟疑的说道:“下官会用赈灾钱款购买粮食,在密州的下属各县开设粥棚,确保百姓不会挨饿。”

  “同时还会用这些钱购买来年播种的种子,这样便不会影响来年的春耕了。只不过这样一来,需要的钱款数量十分庞大,没有数万贯恐怕无法起到效果。”

  “你可知这齐州城共计投入了多少钱,就让整个齐州度过了这次旱灾。你又知登州刺史现在正在忙什么吗?”李恪直视着密州刺史问道。

  密州刺史被李恪的话,问的那是张口结舌。一时之间竟然不知如何回答李恪。

  不过李恪并没有对密州刺史穷追死打。而是转过头来对其他四州刺史问道:“你们觉得密州刺史说的可对?是否你们也一样觉得,需要本王给你们送数万贯的钱款?”

  那四州刺史可没有敢答复李恪,毕竟现在不知道李恪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于是一个个不由得低下了脑袋,不去看李恪的眼神。

  而李恪却一脸怒色的说道:“就是因为你们这些酒囊饭袋,才让这次灾情变得如此严重。如果你们在第一时间带领百姓开凿水渠,又如何会酿成今日的后果。”

  “而且事到如今你们还不思悔改,不想着如何抢种一茬庄稼,以此来减轻百姓的灾情。反而却想着讨要赈灾钱款,然后中饱私囊。”

  “你们觉得,本王要你们这样的官员又有何用?本王给你们半个月时间,如果到时候本王没有看到丝毫的进展,那你们就主动来向本王递交辞呈吧。”

第145章 咄咄逼人的齐王

  听到李恪的话,那五名刺史不由得大吃一惊。没有想到李恪办事竟然如此决绝。想要半个月之内做出缓解旱灾的进展,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是密州刺史再次站了出来,开口对李恪说道:“王爷这样做未免有一些过分了,虽然王爷想要独断七州军政大权,但这样做也未免过于明显了吧?”

  “你是说本王刁难你们了?不过本王倒觉得,这并非是一件什么难事。只要你们心中真正为百姓去想,不要说半个月时间,就算十天也足够了。”李恪一脸冰冷的说道。

  “既然王爷如此说,那下官就只能退位让贤了。”密州刺史说完之后,便将身上的官服脱了下来。并且将官印和官服以及乌纱帽,全部都放在了李恪的桌案之上。

  然后便毫无犹豫的转身离开了,丝毫没有将李恪放在眼中。不过李恪也没有派人去阻止他,而是让他直接离开。

  并且开口对其他四位刺史说道:“如果你们也觉得做不到,那就如密州刺史一般好了。本王绝对不会拒绝你们。”

  “不要觉得本王手中无可用之人,你们恐怕是忘了本王与曲阜孔家的关系。曲阜孔家是干什么的,不用本王说你们也应该清楚。”

  听到李恪的话,四名刺史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原本众人早就约定好了,如果李恪有意刁难的话。但同时辞官撂李恪的挑子。

  不过李恪刚才的这句话,却让他们心中不免有一些迟疑。因为他们商量的时候认为,如果众人同时辞官,那李恪只能恳求他们留下。

  因为山东世族不出仕为官,而寒门子弟有无几人可用。最终李恪只能转过头来再求他们,那时候主动权就在他们的手中了。

  所以密州刺史才敢如此的猖狂,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李恪背后有儒家的支持,不要说他们五个辞官。就算是再多几个恐怕人家李恪也能找到人来接替。

  看到四人低头不语,李恪并开口说道:“既然你们不愿像密州刺史那般,那就回去之后给本王动起来。只要本王看到你们做出的成绩,自然不会为难你们。”

  四人同时向李恪点了点头,并且保证一定会尽最大能力去做。甚至答应李恪,如果缺少钱粮他们会事先垫付。等以后有了赋税之后,再将自己垫付的钱抽回来。

  李恪自然也没有拒绝,并且还十分的支持他们这样做。这不由让四位刺史心中安稳了不少。

  可是密州刺史却不知道,自己的同盟军已经叛变。而还傻傻的在齐王府外等着,觉得很快就可以看李恪的笑话了。

  随后李恪又对五位都督说道:“你们每人手中皆有一千府兵,不过训练的情况却十分的不乐观。所以本王决定,让他们统一起来进行操练。”

  “你们回去之后便带兵赶到齐州,由血狼禁军对他们进行统一训练。以此来提升各州府府兵的战斗力。”

  密州刺史的例子已经摆在了那里,所以五位都督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并且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的抗拒,而是一脸的心甘情愿。

首节上一节64/1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