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虫族崛起 第117节

  虽然虫族已经有了第二只脑虫,但零觉得还是太少了,不论是从推动各个项目前进还是思维的多样性方面而言都是如此。

  若不是这样,自己这个至高主宰也不必亲自下场。

  可惜即便是达格斯已经出现了几十年之久,零对此仍旧没有任何感应。如果从上一次萨斯和达格斯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推算,大约用了两百年。

  以此为基础来推测的话,也许第三只脑虫会在一百多年以后才会出现。

  ………………………

  有书则长,无书则短。

  恒星系之中的天体,在宏观上无一例外都受到中央恒星的影响,这里是它的地盘,即便是远在八十亿公里开外的星系荒芜地带,就连恒星的光芒也变得微弱,但是它仍然拥有着对这里绝对的掌控权,存在于这里的小行星,依旧环绕它而运转。

  远在距离中央恒星20亿公里之外的六号气态巨行星,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次公转,时间也过去了近四十年。

  二号行星之上的巨型太空基地已经在十五年前生长而成,这几乎将虫族在这颗行星之上这段时间积累以来的资源消耗一空。

  毕竟二号行星完成全面殖民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而已,其上的积累有限。

  不过这无伤大雅,资源被开采出来,就是要派上用场的,这里的殖民活动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大量的资源进入太空,没有必要去吝啬前期的投资。

  虫族能源单位在一号行星之上的全面活动,在达格斯的协调之下于十四年前完全落成,虽然比之其它行星来说,它的体型略小,质量也只有奥瑞的0.7倍左右,跟五号巨行星最大的天然卫星相差无几。

  然而,虫族十七年来在这里收集到的恒星能源总量,却已然超过了四十年来“月球”之上所有能源产出的总和!

  它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星系之中其它所有行星都无法比拟的!

  奥瑞还是老样子,零并没有对这颗虫族母星做出破坏性开采,这里的虫群仍旧在有序活动,因此至少从外表上看,它仍旧是原来蔚蓝色的模样。

  值得一提的是,近百年过去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再次开始了极其缓慢的演化,原本被章鱼人所灭绝的生物,绝大多数都没能留下什么种子,但是仍旧有小部分宏观生物在一些犄角旮旯中幸存了下来。

  当章鱼人灭亡,原本的生态环境缓慢恢复之后,这些经历了两次剧变的生物,渐渐重新开始在外界活动。

  这颗从数亿年前就有生命活动的古老星球,似乎再一次开始焕发生机,有埋藏在地下未曾死去的虫子悄然萌发,在几十年内重新开始了疯长,经过了上百年的突变,在植物大规模灭亡之后,由章鱼人释放而出的微生物利用自己迭代速度极高的特点,悄无声息地向另一个方向完成了进化,与原生的微生物构成了另一个生态系统。

  零惊奇地发现,它们不再能够对植物造成大规模杀伤,也是因此,几十年中,整颗星球的生态环境都在加速向原来的方向发展。

  只不过,仍旧不曾有大型动物出现。

  四号行星之上,虫族大型资源中转站早已完成,来自地表和地下的庞大能源源源不断地向这里输送,而它的体积也在不断扩充。

  也同样是在这里,一群外观奇形怪状的虫族生物静静地跟随着主基地环绕四号行星运行。

  它们是零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在虫巢意志的辅助之下,慢慢悠悠完成的虫巢母舰的“部件”。

  这些数量超过三位数的虫群,能够在行星轨道进行自我“组装”,通过生物质将彼此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实体。

  零刚刚完成了对它们的测试,结果还算满意,在虫巢意志的辅助下,它们之间的配合无比默契,同时协调性和机动性相比起单个巨大虫种来说超出了太多,除了动力之外,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零的需求。

  它没有规则的形状,同时也保留着能够随时随地消耗资源转换自身结构和形态的能力。

  比起至少相对规则的梭形巨大太空单位来说,它从外观上看上去要更像一只巨大的虫子。

  它们将是虫族向恒星系外围甚至是遥远的其它星系进发的基石,只不过仍旧缺乏最为关键的一环。

  除此之外,这四十年来虫族的扩张活动也完全没有停下,十二年前,零派出了第一支前往五号行星轨道的殖民队伍。

  由于能源输出效率没能得到发展的缘故,为了留出足够的资源进行最后的减速,它们只能以一个相对缓慢的速度向那里泊行,这个过程用了足足十七个月的时间!

  五号行星附近的资源是其它任何行星所无法比拟的,它拥有着四颗呈现球形的卫星,还有着数十颗大大小小的质量不足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小型天体环绕。

  十年前,虫族的第一批五号行星殖民队伍历经两年之久,艰难地来到了行星环绕轨道完成了减速,而后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分别完成了一到四号岩质卫星的登陆活动。

  至此,五号行星的四颗大型卫星开始沦为虫族的殖民地,虫群也算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触手伸向了恒星系外围。

  十年来,虫群在这里的发展还算顺利,只不过还没有任何产出,所有的资源都被运用在自身的发展之上。

  然而就在两年以后,零接收到了来自萨斯的信息。

  四十年过去了,零从来不曾主动联系过它,任由萨斯自由发挥,而它也算是不负厚望,带来了好消息。

第189章 席卷恒星系

  2023-07-20

  在这个时间点,能够让萨斯提出的好消息只有一个。

  阻碍虫族远距离航行的能源功率问题有了新的突破!

  在过往的四十年里,零没有主动干涉过萨斯的任何研究,任由它如同流水一般消耗着海量的资源。

  幸而如此漫长的时间,终究没有被辜负。

  一种实验虫种出现在了零的视野之中,它的体型大小与如今主流的虫族太空单位一般无二,然而这并非重点。

  重点在于,在测试之中,它的最高航行速度可一直向上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一,并且仍旧保存着足够的能源用来减速!

  光速的千分之一,这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如果换算成常用的速度单位,它就是300公里每秒,更直观一点的话,就是高铁速度的3600倍!

  如果与之前的虫族太空单位最大航速做对比,当时虫族从奥瑞抵达四号行星,用了六个月时间,跨越了约1.4亿公里的漫长距离,算起来平均速度不过9公里每秒罢了。

  当然,这六个月中包含了加速和减速以及旅途之中调整方向和姿态的时间,最终算下来,其最高航速约为20公里每秒,连光速的万分之一都不到。

  但即便是这个速度,也已经超过了恒星系的第三宇宙速度,可以脱离恒星的引力,直达宇宙深空了。

  从不到万分之一,一跃来到千分之一,这是数量级上的变化,当然是当之无愧的能源革命!

  甚至可以说,在恒星系内部,尤其是四号行星以内,用这个速度航行都有些过于奢侈,就拿一号和二号行星之间的轨道近点来算,区区五千万公里的距离,如果以这个速度全速航行,只需要两天的时间而已。

  可能还未曾加速到最大航速,便已经抵达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用这个速度跨越当初章鱼人从克里奇特尔到赫普锐斯两个星系之间的这五十光年的距离,那就足足需要五万年!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点速度仍旧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说是慢得出奇!

  不过在这四十年来萨斯所做出成果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将虫族太空单位的最大航速提升一个数量级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它在研究的过程之中,终于摆脱了章鱼人科技的影响,向前探索出了一条明路。

  而在这条路上,萨斯算是走出了

  说起来,章鱼人使用能源水晶进行恒星际航行,之所以只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七,并非是能源水晶的供能效率只能达到这一步,而是一块完整的能源水晶之中蕴含的能量,只能支撑它们将质量如此巨大的太空飞船的速度提升到这个程度,并且略有冗余。

  继续加速不是不行,只不过速度可以提升上去,想要减速泊入目标星系,就完全做不到了。

  虫族之前和如今面临的也是这个问题,在质量和速度之间达成最优平衡之后,航行速度就必然会存在一个最大值。

  而这个极值只能通过提高输出功率来提升,当然如果能够在旅途之中持续获得能源补给,这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但即便是思维天马行空的达格斯,也想不到要如何去做到这一点。

  能源输出问题被初步解决之后,向六号甚至七号行星进行殖民扩张便成为了可能。

  在实验虫种身上得到验证之后,新一代的虫族单位便被展开了设计。

  虫族发展到如今,萨斯终于可以稍微轻松一些,零将继续优化能源问题的任务交给了它,而将太空单位改良的任务丢给了达格斯。

  二者无论哪个在技术上再没有什么难以跨越的天谴,前者在之前四十年的时间里已经被萨斯找到了方向,而后者则是脑虫的老本行了。

  在这么多年来积累的海量资源支撑下,新一代虫族太空单位问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在这个前提之下,虫族的跨行星资源运输供给链也将会启动,通过这样的速度,至少可以在内星系之中解决各个殖民行星之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单项冗余的问题。

  就拿一号行星来举例,其上来自恒星的能源极为丰富,但是埋藏在地下的可用矿产资源却并不充足,或者说这些可用元素未能富集形成矿脉,开采难度很大。

  这就造成了一号行星这里大量能源集中而矿脉产出寥寥无几的现状。

  将各个行星之上收集到的各项资源进行集中运输,统一调配,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虫族的发展速度。

  在虫群打算集中资源向恒星系外部巨行星展开殖民扩张之际,零同时启动了这个项目。

  为了将所有殖民地星球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不是任由其独自发展,零不惜耗费巨大的代价和资源。

  如果整个星系的资源难以集中调配,那现在所进行的殖民活动便也仅仅是扩大了零的视野而已。

  为此,位于四号行星轨道的虫族太空站将会被扩充,临时充当起虫族在恒星系内部的大型中转基地来。

  萨斯和达格斯在之前已经跟随着零所改进而出的虫族梭形太空“船坞”来到了四号行星轨道,理论上来说,如今的这里应该算得上是目前虫族的大本营。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零的规划中,未来在走出恒星系之前,这里都会是虫族最大的资源集散中心,从所有殖民地收集到的资源,除却自身消耗之外,都会被运送到这里。

  如果有可能的话,零还希望能够在四号和五号行星之间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轨道,让这个虫族目前的主基地变成环绕恒星运转的“小行星”,这样的话,通过控制自身的速度,就有可能达成如同彗星一般在特定时间掠过各个星球这样的效果。

  当然不是说让主基地本身去这样做,而是说来自各个行星殖民地的运输舰队,或许可以利用这种方式,通过恒星引力做出细微的调整,从而巧妙地将资源运送到这里来,而不必花费太多能源。

  这一点对于那些处于星系边缘的星球来说更是如此。

  在五号六号和七号三颗气态巨行星的环绕轨道之上,一共有10颗达到流体静力平衡从而呈现球形的卫星,其中五号行星有四颗,六号和七号行星各有三颗。

  其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无疑就是五号行星的二号卫星,它的质量达到了惊人的0.68奥瑞,基本可以与一号行星相媲美。

  而其它九颗卫星,最小的也就仅比“月球”小上一丝而已。

  它们是虫族向星系外围殖民的最主要目标,除此之外,那些大质量不规则天体也在目标之内,只不过优先级要靠后的多。

  之前,零已经派遣虫群向五号行星轨道之上的四颗卫星进行了初步的渗透,事实上在看不见的地下,大量负责收集星核能源的毯状虫族能源单位在这里蔓延,而在更上方,虫族挖掘者同样在大规模活动,一点点地将有价值的资源掏空。

  这里和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足有九亿公里,来自恒星的光芒抵达这里都需要五十分钟!

  想要在它的表面收集来自恒星的能源,倒也不是不行,但是比之那些岩质行星来就要差上太多了,若是再算上抵御极端温度和维持自身生存的消耗,便有可能会得不偿失。

  因此在零的计划中,这只是一个备用手段。虫群在这里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来自星球内核的热能!

  对于这些岩质卫星所环绕运转的气态巨行星,零也不是没有对它们动过心思,但是很遗憾,如今的虫族没有能力在它们头上动土,而且也没有有效的方式去利用这些主要成分为氢和氦的物质。

  总的来说,得不偿失,且没有意义。

  如果有一天,虫族能够让物质和能量随意转化,或许它们能够在虫群这里派得上用场,只不过很可能到了那个时候,零也就看不上这点了。

  相比起眼馋这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巨大天体,还不如扎下根来让地表地下渐渐一体化的虫族能源单位更加强悍一些,吸取能源的效率更高一些来得实在。

  虫族自从进入太空以后,能源单位经历过几次大的变动。

  最初在奥瑞之上适用的与植物类似的能源结构,无法适应“月球”之上的温差环境,因此萨斯利用从章鱼人那里得来的科技对此做出了针对性的改进,这便是第一版虫族太空能源单位。

  在虫族登陆二号行星,将视野投向距离恒星最近也是能源最为丰富的一号行星之时,却发现自身能源单位对这种程度的温度耐受能力无法适应那里的环境,因此,便有了第二次进化,最终得以成功登陆一号行星,完成殖民活动,展开能源收集。

  同样的,在四号行星之上,为了应对地表的强酸性环境和随时有可能降落下来的强酸雨,萨斯再一次花费了大量时间对它们进行了改进,这就是第三次。

  在之后不久,达格斯天马行空一般地提出了解决虫族利用地核能源的方案,很快,在四号行星之上,地下能源虫毯诞生,并与地表原本的能源单位建立通道,成为了一个覆盖整个软流层以上地表的巨大能源网络!

  这就是最近的一次有关于虫族能源单位的改进,然而这并不是极限,因为这个最近的能源体系,对于星核能量的收集和利用仅仅停留在最表层而已,连九牛一毛都不如。

  那些蕴藏在星核深处极其庞大的能源,对于趴在软流层上方“吸血”的虫族来说,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因此零又怎么能不觊觎?

  可惜虫族需要研究的重要项目太多了,即便是有着达格斯分担压力,两只脑虫也很难忙得过来。

  因此对于能源单位的再次升级,迟迟没有等到时机。

  说起脑虫,达格斯在独自负责虫群发展之后展现出了自己的天赋,虽然比之对于虫族的一切都如数家珍般的萨斯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萨斯专心研究的时日里,在它的领导下,整个星系内部殖民地都在极速发展。

  它还顺带地将地表能源运输通道完成了一次优化,进一步降低了其能源消耗,主观能动性极强。

  它已经不再需要零去操心,确实能够独当一面了,而达到这种程度,它足足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

  单纯从这方面来说,脑虫和一般智慧单位也没有什么不同,除了天生聪慧,潜力无穷之外,它们也不会生而知之,依然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

  如今,整个虫族的星系殖民系统,都在达格斯结合虫巢意志的掌控之下运转,没有发生任何错漏,对于零的指令也能够相当彻底的执行,同时偶尔还能兼顾一部分的科研工作,包括整个星系之中的资源流动,如今都是达格斯在负责,零实在无法要求它做到更多。

  而萨斯则完全卸下了协调虫群的任务,专心进行着自己的科研工作,总算是如愿以偿省心了许多。

  或许真的是轻松的环境能够带给脑虫更多的灵感,仅仅三年之后,在达格斯百忙之余拿出改进版虫族太空单位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萨斯就宣布它再次将虫族在太空中的航速提升了一倍。

  光速的千分之二!

  那是近600公里每秒!

首节上一节117/2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