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第748节

“是,陛下~!”

李孝恭早有准备,他应了一声,然后拿出一本小册子开始徐徐念道:

“此次出海,朝廷合计筹措了五百条官船,臣利用三千多贯的丝绸和瓷器,一共换回了八十八万石粮食,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捺多、和罗、躲、沉香、檀香、麝香、乌沉香、白脑香、白芷、独活、甘松、三柰等各种香料一共十七万斤,象牙七十对,虎皮上千张,南洋诸国各种特产不计其数~!另外还有黄铜五万斤,白银三十万两~!”

静,随着李孝恭一条一条地念出,朝堂上突然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八十八万石粮食,这个量虽然鱼大、鱼超出了所有人的预估,但可以将其归结为南洋小国盛产粮食,没有见过中原华丽的丝绸和瓷器,可是那两万斤香料是什么鬼~?你当香料这东西是野草或者萝卜白菜吗?哦,这个时候萝卜还不叫萝卜,叫菲见诗经·邶风·谷风中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白菜也不叫白菜,叫菘。

但香料这种东西,在大唐一向都是十分珍惜的存在,一般都是按两卖的,视种类不同,从几十文到好几贯一两的价格不等,何曾听说有人能拥有上万斤香料呢~?李孝恭说的这个十七万斤香料委实太过吓人!

但这可不是李孝恭说谎,因为有些香料在南海的一些岛国上,还真泛滥的就跟野草一样,长得到处都是,他带的那两万水军,可是当了不少次“割草”的农夫。

至于黄铜五万斤、白银三十万两,这个就更加吓人了~V在整个大唐所有已开采的白银,加起来恐怕也就只有二三十万两白银,而李孝恭竟然一下子带回了三十万两,更令人吃惊的是还带回了五万斤黄铜,很多朝臣都开始用怪异的眼神儿,看向了李孝恭,他们很想问一句:“大哥,您是洗劫了一个国家吗~?”

无外乎朝臣们不惊讶,实在是这付出跟收获的差距太大了,按照李孝恭说的,他换东西只用了三千多贯的丝绸和瓷器,可是带回来的东西呢~?光八十八万石粮食,按照当下的粮价,就能值三万多贯,算上十七万斤香料,三十万两白银、五万斤黄铜哎呀,额滴娘啊\多大臣在心里一合计,结果连呼吸都有些困难了!

暴利何止是上十倍的暴利啊r直是特娘的上百倍的暴利啊世上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赚钱~?

(本章完)

正文 第785章 粮食太多的苦恼!

可能有人会质疑五百条大船能不能运载八十八万石粮食,当然能一点完全毋庸置疑!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组织过一支能运输五十万石粮食的大船队,当时的技术,就能造出载重量五六十吨的大船。一石一百斤,也就是说,秦汉时期的一艘船就能装一千多石了。

唐宋时期中国造船史第二个高峰,隋炀帝所乘的龙舟,高4.5丈,长20丈,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载重量在三百吨以上。当然到宋朝时就更牛逼了,宋朝为出使朝鲜建造了“神舟”,它的载重量竟达一千五百吨以上∧大海船载重数万石,舵长达三到五丈。

太极殿。

高坐上首的李二,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是也被李孝恭这个“工作汇报”给震得不轻,他的眼珠子瞪得可不比别人小,得亏现在朝臣们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要不然他这番失态被谏官们看去了,肯定又得“挨批评”了。

“咳咳~趟南下还真是收获颇丰啊"恭和诸将士不辞辛苦,远洋万里,有冠社稷,该赏~!”

李二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脸感慨地赞叹道。

“陛下~!”

李二话音刚落,就见魏征走到了前面,老喷子冲李二拱了拱手,然后道:“河间郡王率领船队南下,收获颇丰,固然可喜可贺,但老臣心中还有一事不明,敢问河间郡王,这十万两白银,五万斤黄铜,是从何而来?”

魏征其实并不是针对谁,他只是就事论事,因为粮食、香料、象牙什么的都还好说,但数额如此庞大的黄铜、白银,就让他太过于费解了,毕竟有哪个国家会用这东西来贸易~?怎么都说不通啊!

其余大臣听完魏征的问题,纷纷朝李孝恭投来了疑问的目光,但李泽轩心里却是一咯噔,暗叫不妙,因为从他所知的情报中,李孝恭带回来的这五万斤黄铜,三十万两白银可是从倭国那里敲诈得来的“战争赔款”,这要是说出来了,李孝恭八成要收到一些弹劾了。

李二目光一沉,显然他也是知道倭国之战的内情,不过此刻魏征当众问起,他就只能看李孝乖己发挥了。

李二带着文武百官一走,码头上立马热闹起来,一千多只大船,肯定不能全部同时靠岸卸货,所以只能一批一批地来。排在最前面的当然是朝廷的五百艘官船。

李孝恭的亲卫队长吴迪,带着一个管事模样的人来到了萧瑀跟前,然后恭恭敬敬地递过一本小册子,并抱拳道:

“萧尚书,这是官船上所有货物的清单,他是船舱管事姚敬,萧尚书若是有任何疑问,尽管问末将或者姚管事,我等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嗯,好,有劳了~!”

萧瑀客气一句,然后接过小册子,他打开一看,顿时大吃一惊。

“这这么多粮食~?长安城的粮仓恐怕装不下了吧~?”

阎立德闻言,心中好奇至极,他想的是这次朝廷的官船一共就带了那么多丝绸和瓷器,顶了天也就能换个十几万石的粮食,长安城怎么可能装不下?

“时文萧瑀的字),让我看看有多少粮食?”

说罢,阎立德就眼巴巴地凑了过来,想要一探究竟,来看清那小册子上的数字后,他的眼睛瞪得老大,惊呼道:

“这、这、这,八十八万石~?这么多石的粮食,太仓肯定装不下,得运到洛阳的含嘉仓才行啊~!”

他所说的太仓,是长安城最大的粮仓,也算是皇家粮仓,主要职能是供皇室消费、赏赐、百官俸禄、军需以及政府账济。虽然太仓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统治中枢服务,但是也有着一些积极的作用。比如,每遇灾荒,太仓就会拿出粮食来补充常平仓,抑制粮价疯涨,还会低价出售一些粮食来赈济灾民。

但是太仓的总储量并不高最多只能储存五六十万石唐代的一石约合一百斤,宋代的是两百斤)粮食,而且现在是刚过了秋收,太仓里面枢的空间就更少了。所以这两个朝堂大佬,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至于阎立德所说的含嘉仓,算是唐国的第一大粮仓了。

隋朝初期建都长安,但关重区物产已经难以满足皇室贵族、朝廷百官和中央军队消费需求,仅粮食一项就不能自给。大业年间,为了满足都城长安粮食需要,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再到后来,杨广直接把首都搬到了洛阳。

定都洛阳之后,杨广起先建设了回洛仓,作为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个回洛仓城东西长以前米、南北宽三百三十五米,内径十米的仓窖约有七百座,每个仓窖可以储存约四千石粮食,整个仓城可以储粮三百万石粮食。

由于回洛仓建在隋唐洛阳城的城外,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密夺蓉洛仓,洛阳城一时陷入无粮境地。后来,回洛仓又成为李世民和割据洛阳的王世充战争的焦点,城外粮窖被占据,王世充因严重缺粮而落败。

后来,李世民看到了粮仓在城外的弊端,他决定在洛阳城内建立粮仓,以免重蹈当年隋统治者覆辙♀个被李世民精心“设计”地理位置的粮仓就是含嘉仓,含嘉仓不仅供应洛阳城里的粮食,还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后来,它逐渐取代当时最大的粮仓——洛口仓,成为天下第一大粮仓,总储量将近六百万石!

“的确,先将十五万石粮食搬运到太仓,其余的估计只能沿大运河运到洛阳了~!立德,你先在此照看着,老夫这就入宫面圣,去请旨将一部分官船,直接调头前往洛阳~!”

萧瑀想了想,还是决定去问李二的意见了,不然这么多粮食就是搬下来也没地方放,只会便宜了老鼠。

第二更!

(本章完)

正文 第786章 朝堂骂战!

太极殿内,早朝仍然在继续。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纸了李孝恭的身上,之前的倭国之战,由于事件本身的特殊性,李孝恭只是将具体情况以密报的形式传递给李二,而不是通过战报的形式,这样一来,朝中大臣们自然无从得知个中详情了。

当然,不排除一些消息灵通之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消息,但即便他们知道了,此刻也得装作不知道,因为若是在李二面前暴露了他们那所谓的非正常渠道,岂不是在没事找事~?身为臣子,若是引得了帝王的猜忌,那他的好日子也就不多了。

“魏左丞这个问题问得好啊~!”

李孝恭回头瞅了魏征一眼,然后冲李二长鞠一躬,沉声道:“陛下,臣,有罪~!”

见李孝恭不正面回答魏征的问题,反而朝李二请罪,殿帜大臣均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李孝恭是在唱哪一出戏,要知道此次朝廷派遣船队南下,这一趟的收获简直都快抵得上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了,大大地缓解了自从渭水之盟以来国库的空虚状况,李孝恭绝对算得上居沽伟,怎么会有罪呢~?

李二心里一沉,哪有啥都没说就开始请罪的?他很担心李孝恭出昏招让局面进一步恶化。

“孝恭率领大军、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为朝廷带回如此多的粮食与钱财,何罪之有~?”

首节上一节748/10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