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项制造任务都不难。
几个小时过去。
在又投入5点生存点升级过后,
一台人型建筑机器人,出现在苏武的面前。
相比于工程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的造价极为低廉。仅有前者的三分之一。
它的体型更贴合人型。仅有的两条机械臂的末端,都是仿生五指。能够灵活的使用各种人类建筑工具。
偶尔也可以用来搬运货物,或者充当保镖。
堪称是一名多用途的标准工人。
建筑机器人的出现,才算真正弥补了工程队伍的最后一块短板。
将苏武彻底从劳动中解脱出来。
最起码像之前那样。
在院墙上开一个出口的工作,就再也不需要苏武自己亲自动手。只需要给建筑机器人下一个命令,就能自动完成。
“去加固通道。”
苏武给建筑机器人分配了任务。
这个时候,经过白天将近一天的挖掘工作。微型挖掘机已经在院子里挖掘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通道入口。正好需要进行加固。
这种临时性的加固。
最好是用木材。
又便宜,速度又快。
但是由于苏武一时间买不到那些东西,只能用钢筋角铁来代替。
这种做法,浪费倒还在其次。
关键是还需要工程机器人抽出一些时间,来专门帮忙切割和焊接一些合格的板材。
间接的影响到了工程机器人的其它制造任务。
“可惜了,要是能够去山上砍一些树就好了。”
苏武所在的城市郊区,并不缺乏荒山野岭。但是现在社会秩序还没有崩塌。即使明知道末日来临之后,那些森林幸存下来的可能极小。也无法去肆意的砍伐。
惋惜了一阵。
苏武很快收拾好心情。
没必要太过贪心。
他现在的情况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有一支可以24小时工作的超高效率施工队伍,也有自己的能够用来建造避难所的地盘。
比起大多数人都要领先了一大截。
那些生活在城市中,还不知道末日将临的普通人才是真的惨。他们到时候只能寄托于官方的避难所有足够的容纳空间。并且即使运气好能够进去,生活质量如何也可想而知。
傍晚。
院子内灯火通明。
两台机器人和两辆工程车,一刻不停的挖掘和加固着通往地下的通道。
带来了一幅颇为繁忙的景象。
为了避免干扰到施工。
苏武早早的躲回了2楼的卧室内。
一边通过笔记本上的控制软件,远程监控着施工进度。一边无聊的玩着游戏,顺带上网刷刷论坛,看看新闻。
“南极温度升高,突破历史极值。数百万立方千米冰川或将融化,超百座沿海城市可能被淹没。”
“史上最强台风,即将登陆东洲沿海。”
“破晓市今日晚上8点开始,全市停产停工。做好迎接台风准备。”
数条灾害信息进入了苏武的视野内。
类似的新闻,在过往每年都有。一般只要不是身处受灾的第一现场。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对此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会当做是平常的环保宣传以及天气预报。
但只要细心一点。就会发现今天这些新闻,与以往有些微妙的不同。
突破,最强等等带着强烈不祥和暗示的词汇,如同不要钱一般频繁出现。
“末日的征兆越来越明显了。”
“第一波末日气候灾害会是高温吗?”
苏武点开了新闻,看着南极大量冰川坠入海中的视频。心中微微凛然。
他特意选择了在大陆中部地区建造避难所。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预防可能会出现的海啸和海平面上升。
至于地质稳固,物价便宜等等倒是在其次。
现在看来。
这个决定一点也没有错。
最起码他这里有大概率不会成为末日来临的第一现场。
有了更充足的准备时间。
“可惜那些沿海城市的人,也不知道最终能有几个人幸存下来。”
又刷新出一条新闻。苏武看着上面跳出来的一张海浪拍打着堤岸,儿童在堤岸上嬉戏打闹的城市图片。
隐隐嗅到了其中的死亡气息。
只是他对此也无能为力。
要不是有末世生存系统的提醒,他本来也应该是住在沿海城市的普通一员。
刷完新闻,苏武又打开通讯软件。
前些天为了方便规划避难所,他特意加入了几个相关爱好者建立的聊天大群。
从里边学到了不少东西。
此时。
其中一个大群的讨论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个群里,有个名为晨昕的网友。似乎对南极融化那条新闻非常害怕。
想要转学到内陆城市。
不过得到的回应,却多数都是调侃和劝阻。
虽说群里大多数都是末日爱好者。
但实际上,很少有人会真的把末日和现实联系起来。
为了一条远在天边,还不知道是真是假的猜测,就大动干戈的转学和搬家。
在他们看来,实在属于过于杞人忧天了。
“建议看看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多少管制商品。”
“尽早离开沿海,其实非常明智。”
苏武想了想,在群里回复了晨昕两句话。然后没有去管随后刷新出来的多条反对意见,关掉群聊,专心去玩游戏去了。
只是两句话的事情。如果能因此挽救一条生命的话,苏武也不会吝啬这点力气。
但要是对方太过蠢笨,最终随同大流。他也不会惋惜。
末日中人类文明能不能存续下去都还要打一个问号。
一个愚昧的人,死了就死了吧。
第7章 征收电话
傍晚。
打游戏打累了的苏武,打算起身做一顿丰盛的大餐搞劳自己。
在关闭笔记本电脑之前。
他的视线随意一撇。
看到了那个名为晨昕的网友,私聊过来的感谢。显然对方因为他的提醒,已经有所决定。
微微一笑,苏武的心情变得相当不错。
随后的几天。
挖掘地下避难所的进程,在苏武又为工程队增添了一台水泥搅拌浇灌一体机后,进入了加速阶段。
深入地下10米的入口通道,彻底完成。
避难所地下第一层空间,也挖掘出了一片有五六十平米的区域。
按照规划。
完整版的避难所一层,会是一个长30米,宽20米,高6米的标准长立方体。
其中天花板和最外边的围墙,要用混凝土和钢筋浇筑成厚度一米的外壳。
地板因为会连接下方的第二层,属于室内部分。
防护要求不高。只用达到30公分厚度即可。
看起来空间似乎不大。
可是要知道,苏武卖掉的他那一套价值600万的沿海城市的房子。
室内面积也不过才100平米,高度更是不到三米。
一个避难所一层,差不多就相当于六套房子的面积总和。再算上高度的差距,实际空间更是后者的十倍以上。
别说住一个人了,就算住上十几个人,也绰绰有余。
丝毫不会感到狭窄。
不过。
随着工程的推进。一些事先准备不足造成的麻烦,也随之而来。
“不建不知道。”
“真动工起来,才发现一个标准的避难所,简直是吞金巨兽。”
“它和农村的自建房,完全是两个概念啊。”
5月15日下午。
苏武通过笔记本电脑,看着监控上一袋袋水泥,被送进搅拌机里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