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数量太低。”时袅仁说道,“而且有一定的普遍性――虽然我搜集到的样本不算太多。”
“你的意思是说,现在**数量恢复了?”
“不是现在。从我着手进行这项研究的时候开始就逐月有所回升。”时袅仁脸上带着笑容,“开始很慢。不过恢复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些。就算这样老汤也是出类拔萃啊。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会迎来我们的第一个婴儿潮。”
刘三摇头道:“真是匪夷所思。”
“这是科学: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当然原因是否一定就是虫洞还不能定论。恢复的机理也搞不清。有点神秘主义的感觉了。”时袅仁站起来走到洗手台旁洗干净了手,“不管怎么样这总是件好事:没有后代就没有了希望,大家也就没了动力。”
刘三点着头:“我要让润世堂多开发制造调经药来供应元老们了。生活秘书们肯定需要。”
“呵呵,你给她们吃了这么多的滋补膏,眼下的土地肥沃的很。就看种子给力不给力了。”时袅仁开着玩笑,“别忘记给女元老们也配点药。”
“好。我回去就查查书,看看什么方子最合适。”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多多益善才好。”时袅仁说,“我还得同艾主任谈谈。”
艾贝贝已经被任命为兼新成立的妇科主任――虽然她的本行是流行病学研究。
从年初开始,她就开始着手培养第一批土著的妇科医士和助产士。第一批助产士前不久已经分配到门诊上为土著服务了。目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穿越者体系中的土著属民,同时也为临高的普通百姓服务。
艾贝贝在临高推行“到院生育”的理念,助产士上门服务当然可以,但是本地土著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大多非常恶劣,比起强制性检查卫生的公社居民来说差得太多。另外无论本地土著还是穿越集团从大陆运来的移民生育习惯不好,有许多甚至可以说害人的习俗。艾贝贝的第一批助产士培训出来之后,她抽出很多时间在做这件事。
虽然她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但是科学助产和产后护理就能够大幅度的减低母婴死亡率。这对于希望大幅度增加人口的穿越政权来说是很要紧的一项民生工程。
听说有生活秘书怀孕了,她很是高兴:
“马上要有小朋友了。真是可喜可贺。”她想了想,“这应该是我们的第一个婴儿呢。让她先来检查***体,我再根据她的情况搞一个膳食方案的,建议配给她特别的伙食,多增加孕妇的营养。这样才能生下健康的宝宝。”
艾贝贝又想了想,说:“我有个方案,就是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愿意。”
“你说吧。”
“以后生活秘书生育的事情会愈来愈多,有些女元老很可能也会生育。女元老不去说了,当然有先生照顾,但是生活秘书……”艾贝贝没有说下去,言下之意很明白,生活秘书是作为解决生理需求而分配的,一时半会谈不上和元老有多少感情。元老又是吃食堂,睡宿舍的主,自己还要生活秘书伺候,要他们照顾孕妇恐怕很难。
“……元老们每天又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象汤梦龙这样的还要驻外,孕妇缺乏照顾。”艾贝贝说,“当然了,本时空的劳动妇女吃苦耐劳,到临产还能下田的是普遍现象。”
艾贝贝提出的建议是成立一个专门的休养院,将孕妇集中在这里统一照料。
“感觉象生殖工厂……”刘三说,“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这一瞬间他想到的是萱春――虽然她没有怀孕,但是不能想象萱春要在这样的地方待产。接着他又想到了乌云花,整个人忽然象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不吱声了。
“难道不是吗?”艾贝贝淡笑了下,“这样起码能保证母子的健康。”在她看来,年龄大些的元老恐怕还有点对女人的怜香惜玉,对孩子充满了期待。那些大学没毕业多久的年轻男孩子恐怕就没这么体贴了。对他们来说生孩子不过娱乐之后的副产品。
“这样的话,以后可以引申出婴儿统一抚养、儿童统一教育的思路。如此抚养长大的孩子和父亲之间恐怕会缺少感情。”时袅仁沉思了下这样似乎不大妥当。另外,生活秘书毕竟是元老家庭的一员,弄得彼此之间毫无感情纯粹的生理需求和被需求的关系似乎也不妥当。
这样的社会过于冷漠和理性了。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我看这样吧。孕妇还是各自住自己家里,但是集中造册管理,伙食特别供应。”艾贝贝想了想,“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时袅仁表示赞同。大家讨论了下,决定在百仞总医院内部成立一个“母子中心”――对外代号为百仞总医院第三门诊部。把生殖、生育和儿科全部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
这是一个专门为元老服务的生殖和儿科中心,由艾贝贝亲自负责。为此,百仞总医院还准备进行专门的扩建工程。
刘三说道:“我就是有一个担心:我们的生物工程不知道进度怎么样?能够出破伤风血清的话,疫苗开发也要尽快了。不然儿童的夭折比率是非常高得。天花是个相当大的问题啊。如果一时半会不能开发牛痘,就用传统的人痘术先行替代下――就是危险性大了点。”
“上次我和生物研究室的人谈过,”时袅仁说,“他们已经着手在进行一些必须的疫苗开发工作。但是速度恐怕不可能太快。牛痘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让他们先解决这个好了。”
第一百一十三节 新得住房
第一百一十三节 新得住房
汤梦龙的生活秘书怀孕促成了“百仞城元老住宿条例”的彻底瓦解。生活秘书的分配已经让办公厅考虑到了元老单独住所的需求,现在就提升到了紧急办理的日程上了。
但是这事情并非简单的为元老盖住宅,还牵涉到现在的百仞城管理体制问题。
原先的百仞城的办公、生活、仓储合一的堡垒式居住区已经不合时宜,而土著人员禁止入内的做法使得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很不便利。
生活秘书分配已经结束,但是限于百仞城管理条例,这些女人不能进入百仞城,原本打算为生活秘书单独建造一个居住区,但是明军讨伐的消息使得这个工程搁浅了。于是元老们只能在东门市的商馆里和自己的生活秘书相会,商馆里的房间是有限的,一时间供不应求。李梅被接连不断的投诉搞得焦头烂额――大家都在抱怨几乎排不上开房,只能下令元老们携生活秘书开房每人限三小时,接着又被缩短到二小时。
“早知道这样我就该自己开个快捷酒店。”李梅对这个商机表现的非常热心。
三小时以外的时间,生活秘书只能随着元老在各自的岗位上干活,这对于坐办公室的元老来说还不错,调剂了办公室的工作气氛;农业口的元老也没有什么不满――生活秘书大多是农家出身,干庄稼活很在行;但是对工业口的元老们来说女人在车间里晃来晃去显得很不适应了,除了个别特别有兴致的元老开始教自己的生活秘书做锤子之外,其他人都觉得这样没法干活,容易分心。
到了晚上,生活秘书又无处可去。特别是在工作地点没有单人宿舍可住的元老最为难,她们又不能跟着元老回百仞城的宿舍,只好回生活秘书学校去住集体宿舍。
元老们对这种生活状态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办公厅重新启动这个工程的建议遭到了元老院的否决。在一片“我们要过正常的家庭生活”的吼叫声中,实行了二年多的《百仞城元老住宿条例》被彻底的废除了。
而且百仞城当初为了保证便于设防,城内面积狭小。活动居住都不方便。另建新居住区,至少要开发一个别墅区的呼声在元老院愈来愈大了。
经过一番“调研”之后,办公厅决定对百仞城进行一次改建扩建。重新规划居住区和行政区。将原先的居住区迁出百仞城外,择地重建。
根据建筑总公司的规划,百仞城的旧城将作为行政中心,只保留元老院、机关和诸如电信机房之类的要害部门。
原来的生活设施,包括宿舍、娱乐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全部迁到“新城”。新城完全按照居住区的要求来设计建造。
根据规划,新城建造在文澜江畔,在旧城的上游,它直接建在文澜江畔的一处高地上。
新旧两城之间是连接在一起的,中间另设围墙和大门,即便于关防保卫,又便于在旧城工作的元老上下班。
按照梅晚的规划思路,新城实际上是一个有五百户的住宅小区。他打算给元老们的住宅采用联排别墅的模式进行建造――比较节约用地。
他指派张兴培负责设计这五百户联排别墅。梅晚准备修筑每套别墅双层实用面积100平方米左右。
“太寒颤了吧。”张兴培皱着眉头,“虽然现在每人都造个王府、城堡那样宏伟的建筑不可能,但是这一百平方米的建筑也实在拿不出手。起码要建个美式的独栋双层小木屋,附带前后花园……”
“那这个社区得多大?”梅晚说,“就这样冉耀还不满意――嫌新居住区太大,不好警卫。”
梅林一直托着下巴在看规划图,这会也发言了:“就算造联排别墅,按照这设计图,三户一栋,也得一百六十栋,实话说我搞过的房地产项目里这样规模的别墅区已经很大了。造房子倒是容易,房子里面的装修怕是要消耗很多资源。别得不说,光里面的照明和配电就不得了。”
“你有什么打算?”梅晚对这个同宗的高论一直不怎么感冒。
“我觉得还是造公寓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