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一说,好几个士绅也都挤了上来,希望给自己的长辈买轮椅。熊卜佑没想到这个特制品居然还有如此的商机。赶紧宣布暂时无货,大家稍待些日子,东门市上自然就会有供应。众人不依不饶,当场就要给银子下订单。熊卜佑想制造几辆轮椅大约对临高的工业体系也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就接受了订单,不过银子没收――到底该卖多少钱,这个还有待商榷。
这个意外的小插曲圆满的结束了茉莉轩书院的开幕式。大家皆大欢喜。刘大霖的家人们庄严的抬着轮椅跟在他的轿子后面浩浩荡荡的回城去了。士绅们让家人小心翼翼的捧着热水瓶,自己坐着轿子回家了,童生和秀才们揣着流通券赶紧上东门市去采购,这里的许多好东西老婆孩子已经念叨了许久了――来自南宝地区的则不需要,当地的南宝矿务局服务社里也能用这种票子。
王赐激动的久久不能平静,在茉莉轩里的院子里直兜圈子,他很想做几首诗,正在搜肠刮肚的拈词择句。熊卜佑却打断了他的雅兴――还有其他的细节问题要和他谈。
在经过一番谈判之后,双方同意以临高的学田作为“临高教育基金会”的资本,具体运作由穿越集团属下的“天地会”负责。临高县学不向天地会收取任何形式的田租,天地会对学田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县学均不做干涉。
作为回报,天地会要负责临高县学、文庙、茉莉轩书院的全部的日常运作和维护的开支,也包括发给秀才、童生的各项生活补助。同时,学田应缴纳的粮赋也由“天地会”承担。
换句话说,王赐以拱手交出学田的“永佃权”和收租的权力,换回了天地会对县学的全额资金援助。
这些资金全部以流通券的方式进行结算,存在徳隆粮行的“临高教育基金会”名下。至于基金会,由天地会会长叶雨茗和王赐共同担任会长。除了日常常规开支之外,临时开支必须经双方同意才能提款。
达成协议之后,王赐感到一直困扰他的资金问题终于解决了,他以后就再也不需要为经费的问题烦恼了。至于说学田,还是在县学的名下,不过是“永佃”给了天地会而已。
对穿越集团来说,农委会有把握:学田在使用科学种田的方式之后的收入足以支付支付县学和书院的常规支出。甚至还会有相当的盈余――即使没有盈余,执委会觉得也是核算的,起码在招揽当地知识分子人心方面极有助益。
除了茉莉轩书院之外,对县学和文庙的修缮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没过多久,这些修缮工程相继完工。而由基金会提供的津贴也使得原本已经荒废了许久的县学重新响起了朗朗书声。廪生们相继回来了,基金会不仅给廪生们每月发给规定的六斗米的补助,还让王赐把家庭生活困难的附生、增生列了个名单在县学附学,也发给六斗米。原本在读书人口中声誉不大好的髡贼们忽然就变成了“澳洲人”了。
熊卜佑办成了这件事情,心情很是愉快。他带着人出城,坐上县西门-百仞城的公共牛车――在试运行牛车的货运体系之后,单道谦又搞了一个简易的牛车公交系统。在博铺和东门市各设一处总站,总站设有临时牛圈、车辆修理所。从早晨五点开始到下午四点,每隔一小时发车一次。沿途设有若干上下站点。使用的是双牛牵引四轮大车,车上设有座位和上下的踏脚板,还有雨天用的摺叠式车棚。为了方便习惯携带大量物件的本地农民,在车箱外侧还安装了用来外挂藤筐和零散货物的行李架。
这种牛车不仅供穿越者乘坐,也供土著使用。票价极廉,流通券一分钱就可以从博铺坐到东门市。随着他们在西门外建设了学田庄,公交路线也就延伸到了县城西门外。票价增加一分――二分钱就可以坐车到县城。这大大方便了沿途的百姓出行。
公路和牛车公交系统让临高的百姓们逐渐的意识到了什么是公共服务――这种由官方提供的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几乎是不存在的。穿越集团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临高县衙门的所作所为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公共牛车的定时性还把精确时间概念慢慢的灌输到百姓们的脑中。
遗憾的是穿越集团还没能造出钟表来,无法进一步的向土著灌输现代时间观念。钟利时博士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开发无线电上面了――这个比钟表更要紧。
第二百一十九节 电池和计时
第二百一十九节 电池和计时
穿越集团对电报机的渴望固然巨大,但是钟博士很正确的指出,穿越集团在机械和化工方面的飞越式发展还不足以支持电学的发展。电学发展任重道远。
现在穿越集团建立起了远远超越本时空的电学应用体系,包括简单的发电/输配电网络、无线电、半自动/人工电话交换机和手机系统。但是这一切全部是建立在来自21世纪的设备的基础上的。
与现在已经能够制造出各种简单机床、标准件、轴承的机械工业相比,穿越集团的电气工业堪称空白。不要说最简单的设备,连量产电线都是最近才勉强开发完成的。绝缘材料使用的生漆、桐油为基本原料的一种土法混合物,这种材料现在勉勉强强的用在电话线上。钟利时认为用在有线电报上大约问题不会太大。他选择开发的也正是有线电报。
为什么要先造有线电报?钟博士是这样解释的:首先有线电报是所有通迅设备里最容易使用土法的制造的。简易的有线电设备很多人在《神秘岛》上就看到过。钟博士认为神秘岛上的制造过程虽然失之于太过简略,但是基本思路是对的。以他的能力和掌握的设备,应该可以制造出更好的装备来。人工交换台的电话机看似技术简单,但是电话机制造本身要克服一些技术难题。其次是有线电报的误码率低,传送可靠。本时空固然无线电环境非常的干净,但是总有各种天气因素的干扰。实际上过去的大部分商业、民用和军用电报都是用有线电报网拍发的。
如果钟博士是一个人裸体穿越,那么他干这活的难度很大――他得重建一整套土法化学工业,还得依托即使原始但是起码存在的金属冶炼工业才能制造出有线电报来,而制造电学仪器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现在他有从另一个时空带来的各种测试仪表和设备,有一个相当近代化的工业体系,制造有线电报就不会太难了。
首先他要搞定电源。穿越集团的供电系统是交流电,显然不符合初级电报机的要求,因此必须搞定电源问题。这问题原本不算大,不管是手摇发电机还是铅酸蓄电池,计委的仓库里存货不少,但是钟博士决定要完全立足穿越集团的工业基础,自主开发电源――21世纪的存货总有一天要用完的。
电池,他决定采用技术上难度最小的丹涅尔电池。这种电池是用一个铜制的圆桶和一个装在其内的多孔槽组成的。铜圆桶是正极,而多孔槽内的一个锌棒作为负极,多孔槽内注入稀硫酸,其外部则是饱和硫酸铜溶液。
这种电池在设计上相当成功,它没有早期电池常有的酸雾问题,在无人照管的情况下能够工作很长时间,而且电压输出稳定。另外,这种电池的极板不会被腐蚀,可以长期使用。
丹涅尔电池在1875年之前一直是电报机的主要电源。虽然它的输出电压只有区区2伏特,但是一个十槽的电池足以供应电报机长期稳定的工作了。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充电的,放电结束之后必须重新加液维护,对环境的污染很大,操作者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不过,比起只能充当试验室玩具的伏打电池来说,这种电池的实用价值很高。
丹涅尔电池的原材料都是穿越工业能够提供的,锌就是本时空的倭铅,穿越集团从广东进口了大批大量纯度不高的倭铅,重新加以冶炼提纯了――工能委原本准备用来制造白铁皮的。
钟博士画出设计图之后,很快机械厂就制造出了一台样品,电池的外槽是用玻璃制造的。玻璃的耐腐蚀性和防漏效果比普通的材料好,缺点是易碎。好在一般的有线电报机也不会到处搬动。
成品出来之后,钟利时搞了一个短路火花放电试验来验证这个电池是能够工作的。他从蓄电池的两个电极上分别接出两根胶皮铜线,然后戴上防触电保护手套,再把两根铜线慢慢接近,接触。一丝非常细小,肉眼很难辨别的电火花在两根铜线相接的瞬间闪了一下,这个火花很小,必须仔细观察才难发现的。
接着他又用万用表测量了电池,输出电压稳定在2伏特上――丹涅尔电池完全成功。钟博士立刻给这种电池命名为“钟氏一号电池”,之所以叫一号,是因为后面他还打算继续窃取后人的成果――比如可充电的铅酸蓄电池。
钟氏一号电池还有一定的改进余地。随后他用从技术资料上看来的信息,自己加工制造了硫酸锌溶液,用来取代电池里的稀硫酸,这种做法据说能够延长电池里的锌棒的使用寿命。他又让机械厂制作了一个试制品,准备两个电池同时使用,看看这种说法是否有效。
钟博士集中精神搞电池、有线电的研究之后,临高只好继续沿用传统鸣放汽笛的方式了。计时工作过去穿越集团并未加以重视,只是简单的沿用从另一个时空带来的北京时间。
穿越之前,穿越者除了少数特殊用途的地方之外,已经把自己的计时器换成了机械式,还携带了大量的机械式手表作为储备。所有的公私计时器统一使用的是以丰城轮上的航海钟显示的格林尼治时间校准计算出来的北京时间。
为了给土著和穿越者进行公共报时,每天的6点、12点、18点、24点在百仞城和博铺的火力发电所四次鸣响汽笛。百仞城和博铺港内由临高有线广播电台进行每小时定点报时。
现在他们认识到,这一时间体系再继续沿用是已经毫无必要,首先临高和北京并不在同一个时区,其次在未来穿越集团的政治版图上,偏处北方,自然环境欠佳,又不靠海的北京城并不享有任何特殊地位――有些极端分子已经提议穿越大业在中国一旦成功之后就将其改称“幽州”。
王洛宾主持的研究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若干次的探讨之后认为,他们可以在临高启用当地时间,也就是东七区的时间。
“说真得,我没看出来从东八区换成东七区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实际意义。除了满足某些人莫明其妙的嗜好之外。”马千瞩对这种心理大于实际意义的因素而进行的改变很不理解。
“反正也谈不上坏处。”王洛宾说,“起码计时要更精确一些,毕竟差了一个小时――说来还有人要用临高时间代替格林尼治时间呢。”
“别,千万被搞了。这一改,一大堆的技术资料不都得修改,太麻烦了。”文徳嗣对这个提议也不感兴趣。
王洛宾也不想改格林尼治时间,现在他们手里最精确的时间就是丰城轮上的航海钟上的格林尼治时间,自己改成临高时间的话,恐怕就不会有这个原始时间这么精确了。
“我们要在临高设立一个天文台。”王洛宾说。
设立天文台的意义当然不是观察哈雷彗星或者看看哪里有外星生命的迹象,穿越集团的这个天文台的基本用途和古人一样,主要是为了精确的历法和时间服务。
“不仅是天文台,还有气象台。”马千瞩提议,“气象预报对我们很重要。不仅要有气象台,还得建立一个气象监测的网络。”
“还有水文站。”文徳嗣想起了燕雀志和他提起过,要收集临高的主要河流的水文资料,起码也得在文澜河流域建立全流域观测站。
“好吧,这事情算是系统化的长远规划。”文徳嗣把大比例临高地图摊开,“天文台可以设在高山岭地区。”
“这地方不是准备搞畜牧业吗?”
“除了畜牧业,天文台、气象站也可以过去。我提议把高山岭地区作为我们下阶段的建设重点。”文徳嗣说,“把我们的科研机构和资料库搬迁到山区――便于安全保卫,敌人一旦发动进攻,百仞城很可能会变成战场――四面平地,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防御。”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临高的台风。到目前为止,穿越集团还没尝试到台风的滋味。根据几个业余气象人员的警告,夏末秋初正是临高遭遇台风袭击的高发时期――虽然临高是海南岛沿海遭遇台风比较少的地区但是台风的威力也不可小窥。每每引起水灾。穿越集团的主要基地不是在港口就是在河边。很容易遭灾害。高山岭地区的风灾损害就要小得多,也不容易闹出水灾来,至于泥石流,大图书馆的人查遍了资料,还没发现高山岭地区有这样的记载。总体来说,是个安全的地方。
高山岭有丰富的水源,自然环境良好,气温也比文澜河流域要温和。地质条件也非常稳定――在深挖洞,光积粮的时代,当地驻军就在此地挖掘过大型战备洞窟,高山岭作为穿越集团的战略储备基地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二百二十节 小十字路计划(一)
第二百二十节 小十字路计划(一)
所谓高山岭,其实是临高县城以西的毗耶山的一个山岭,毗耶山共有六个主要山峰,矗立在临高的北部平原之上。毗耶山六岭西北遥扼北部湾,是天造地设的自然屏障,东南居高临下,可眺望方圆几十里内的村镇和田野。是临高的重要战略要地。在毗耶山的西行岭上,清代设有海防炮台,炮火可以控扼临高角、新盈港和儋县排铺港周围的海域。1950年,国民党守军也曾经在西行岭上设置过炮兵阵地,作为临高海岸防御的重点。
海南岛解放之后,解放军也曾在毗耶山地区驻扎炮兵部队,驻地就设在六岭之一的磨盘岭上。
“从临高县城到高山岭――也就是毗耶山区的话,现代公路的里程不过3~4公里――还是属于离我们主基地较近的区域。消灭苟家庄之后设立的大美村群众基础相当不错。如果将大美村提升为大美公社。迁徙一部分移民过去充实这一地区的力量。派驻一个步兵连过去就能相当巩固。这样,我们在西面就形成了屏障。任何敌人都无法直接向百仞城发起攻击了。”军事人民委员何鸣在执委会会议上评估在毗耶山区开分据点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