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台上除了一台临高制造的单筒望远镜之外就只有哨兵在执勤了。林佰光摇了摇手,要士兵随意。他站在瞭望台上注视着不远处的广州城。城里的灯火按照本时空标准堪称“辉煌”――他去过的不少地方。入夜之后只有极少数几个地方是有灯光的,其他地方都是一片漆黑的死寂。
“辉煌”的灯火将广州城城墙、城楼勾勒出来一个漆黑的影子。这就是中国南方或者不如说整个亚洲南部最大的城市了,这近百万人口的城市里蓄积了数不尽的财富。即使按照后世的标准,这也是个花花世界。这么一个充满了诱惑的战利品!元老院竟然能够忍了五年,一声不吭的在荒蛮的小县城里种田,直到今天。
林佰光并不认为元老院的“乌龟流”发展有什么问题,在他看来这是稳妥又理性的做法。唯一的问题是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他来到这个时空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现在却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年人了。等到完成统一全国,制霸东亚的目标,大约他也要年届花甲了。
不过这几年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觉得体能和精力有所衰退。他对自己身体机能的衰退。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有过非常明显的感觉。但是眼下已经跨入四十,不论是体能还是精力,反而比d日那会还要好些。
要说是自己这几年“健康”的生活所赐似乎又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他注意到这点是因为他回临高开全体大会的时候见到了几位多年未见过得女元老,容貌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要知道人朝夕相处,相貌的变化就很难察觉,若是几年不见,变化就会非常显眼。
“莫非这里面有什么蹊跷?”他点着了一支雪茄。
就在距离广州不到一百公里远的海上,三艘h800运输船和一艘护航的巡逻艇正在编队航行,这是从临高出发的第10步兵营和军、旅两级的直属队的一部分。田凉和他的连队也在其中一条船上。
士兵们随身携带步枪、刺刀和携行装具上船。部队里不少人对这种熟悉的船只船抱有复杂的感情:当初正是这些船把他们从无间地狱里带走。让他们得以新生。可是旅途的颠簸和路上死去之后被直接抛入大海的亲人又给他们留下了阴郁的回忆。
田凉逐一检查着各班的安顿情况。给士兵们的空间很小,舱位都是分隔成上下两层,爬进去之后只能坐着。
平均一个人占有的面积大约只有一个平方米。把个人携带装具放下就已经没什么空间了,如果一个人想躺下睡觉的话。得把背包当枕头,毯子拆开才行。
船舱都是在运兵前突击洗刷过得,环境倒还干净。只是空间狭窄。光线昏暗。除了靠近甲板舱口的舱位能够借助格子栅的舱盖有点亮光之外,其他地方就只能依靠挂在通道上的马灯照明了。
田凉督促着士兵们把行李装具都安顿好。每个班都发了一个有盖子的铁皮桶,这是所谓的“呕吐桶”。
连里的卫生员来回巡视分发镇定药物。督促士兵们躺下休息,预防晕船。
田凉的住处比士兵们稍好,他和连里的另外两名军官享用一张三层铺,还有一张悬挂在墙壁上可以支起来的小桌子。
他巡视完部队之后出去来到甲板上,船头上又安装起里运输人员牲畜时候才有的装备,一个扇形的帆布幕收集新鲜空气,然后通过一个布制的导管输送到船内。
站在甲板上,琼州海峡两岸的风景都历历在目,沿岸的村落城镇里,灯火星星点点。头顶上,绳索发出吱吱嘎嘎的拉动声,风帆发出“噗噗”声。随着船只前行,沉浸在暮色中的博铺镇的灯火依稀渐远。田凉靠舷墙旁紧紧的握着侧舷上的绳索扶手。一股热流涌上的胸口,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有这么默默的站着。
第二天田凉很早就醒了,在这拥挤颠簸的船上睡得并不踏实。他穿上外套来到甲板上。甲板上已经有了不少士兵和军官在呼吸新鲜空气顺便解决生理问题。
船上自然是没有厕所的,好在当初在运载难民的时候就有了解决方案,具体对策就是甲板外侧的扶手外面,悬空伸出一组木制构件,用结实的木板构成的。没有屋顶也没有围墙,地板仅仅是两条相隔恰到好处的木板。安全起见,旁边装有抓握用得栏杆,上去“方便”的人,还得把船舷上一个活扣的绳圈套在自己的y武装带上,这样万一掉下去还有挽救的余地。
“厕所”虽说简陋,使用却很干净,不需要清理。缺点是集中排放的大量人体排泄物会吸引来鲨鱼--掉下去肯定没救了。
船上淡水有限,又涌上来这么多的士兵,每人供应一茶缸水,田凉先漱了口,余下的倒在毛巾上胡乱擦了一把脸。这时候开饭的钟已经响个不停了。
船上伙房的水兵们已经开始供应早饭了。士兵们在船上的伙食是由海军保障的,田凉原以为会给他们吃“糊糊”,这是他在多次航渡中常吃吃得伙食,没想到送来得竟然是装在马口铁饭盒里的蒸米饭――用得是速食米,米饭上还有大片的鱼板和腌萝卜丝。大酱海带萝卜丝汤是用保温桶拎来得,吃过饭之后喝一碗浑身都觉得舒服。
田凉没有晕船,早饭吃得很香。吃完早饭,每人又分到一饭盒水洗餐具。
为了保持士气和维护健康起见,所有人员只要不是病号,吃过早饭之后都要轮流上甲板集合做操,向启明星旗三呼“万岁”。
就这样,船队一路前行,几天之后顺利的进入了香港锚地。
早晨的海风凉爽轻拂面庞,清新沁肺。
码头上的吊车,在“吐吐吐”地吼叫,黑色钢臂在刺目的阳光中晃动。在军用物资堆码得象小山似的场地上,蒸汽车头拖着车厢尖叫着,从身旁开过,脚下的大地都在颤动。
中环码头犹如揭开顶的“蚁巢”——一片热火朝天。输送船队停泊在港内,在轻烟中一字儿排列挤在栈桥旁:大型的和谐轮、盖伦船、各种大型广船、福船密密麻麻停靠着,人员换乘、物资吊装忙碌不已。
船舰上、码头上,简直每个角落都有人在走动、忙碌,机器嘶吼、轰鸣、移动,几乎每处海水上方都有物资吊装起落。
在中环的大碉堡外海近侧,有几艘往外海巡逻的小船,甲板几个穿白军服的水手,在明镜般平静的 绿色水面上行驶,激起小小的v字形波纹。 海军的战舰立春、掣电、扬波、震洋威严地排成两列,白烟从烟囱上升飘散开——升火待发,稍外侧成群的巡逻艇和特务艇,一簇簇的白色帆帆樯。大型战舰白色的遮阳篷已经架起,安安静静地停在那里。
华南军各部将在这里完成全军集结和休整,随后换乘内河船舰进入珠江,正式发动进攻。
新到陆军步兵第10营、部分军和旅的直属部队正在卸载下船。虽有准备及预案,将各部所需的大型装备和大行李的先行船运到港,但是人员和随行的小行李还需半天时间才能卸载完毕。(未完待续。)
第五十节 刺杀
10营的人员背起小山般的背包正在慢腾腾排队下船。直属队的士兵正整齐的以班为单位在甲板上耐心的等侯。
白色太阳照耀下,晨雾样的轻烟笼罩在圣女湾的海面上,远远穿梭行驶着的巡逻蒸汽船显得很模糊,只有一点一点的灰白色的影子在移动。巡逻船上的轮机声,随着微寒的清冷的风播送过来。
中环码头附近设立了临时营房,到达香港的部队和琼崖支队的北上干部暂时安置在这里,等待出发的命令。
第10营在码头完成集结点名之后,全营开拔往宿营地而去。
香港很少有居民,只有少数军事化管理的农垦据点有少量的农民和渔民从事农业生产,除此之外,就是军人和为军队服务的“军工”了。
军工们不但负责装卸货物,也在岛上的联勤工厂工作,利用香港这个转运中心的便利条件,从外界输入各种原料,为军队生产食品、被服、车辆和船只。是联勤总部在南方的最大补给点。
所以这里很少有商业气氛,除了在商业港口区有店铺货栈外,其他地方完全处于“军事管制”的状态下,走在路上的人全是穿着各式各样制服的归化民。
来到这里,就能更深切的体会到临战前的紧张气氛了。
第10营在营区安顿妥当之后,全营除了晕船的病号之外,下午全体都到教练场上进行操练。
在教练场上的,是先期抵达的第1步兵营。这个营的底子是元老院最早的武装力量马袅保安团,不但历史长。还参加过第一、第二次反围剿等一系列重大战役,鹰旗上的荣誉绶带最多。是元老院的老底子部队。它后面建立起来的各营又是以抽调1营的军官和骨干为种子建立起来的。第1营长期拱卫临高。俨然是“元老院的近卫军”,因而全营上下的荣誉感极强。战技术水平也是各营中最好的。
“刺刀是好汉,子弹是笨蛋,”教练场上,教官正在作操练前的讲评,“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和土工作业共五项,这是每个步兵最基本的五大技能,既是战场之必需,也是伏波军军人之必须;每个步兵都得会,不分干部战士;光会还不行,而且要过硬。”
两个头带特制护具的教官正抓紧乘着登船的时间空档。在中间给士兵们讲解、表演刺杀对抗要点,边说边示范。
两军对垒,士兵对杀,人与人的直接对抗。是书面上无法模拟出来的。如真是面对刺刀,一般人都得两腿发酸。田凉还记得有一次训练,一位元老军官拿起一支带刺刀的sks,来到他所在队前挨个比划。啪的一声,泛着白青寒光的棱刺一杵,刀尖直接逼在眼前,逼问感觉。田凉清楚记得那次立即感觉到强烈的眩晕,四肢发酸。后背发凉,憋不住尿,人一下就被抽空了,全身的汗“刷”地一下都出来了。他一个挨一个的比划。挨个问感觉,个个如此。有人被当场吓得小便**,有得干脆昏了过去。
简单讲完之后。两营向后挪出一片空场地,开始派出的刺杀尖子对抗训练。
刺杀对抗训练是两个战士面对面的搏杀训练。双方身上都穿着特制的护具,头戴护头。面部是铁制护网,看不清对方的脸,对抗双方手持特制木枪,像全身批甲的武士一样,威武无比。
规则——谁第一枪刺中对方胸部为胜。
刺杀对抗特别激烈,针锋相对,龙腾虎跃,杀声如雷鸣,高手出场时,往往几秒钟,顶多是十几秒钟的激烈搏斗,猛然,不知是谁第一枪刺中对方,一枪中的,教官叫停,对方就完蛋了,激烈的对抗戛然而止,胜负分明。一位教官说,在战场就这样,硬碰硬,谁更硬,一枪就把对方捅死了,毫不含糊。
四周千双眼睛紧紧盯着场上对刺的兄弟,时而静得落针可闻,只有双方沉重的鼻息、木枪啪啪碰击;突然叫好声乍起,掌声雷动,为自己营加油嘶吼得脖颈青筋暴起。任何连队历来最重团结荣誉,此刻谁也不能落下场面、免得日后提起讥笑。
10营本都是新近成立的连队,虽然很多老兵,但是大多数还是新兵。比起老兵比例高的1营来说显得逊色许多。还没一顿饭功夫,1营渐渐开始局面占优,连续赢了3个人。胜利得一方得意扬扬,鼓掌、喝彩不仅更加起劲,还偶尔传出“10营软蛋,回家加练”的不和谐。
10营干部坐不住了,几顶军帽凑在嘀咕一番,林福大声道:“1连长黄熊,上!”
这边1营哗然,第1连是掷弹兵连,全营中的精锐。能当这个连的连长的都是要提拔的资深军官。而且连长黄熊不仅在全军所有的连长资历中最老――元老院开始起家就从龙――自己原来还是蓟州镇把总,自夸刀法、枪法自幼家传勤练,平时也在大家面前耍耍把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