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任务有很大的难度,首先难民们的死亡率很高。明末战乱瘟疫频繁,天花、霍乱、伤寒……只要想得到的各种传染病,在难民营都有发现。特别是烈性天花,通过呼吸道传染,死亡率极高。鉴于天气转暖。各种传染病开始进入爆发期。为此卫生部规定在收容点收容的难民必须在收容当地进行前置隔离检疫,满12天才能登船。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隔绝传染病的传染。其次是运来得难民大多筋疲力尽,身体虚弱,要想让他们能干活需要相当时间的恢复。而当难民们终于安全的度过检疫期,身体素质也有所恢复的时候,往往也就是要离开台湾的时候了。
所以魏八尺管辖下的总人口虽然数字很大,实则可用的劳动力并不是太多。特别是能够用来进行重体力劳动的人不多。相对来说。只有从济州岛难民营转运来得难民在体力上能够充分役使。这使得魏八尺要进行的许多台南开发工程严重的迟滞。
站在凤山顶上的瞭望台,魏八尺可以看到从海岸线一直延伸向内陆,气派不凡的连绵不绝的木屋,看上去煞是唬人,里面的常住人口。根据每天更新一次的精密表格,很少有低于四万人的时候
魏八尺却知道这些人目前能为元老院做出的贡献少得可怜,而难民营里的损耗比率也相当惊人。
检疫营地里每天都要转运十几人到隔离区。一旦被送到隔离区。隔离区按照不同的传染病被分为各种病区。那些最可怕,传染性最强的隔离病区被单独建在沙洲上。隔离区死去的人被运到一个荒芜的沙洲上火化,就是隔离区本身,每隔一段时间也会纵火烧毁,然后再建新得。
传染病始终是压在魏八尺心头的一颗定时炸弹。而企划院发来的土地开垦与水利建设统计表更让他愁眉不展。
更要命的是从临高来得每一班船都带来了各部委办文件、通知、统计表格。魏八尺发觉自己陷入了可怕的文牍大海之中,
魏八尺现在对自己当“台湾总督”已经不那么欢呼雀跃了。虽然他手下的“臣民”最多,武力最强,但是面对的局面也最为复杂。想到办公桌上一堆文件和正在进入港口的某艘船上装得满满的上锁的“机要公文箱”,魏八尺发出了绝望的呻吟――他已经好多天没兴趣让生活秘书进卧室了。
“刀不磨,很快就会生锈。”他嘀咕着,看着正在进入港口的护航队。他好几天前就接到了办公厅的电报,通报了有元老要到高雄来进行若干项目的工作。
“还要搞什么灯塔。嫌我事情不够多吗?”魏八尺心情愈发不好。
高雄港的炮台冒出一股白烟,炮声轰鸣。这是在为欢迎元老的到来鸣放的礼炮。魏八尺站了起来,整理下自己的棉麻混纺热带制服,戴上藤盔帽,快步走向“西班牙妓女”靠泊的栈桥走去。身后一批生活秘书、随员纷纷跟上。
魏八尺和柳正等人不过是在年会和元老院大会上有过数面之缘分,工作上并无多少交际,相比之下钟利时他就很熟悉了,钟利时的太白天文台就是魏八尺指挥劳改营的囚犯们修筑的。
几位元老在栈桥上客套一番。钟博士又叮嘱了一番卸货的时候必须万分小心。随即在随员们的簇拥下坐上了魏八尺的“公务车”――托济州岛攻略之福,从济州运来了一百多匹马。李赤骑和洪部长立刻就将库存若干“公务用”马车全部报请办公厅分拨各处使用。魏八尺这里因为涉及到与荷兰人和其他外国人的交涉外交事宜,所以分配到两辆。
钟博士在上车前看了一眼刚刚建好的高雄海关大楼。双层的红砖建筑上照例又造了钟楼――这回它可以不用空置了。
马车启动之后沿着煤渣铺设的道路疾驰起来,高雄作为海军的军港和加煤站,堆积有大量的军舰用下来得煤渣、煤灰,道路硬化工作做得比较好。大路两侧是新树立起的电报杆。穿着背后写着临高电信的工人正爬在杆子上铺设电报线路。
马车沿着新铺设的“元老院大道”一路驶向“市政厅”――同时还是魏八尺的“市长官邸”。这座建筑出自临高建筑公司的张兴培之手,看上去和旧时空的欧美小镇的市政厅没什么两样。张兴培最擅长木结构预制材建筑。因为组装迅速,房型又美观实用,所以在新区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上到高雄市政厅,下到难民营的宿舍长屋,都是这种建筑。
市政厅建在半人高得石建屋上,外面涂着白色的石灰,在阳光下显得即气派又漂亮。即使按照元老们的眼光这官邸也相当不错。当然这个市政厅也少不了一个钟楼。
市政厅前是高雄市政广场,广场的地面已经有一半碎石铺砌。一条深深的大沟从中间穿过。工人们正在沟底砌上砖块。沿着广场周围已经用竹竿和白石灰线划分了地块,准备陆续修建各种公用和商业建筑。有的地块上已经矗立起了临时的竹棚,有的则已经在开工建造。石子、水泥、黄沙和石灰堆得到处都是。临高来得专业建筑工人和劳动队穿梭来往,蒸汽打桩机和劳动号子此起彼伏的呼应着。
“这是大排水渠。新城市要从地底下就做扎实了。”魏八尺原本情绪低落,但是这一切到底是自己一手搞出来得,不免要在元老们面前吹嘘吹嘘。于是便不时的指点着正在建设的工地,“这地方雨水很多,排水不搞好要出问题的。”接着他又指点着周围的建筑,介绍着各自的功用。最大的两个建筑地块是为农委会和海军准备的。海军和农委会在这里都开设有办事处。目前来说高雄本地的建设主要是围绕这两个部门而进行的。
这两处地块上,已经修建起临时竹棚,树起了“办事处”的牌子,归化民军官和干部进进出出,不断的有通讯员带着文件来到这里,看上去十分的忙碌。
ff37;w03c9;30fb;ff3.ff43;off4d; ff55;247b;5c0f;8bf4;66f4;65b0;6700;5feb;5c0f;8bf4;9605;8bfb;7f51;
第三百八十四节 八尺的野望
市魏八尺看到海军部圈占的地皮,不由得“哼”了一声。海在高雄简直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什么事情都要围绕着海军运转。
明老当然不会对他指手画脚,但是他手下那一干海军少壮派军官在元老院的“黑话”体系中,少壮派军官是特指非旧时空军人或者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的军迷军官就显得很不客气了。三天两头有人来“拜访”他,要求他解决海军的种种需求。
海军在旧时空的“**”的旗津营区设立加煤站,作为第一舰队驻泊场。此地除了海军第一舰队的战舰和补给船,还进驻了海岸警备队的轻型舰艇,用来监视附近海域和护送运输船队。此地已经俨然是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了。
原本海军想在左营设立基地,不过考虑到现阶段实力有限,不宜分散实力,也为了节约码头设施,减少工作量。就将第一个营区设立在此地。
由于大量的舰船进驻和频繁的进出,使得旗津成为高雄地区基建的一个重头部分。海军的基地不像陆军那么简单,有帐篷营房就能勉强对付了。海军要伺候军舰,特别是立春这样带有验证性质的蒸汽机动力战舰,对后勤的依赖程度极大。
为了减小对高雄的后勤压力,联勤总部在香港岛利用当地的造船厂设立了修船厂专门负责对军舰进行修理维护,只在高雄派遣修理船作为简易修理之用,但是海军专用的码头、栈桥、仓库、营房和加煤站还是需要的。
海军的需求挤占了魏八尺有限的人力资源。魏八尺很不情愿看着资源被海军消耗,但是发动机行动这顶大帽子之下,他没法抗拒海军的要求。再者他自己也很清楚,没有海军第一舰队的存在,也就不存在什么高雄市了。
马车驶入市政厅前的院子,门口的礼兵同时举起敬礼。一名穿着开领热带款干部服的归化民迎了出来,将他们迎入正厅。
魏八尺问道:“筵席摆好了吗?”
“按照您的吩咐,迎接摆好了·就设在楼顶的露台上。”
一行人上了市政厅楼顶的露台这里已经搭好了遮阳棚,遮阳棚下藤制的桌椅摆设齐整,从海面上吹来的海风吹在身上很是舒畅。桌子上已经摆下了丰盛的菜肴。冰镇过得格瓦斯和柠檬水的瓶子上蒙上了一层细细的水珠。
钟利时等人原本在船上吃“航海干粮”已经没了胃口,眼见着一桌子好吃好喝的·个个眼神发绿,也不跟魏八尺客套,一个个落座大吃起来。
席上的煮菜是鹿肉这是台湾除了鹿皮之外的第二大出口物资。鹿肉几乎全是瘦肉,脂肪不多,口味比较清淡,正适合这里炎热的气候。
钟博士看到桌子上鹿肉、野鸡、海鲜和蔬菜虽然丰盛,但是烹调很简单·调味亦不丰富,还是大鱼大肉的层次,愈发有明珠暗投的感觉。他原本是个很好饮食的人,在临高几年,因为吃多了元老院食堂的伙食感到乏味,很早就自己在家里起火做饭。
眼见着这里的食材还算丰富,不由得先盘算起自己的在这边的小日子如何安排的问题了。
从这里望出去,可以大概的看到魏八尺的领土的全貌。虽然市政厅十分之堂皇·广场、道路和码头也是有模有样,但是放眼到整个高雄市就是一个硕大的棚户区只不过是建筑规整的棚户区。占据了高雄市主要面积的建筑是成排成排的毫无修饰的涂着煤焦油的高脚木屋。其中散步着一些零星的二层木屋。台湾多台风、地震、多泥石流,这种木屋比较适应环境。
整个高雄市周围被土垒、竹栅和壕沟围起来·沿线是木头修建的茅草顶岗楼。以这样的城市为中心,周围已经开辟出了一些农田和种植园。可以看到还没完工,略显凌乱的公路、壕沟和渠道。在沿着道路延伸出稍远的地方,可以看到几个居民点——新建不久的标准村。
说到“像个城市”的地方,只有这个市政厅、码头和城市西北面城门外一条商业街道。
再往外面,就是大片的荒芜的平原了,大多数植被还是原生态的。坐在这样一个城市中央的欧洲式的市政厅楼顶,穿得整整齐齐的喝着冰镇的柠檬水,身边还有女仆仆役伺候。颇让元老们人恍然有了英国人在殖民地感觉。
然而他们开垦的地方实在少得可怜。除了他们所在的一片地,就是开发出来的农田在楼顶上看来也不过是荒原上茂密植被皮肤上的一小片疤痕而已-滩上长满了红树林到处是茂密的榕树、苏铁、竹子·····
单从旅游的角度来看,他们现在所看到的正是一片小资们热爱的热带海滨的原生态美景。但是这几个人一个个都觉得忧心忡忡,压力很
要把这个中世纪早期欧洲城市摸样的所谓高雄市建设成台湾的首府,连接东北亚与东南亚的区域中心城市,海军基地,政治、经济。文化、工业中心开拓台湾的出发阵地。不知道还得有多少年?
一群人推杯换盏,席间问起高雄这里的开发事宜,魏八尺不免又叹了一番苦经。经过他的不断争取,分配给他可以就地安置的移民人数指标已经扩大到了一万人。
这让他在第一波登陆的台南农垦联队的基础上总算有了更大的基本队伍。
但是人多之后,任务也加重了。这一万人净化完成之后都要安置,按照文总的标准村配置到各个居民点,建立起集约化的国有农场。魏八尺知道农委会虽然没有下达垦荒目标,但是高雄面对的是广阔的嘉南平原,在旧时空就是台湾最主要的农业区,从上到下对这里的农业期待值是很高的。自己如果折腾了一年没拿出结结实实的业绩来,这个高雄市长也不用干了。
魏八尺盘算了好几次,给自己的指标是到1632年年底完成开垦荒地三万亩。
这三万亩耕地,换算到他的一万人口上,就是每人在半年时间里要开垦三亩地。
这对于全部是生地,植被茂密的原生态土地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特别是这里的植被非常发达,防火烧荒之后用牛犁地都经常出现牛力不够的状况。不得不依靠人工锄地翻地。
“…···开荒种地是个力气活,又费工具。我这里除了台南联队装备齐全,给我的一万人指标我都没工具给他们…···”魏八尺说,“白羽说给我几台蒸汽拖拉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幸好冯宗泽还够朋友,企划院批给我的马和牛算是立刻就送来了。”他说着眺望着城市外面的农田,“要有拖拉机就好了。”
来得一干人对农业都没什么研究,自然也无法评论。倒是柳正很是关心另外一件事。
“你在这里开荒种地,那帮子吃人生番没找你麻烦?”
按照柳正,也包括大多数元老的想法,登陆台湾之后,魏八尺少不得要演一回拿着玻璃珠子骗取原住民土地的殖民者的角色。没想到一点接触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