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第259节

  时间来到二号晚上,此刻燕京飞控中心指挥大厅内充斥着紧张氛围,全部人员都在全神贯注盯着地面测控设备和观测船的信号数据。

  因为按照原定的方案计算,神舟飞船将在一个多小时后进行最后一次变轨。

  使飞船到达和天宫一号同等高度的轨道上。

  不出意外的话,预计凌晨一点多两个航天飞行器完成首次交会对接。

  形成组合体。

  先前四次调相轨道变轨,都进行的很顺利。

  时间和精度的掌握完全在预期内。

  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最后的变轨似乎并不困难。

  可就在这个时候,徐源突然注意到自己的空间环境模型出现了异常的参数波动。

  甚至不单单是他,陈建方和高铎等人同样发现了这个特殊状况。

  脸上表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何鲁平虽然对模型的情况了解不多,从几人的反应中也能看出不对劲。

  于是连忙开口询问:“出了什么问题?”

  “空间环境模型根据最新的空间环境数据,预测出了天宫对接轨道衰减,几小时后地磁辐射指数和太阳辐射流量指数增加,届时对飞行器轨道对接的影响会超过我们的预期。”

  徐源这时也罕见的神情严肃起来,双手边迅速操作进行计算边开口解释。

  在场工程人员谁都知道太空环境复杂,会对轨道对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简单来说难度增加。

  如果之前能确保对接的精度在百分之百,那么复杂太空环境下谁心里也没底,毕竟身处太空很多东西都是多变不确定的。

  尽管这消息犹如当头棒喝,使得大家先前的轻松瞬间消失不见。

  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好事。

  起码他们提前预测到了空间环境的变化,能够提前制定应对方案。

  这也是徐源建立的两大模型意义所在。

  否则在两个航天飞行器进行对接的时候,突然发生这种太空环境变化。

  势必会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届时是否还能顺利完成对接,结果就说不准了。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确定应对方案,毕竟距离空间环境变化也就只剩几个小时。

  首先大家对徐源模型的预测结果不存在质疑,因为已经过了多次验证。

  再说也压根没人会去赌这个预测结果不存在。

  至于解决方法倒也比较固定,就只有简单几个可行的方案。

  主要眼下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都已经在轨道上,剩余的操作空间着实不多。

  大约思索了十多秒后,何鲁平率先出自己的意见。

  “在复杂的太空轨道环境下进行对接,难度会大幅度被提高。”

  “我们没有相对应的经验,我提议放弃这次对接,重新寻找合适的时间。”

  他的意思很明确,那便是取消原定的在几个小时后的对接方案,让两个航天飞行器在轨道上保持距离继续进行飞行,轨道环境恢复正常后,在重新计算寻找适合的机会再进行对接。

  尽管这种做法较为保守,能最大程度避免风险,但可以想象外界的舆论。

  对国际空间站成员来说,既不想看到世界上第二个独立空间站的诞生,也不认为他们能够掌握空间轨道对接技术。

  若将原定的对接方案取消,届时肯定会被海外拿去大做文章。

  甚至让国内产生自我怀疑,消耗民众的自信心。

  为此旁边的高铎直接便进行了反驳:“我不同意何院士的这个提议。”

  “提高的地磁辐射和太阳辐射流量指数,我认为还不足以影响到我们的对接。”

  在这个时候大家并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从而产生什么顾及。

  争吵是属于正常的。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仍旧没有拿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陈建方自然也坐不住。

  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开口讲出自己的看法,反倒是把目光落在了徐源身上。

  “小徐你是模型的建立者,又对这些空间环境参数有着更清晰了解,你认为眼下适合什么解决办法?”

  空间技术研究院能掌握轨道对接技术,这里面离不开徐源的帮助。

  加上天宫对接轨道衰减,是徐源建立的空间环境模型预测出来的,该如何应对自然徐源更有话语权。

  而对此何鲁平和高铎等人自然没有异议,纷纷将目光投向徐源。

  等待着徐源的回答。

  说实话原本在徐源的预想中,这次空间轨道对接试验任务会非常顺利。

  没有任何波澜的轻松完成对接,给海外一个震撼。

  结果却预测出了突然的空间环境变化。

  好在对于任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他早就制定过相应的方案。

  虽然多了这么一个小插曲,却并不会影响任务。

  面对陈建方的询问,他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立刻便开口回应起来。

  “我提议对神舟飞船提前进行最后一次变轨,在天宫对接轨道衰减前完成对接。”

  且说这句话时语气颇为坚定。

  只是在传进其他人耳朵中后,多少有些怔住。

  “提前变轨?”

  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提前变轨对接的话,留给他们计算的时间有限。

  相比较放弃对接重新找机会,无疑要冒险些。

  但陈建方对徐源无比信任,闻言他并没有对此方案反对什么。

  仅是再次确认道:“有把握吗?”

  “没有问题,依旧在我们的掌控之内。”徐源点点头肯定的回答。

  并在说完这句话后,扭头看向旁边前来观看对接的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郭东晓,以及另外一位领导,希望他们针对此提议表态。

  郭东晓自然读懂了徐源的意思,这时候肯定不会置身事外。

  没有任何迟疑当即讲道:“空间轨道对接是由你们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所以我相信你们的判断,也支持你们所做的决定。”显然是不希望在这种时候让大家有后顾之忧。

  接着就连旁边的领导,也脸上堆着和蔼笑容给这件事定下基调。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相信咱们的航天技术人员的能力。”

  有着郭东晓和领导的支持态度,何鲁平和高铎等人自然也不会有异议。

  顿时纷纷支持徐源的提议,提前对神舟飞船进行变轨完成对接。

  事情彻底拍板之后,指挥中心大厅内的各方面人员也立刻投入进去开始对飞船变轨。

  徐源依靠着自己的另一个力学模型,可以精准计算出对接的时间。

  无论提前还是延后,都不需要重新进行大量计算。

  从某种程度上讲极大提高了效率。

  所以他才会胸有成竹的提出提前对接方案。

  很快随着指挥中心大厅,通过地面测控通信系统对神舟飞船发出指令,在各方观测下能看到飞船经过引导正在进行变轨。

  与此同时。

  指挥中心大厅内,也开始频繁响起播报声。

  “神舟飞船调相轨道变轨完成。”

  ……

  “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建立稳定空空通信链路。”

  ……

  “开始自主导航。”

  每次操作成功完成,大厅内便会响起一阵热烈激动的鼓掌声。

  徐源看到飞船顺利完成最后一次变轨,知道眼下飞船已经转移到330千米的近圆轨道,处于距离天宫目标飞行器后下方越52千米处。

  当然最后一次提前变轨成功,对于整个对接任务来说还只是开胃菜。

  接下来神舟飞船将自主导航,接近天宫一号并通过对接测量设备与之接触。

  直到完成最后的捕获缓冲拉进锁紧四个步骤。

  届时才算顺利完成此次对接任务,最终实现两个飞行器的刚性连接。

  以组合体的形式,继续在轨运行。

  相比较飞控中心大厅内的严阵以待,此刻网友的情绪却依旧被喜悦占据。

  他们并不知道飞控中心内发生的突发状况,只是看到了飞船顺利完成最后的变轨,将在三个多小时后完成最终的对接。

  简单来说是几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因此在网上讨论起来,情绪也更加振奋越发激动。

  “好耶。”

  “最后一次变轨终于完成了。”

  “接下来是不是就该开始穿针了,好激动啊!”

  “今天接着通宵。”

  “正式对接应该要到凌晨了,等看完对接后半夜估计也激动的睡不着觉。”

  “我怎么觉得这次变轨好像提前了,是我错觉吗?”

  “涉及专业的事咱们的就别瞎操心了,只要两个航天飞行器能对接成功就行。”

  “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国际空间站成员,得知咱们成功后的精彩表情了。”

  ……

  随着网友们在网上热烈讨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转眼已经晚上十点多。

  而神舟飞船也已经成功捕获天宫一号,两个航天飞行器之间的距离正在快速拉近。

  此刻飞控中心大厅屏幕上,显示出的正是天宫一号下方摄像机的画面。

首节上一节259/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