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热发电机平时产出的多余电力存储起来,避免浪费。
从收益上来说,越早点出高能蓄电池组,好处越大。
将高能蓄电池组和地热发电机的输出端口连接起来,让它挂在那里充电。
苏武转身返回了室内。
简单的冲了个澡,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
上楼来到卧室。
看看生存点还算充足,又对放在书桌上的笔记本电脑进行了一次升级。
他早就想这么做了。
只可惜升级笔记本电脑需要整整十五个生存点。并且还有不少物品,重要性排在它的前面。
导致一直拖到现在,才算是勉强凑够升级费用。
光芒闪过。
原本黑色的笔记本电脑,转变成了更具科幻感的银白色。
苏武尝试开机。发现升级后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容量达到了1000pb,整整是先前的十万倍。
运算性能更是堪比小型超级计算机。
当然,在性能提升的同时,消耗的电力也变得十分恐怖。
满负荷的状态下,每小时需要消耗100度电。
依靠笔记本自身电池的电力,仅仅只能支撑一个小时。
而除了极大幅度提升的硬件性能以外。笔记本电脑中还多出了一个配套的初级人工智能。
能够代替他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
苏武鼓捣了一阵。
将这个初级人工智能命名为洛天依。
然后把工程队的控制权限都转移过去。
顿时。
整个工程队各单位之间的衔接,变得更加流畅,动作灵巧的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效率明显提升了一截。
“看来所谓的自动操作,也是分等级的。”
“算力越强,效率越高。”
苏武对于这种意外之喜若有所思。
观察了一会儿。
发现指挥工程队施工的任务,对于笔记本电脑的算力占用不高。又十分干脆的继续给它增加了一个长期的任务。
优先以文字资料为主,收集和下载网络上的所有公开资料。
这个任务。
看起来简单。实际上由于网络上许多人为干扰的原因。苏武自己手动收集的话,费时费力。甚至很多资料压根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但是由人工智能来代替,就没有那些问题了。
唯一的限制,仅仅只有网络本身的下载速度。
下午。
暴雨渐渐停息。
两辆运载水泥的货车,终于抵达了苏武的门前。
苏武暂停了建筑机器人和微型运输车的工作。
在两个货车司机啧啧称奇的目光下,让它们负责卸货。
“兄弟,你这是高科技啊。”
“效率比三五个工人加起来都要高。”
闲着没事的司机,朝着苏武搭话。
“没办法。”
“现在不容易找人。”
苏武耸耸肩,有些无奈的道。
其实真要找人也能找到,不过都是些临时工。效率就不用想了,还不如用机器人省时省心。
“说起来我们这儿也是。”
“平常那些干活勤快的人,都被政府雇走了。”
“据说是要修建什么人防工程。”
货车司机也感慨道。
“你说有没有可能真像网上传言的那样,快要到末日了。”
“或许吧。”
“看现在这种不正常的市场行情。”
“说不准会发生什么事。”
苏武随意的附和着,既不赞同,也没有否认。
卸货完毕。
已经接近傍晚。
送走了两名货车司机以后。苏武又指挥着建筑机器人,为这些新买的水泥铺上防水布。
这些东西,搞不好在以后即使以物易物,也不容易再弄到。
必须要小心的看管。
5月22日。
经过一个星期的积攒,再度凑够生存点的苏武,又增添了一辆微型挖掘机,一辆微型运输车和一台建筑机器人。将施工队伍整整扩大一倍。大幅度提升了挖掘效率。
5月28日。
整整拥有六百平方米的地下第一层空间初步挖掘完成。
苏武消耗1点生存点,对整个一层空间的主体进行最后加固。让填充在墙壁里的建筑垃圾,钢筋和最外层的混凝土真正融为一体。
施工的工程队开始逐步退场,准备继续向下挖掘地下第二层。
同一天的下午。
农家小院的二楼,卧室。
一直显得有些无所事事的苏武,开始对完工后的那部分避难所进行规划设计。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对比着上边原始的避难所图纸,还有搜索到的一大堆参考资料。
陷入了漫长的思索状态。
这一次的选择,将决定他的避难所的起点,以及最初所拥有的功能。
第9章 水培农场
“整个避难所的主体,位于地下十米的深处。”
“它通过一条倾斜的通道,连接地下一层和地表。”
“在地下一层临近避难所出口通道附近,可以安置一个消毒室,一个车库和一个换衣间,为以后出入避难所提供服务。”
“同时还可以配备一个20平米左右,足够承载车辆的大型升降平台。”
“用于从地下一层,前往地下二层,乃至更深处的地底。”
在笔记本电脑上,苏武一点一点的规划着避难所内部的空间分配。
而在首先确定了几个必要的基础功能区域之后。
面对地下第一层,剩下的整整500平米的广阔空间。苏武考虑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才最终决定,将它们划分为一个200平米的水稻种植区,和一个300平米的蔬菜种植区。
在物质匮乏的末世。
除了电力以外。
最重要的毫无疑问就是食物。
有了食物,保证了最基本的生存,才能再谈其他。
因此。
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粮食和蔬菜产地,是首要大事。
而建造在避难所内部的水稻和蔬菜种植区,自然也和外界普通的农田有所区别。
它完全以无土栽培为主。通过人造的生长灯代替阳光,为水稻和蔬菜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同时为了充分的利用避难所内部寸土寸金的空间。
水稻种植区会以货架的形式,分为上下4层。蔬菜种植区分为上下10层。将实际的种植面积,分别扩大到800平米和3000平米。
“一亩多的水稻种植面积。”
“在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下。预计生长周期可以缩减到4个月,能够产出1600斤左右的大米。”
“足够供应至少十个人的日常所需。”
苏武预计的产量。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相当保守。一些高产的杂交水稻,完全可以做到预计产量的1.5倍甚至两倍。
但这没有必要。
高产杂交水稻的口感,远低于正常水稻。
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苏武更希望能够尽量提高一点自己的生活质量。
至于整整3000平米,将近五亩地的蔬菜种植区。
苏武选择了主要种植生菜,小白菜,菠菜,甘蓝等等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再配合少量的西红柿,黄瓜等常见的蔬菜。
前者侧重于效率和产量。主要用于和外界其它避难所交易。后者侧重品质,专门用来留给苏武自己改善伙食。
苏武目前手中储备的各种资源,只能说勉强够用。刚刚能够搭建起一个个人避难所的框架。
想要生活的更好,以及扩大避难所的规模。
必须要通过持续的对外交易。
这也是蔬菜种植区存在的意义之一。
确定了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
苏武犹豫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