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第343节

  只能耐心等待。

  好在如今元宵节刚结束,徐源便回到了他们第十四研究所,按照先前的进度相信不会耽误太长时间。

  在这点上,张光意对徐源充满信心。

  否则今天看到徐源,也不会表现的这么激动兴奋。

  甚至亲自去车站接人。

  徐源处理完家里的事,过完年便返回了燕京,并且新年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关于氮化镓技术的研究。

  看到数学学报那边,在举办完颁奖仪式后,工作都回到了正轨。

  和张光意院士打完招呼,便再次返回金陵。

  此刻在研究所张光意办公室中,徐源听完对方的话笑呵呵回道:

  “张院士言重了,我也想看到,咱们的飞机都能搭载上氮化镓雷达。”

  而就在两人寒暄着的时候,突然从办公室外面,传来一道略显惊喜的声音。

  “老张。”

  “听说那位徐院士来了,人在哪呢?”

  因为张光意的办公室房门,正好处于开启状态,闻言两人下意识扭过头望去。

  下秒徐源看到一位留着地中海发型的,中年男子急匆匆闯入视野。

  脸上还戴着副窄边框近视镜。

  徐源可以确定,自己并不认识眼前这人,但从对方喊张光意的称呼来看,想来之间关系应该比较熟悉。

  于是随即便把目光投向了身旁的张光意,等着对方开口介绍。

  这时张光意注意到来人,脸上立刻堆出笑容,连忙为彼此介绍起来。

  “徐源我来给你介绍下,这位是金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特聘专家刘文森教授。”

  “长期从事氮化镓基半导体材料生长研究,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

  张光意此刻站在两人中间,为徐源介绍完后,又对旁边的刘文森说:

  “文森你来的正好,这位就是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咱们最天才的科学家。”

  “你应该认识徐源吧?”

  “在科学界,徐源这个名字应该没人不认识。”刘文森闻声笑呵呵回应着。

  话音刚落又接着说:“不过今天还是第一次面对面见到徐院士。”

  “刘教授一直在研究氮化镓材料生长技术,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徐源的注意力都在氮化镓上面,抓到重点下意识开口询问了句。

  能看出张光意和刘文森的关系不错,加上刘文森研究的领域正是氮化镓技术,想来这段时间应该没少展开相关实验。

  而对此他则是非常理解。

  先前他在为首届徐源数学奖的事操心,没法及时开展氮化镓技术实验。

  解决氮化镓在衬底材料上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第十四研究所这边,肯定不可能让项目停摆。

  邀请金陵大学的刘文森教授参与研究,完全是很正常的操作。

  徐源倒是希望,刘文森在衬底材料的研究上,已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起码这样也能省自己很多时间。

  要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单靠他自己肯定不行,他也不可能把所有领域的先进技术,全部都研发出来并进行具体的应用。

  所以能有优秀的科研人员涌现出来,无论对谁都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正因如此,他才对刘文森的进展关心。

  此刻刘文森听到徐源的询问,脸上浮现出的表情却突然变得不自然起来,隐隐浮现出些许不好意思。

  稍微顿了顿,然后如实讲明自己的研究进度,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卖什么关子。

  “说起来倒也不怕你笑话,截止目前在氮化镓衬底材料上面,我们仍面临两个核心难题的挑战,尽管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多次实验,可惜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依旧无法让人满意。”

  “在衬底材料的选择上,我们的观点和徐院士你的非常相同。”

  “那就是选择硅。”

  “首先硅是地壳含量第二的元素,物理和化学的性能良好。”

  “在大尺寸硅衬底上制作氮化镓器件,综合成本可以下降百分之三十左右。”

  涉及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刘文森全程没有停下,继续讲着详细的情况。

  “但眼下面对的问题是,硅和氮化镓热膨胀系数,差异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降至室温过程中,氮化镓薄膜会受到巨大的张应力,从而发生龟裂,无法满足制作器件的要求。”

  “再则氮化镓与硅的晶格失配将近百分之二十,在外延膜中会产生高位度密错。”

  “使得晶体质量变差,无法获得高质量器件。”

  讲到最后这段话时,刘文森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眼神中所流露出的遗憾。

  作为自己长期研究的项目,明知道面对的问题,却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

  其心情可想而知。

  难免会有种无力感和遗憾。

  对于他而言,自然是希望看到,这两项核心问题能够尽快解决。

  所以得知徐源来了第十四研究所的消息,他便迫不及待从学校赶了过来。

  说实话在他的认知中,徐源最擅长的还是数学领域中的猜想证明,再者依靠流体力学等工程方面专业,在航空和航天领域也起到了突出贡献。

  可材料领域实在是跨界太大,让人难免有些忧虑。

  尽管徐源参与并完成了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但和半导体材料还是有些区别。

  至于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依靠的是全新的电池结构设计。

  和具体材料研究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他很难确定,徐源真能解决这两项核心技术问题。

  不过因为张光意对徐源非常相信,加上目前他们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也只能把希望放在徐源身上。

  徐源并不知道刘文森此时想法,听完这些话后他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膨胀系数差异大和晶格失配问题,确实是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硅依旧是比较适合的衬底材料。”

  “谁说不是呢。”

  刘文森附和道:“其实我们也进行过相关研究,尝试使用别的材料来代替衬底,但效果表现却更不理想。”话语中满是遗憾。

  “技术难度肯定是有的,不过我相信肯定能解决。”

  “我就喜欢年轻人的这份自信,有你这句话,我可放心多了。”张光意接过徐源的话茬笑呵呵附和。

  只要氮化镓材料技术解决,他这边就能立刻研究氮化镓雷达。

  对氮化镓雷达进行全面测试。

  届时也能早日对国内雷达模组进行更换,全部使用氮化镓雷达。

  到那个时候,哪怕号称幽灵的隐身战略轰炸机,都能在远距离的范围内发现。

  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他非常期待。

  下秒刘文森也没有保持沉默,当即便开口向徐源提出了一项请求。

  “徐院士。”

  “我们给你担任助手,来参与实验吗?”

  “有一位大教授给我当助手,那可是我的荣幸,说不定很快我们就能做出成果。”徐源脸上堆着笑容,对刘文森的请求表示热烈欢迎。

  正如他刚才所说的那样,能有刘文森这样的资深教授帮忙,那么在研发效率上肯定会事倍功半。

  毕竟依靠面板能大幅度减少试错成本,有刘文森帮忙会更有效率。

  刘文森听到徐源的回答,也终于放心下来,对之后的实验充满期待。

  接着张光意则又想到什么,再次特意嘱咐了句。

  “虽说氮化镓技术面对的问题能尽快解决,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过你们也千万不要有压力,今年时间可还长着呢。”

  徐源把张光意的话悉数听进耳中,自然知道对方是为他考虑。

  省得肩膀上背负太大的压力,最后反而导致实验进度停滞不前遇到瓶颈。

  但对于徐源来说,这种事基本是不会存在的。

  如果说证明世界数学难题,还有可能遇到瓶颈,在很多时候需要灵感,但材料方面只要实验的多,依靠面板总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因此为了让张光意院士放心,想了想他还是开口回应了对方一句。

  “张院士你就放宽心吧,氮化镓的衬底材料技术研究时间肯定不会太长。”

  “我的预期目标是在两个月时间内有进展。”

  他这话可没有乱说,要知道先前他便进行过实验。

  并且这段时间搜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加上这回还有刘文森帮忙,在两个月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

  更重要的一点,两个月的时间后,将会是全民非常期待的日子。

  完全独立设计搭建,属于国内自己的空间站,天宫迎来最后实验舱的发射对接。

  到时候也将标志着,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从决定要搭建自己的空间站,到全面建成使用,短短几年时间便做到了。

  放眼全球整个航天领域,都能称作是一项非常伟大的航天奇迹。

  要知道目前正处于服役状态的国际空间站,有那么多成员参与建设,最终到建成也足足花费了十年时间。

  可以想象当天宫对接完成的消息传出,会在世界上掀起怎样一波浪潮。

  他作为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员,还参与了空间站的部分建设工作,届时肯定要去最后实验舱的发射现场,亲眼见证这伟大航天奇迹的到来。

  这件事在他从老家回到燕京,去陈建方家里拜年时对方特意提醒的。

  所以肯定是不能缺席的。

  刘文森每天主要研究的事情,便是关于氮化镓衬底材料遇到的难题,对航天领域上面的事不是太清楚。

  他只听到了徐源说,要用两个月的时间,来让衬底材料研究迎来突破。

  对此可谓是颇为惊讶。

  只有亲自参与过相关的研究,才能真正认识到,要解决膨胀悉数过大,和晶格失配问题的难度。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绝对是无法想象的。

  否则他们研究了这么久,也不会仍对这两项问题束手无策。

  始终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数值。

首节上一节343/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