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水上末日堡垒 第201节

“就跟对面说,我们觉醒号。”

“问他们有什么可以交易的,记得表现的警惕一些。”

林国栋给出过ok的手势:

“放心,一切有我!”

说着他深吸了一口气。

他的左手按下了通话键,右手拿起麦克风。

“这里是觉醒号,我是副船长,章宁,请问贵船队有什么可以交易的物品吗?”

鼎福号上。

“张船长,对面怎么迟迟没有回复?”

被称为张船长,全名叫张有福,是一名大约40左右的中年男人。

男人身材有些干瘦,皮肤黝黑,皮肤上有很明显的风霜。

“应该是商量着处理办法。”

“毕竟现在这个年头可不太平。”

“上担心我们也是正常的。”

“等等看吧,要是对面不回应就算了。”

“毕竟外快这种东西能捞着捞,捞不到就拉到。”

“对了,邓宇,仓库还有多少空位?”

邓宇显然对于船上的情况了如指掌。

“昨天查库的时候已经有80%,今天估计能到90%。”

张有福点点头:

“那就是说明天就能装满?”

“看来这附近有洋流汇合的位置。”

“否则,也也没办法,这么快完成捕捞任务。”

“对了,既然明天就能搞好,记得跟浮岛那边报备。”

“就说,我们2天内能完成任务,休整一天,3天后返航!”

邓宇眼中闪过欣喜,他试探性问道:

“还是按照以前的”

张有福点点头。

“那是当然!”

“船队里除了少数几个人,其他全部都是九级居民。”

“大家跑这么远,累死累活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的是什么???”

“难道是为了100点兑换券,还是为了一天三顿的免费压缩饼干和免费鱼肉???”

“还不是最后这一天能干点私活!”

“大家的努力,我们看在眼里。”

“等吃饭的时候,和大伙说清楚,明天加把劲,把活干完。”

“后天捞的鱼,全都晒成鱼干。”

“船员拿6成,剩下的4成,其中3成我拿去给上面打点,剩下的一成,就是我们的了。”

“明白了吧?”

邓宇连连点头:

“明白,当然明白,大部分都是上次出过海的老人!!”

“大家都明白的!”

就是在两人交谈之间。

一直安静的电台却传来了轻微的电流声。

下一刻,一个沉稳的男人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这里是觉醒号,我是副船长,章宁,请问贵船队有什么可以交易的物品吗?”

听到声音正准备离开的邓宇,立刻停下脚步重新回到了张有福身边。

两人完全没听过觉醒号这个名字,不过这也很正常。

现在飘在海上的船只没有几十万,也有十几万各种的名字都有。

他们没有听过觉醒号也很正常。

不过听到对方说的是流利的夏国语,显然对面也是夏国人。

这让两人还是十分惊喜的。

在茫茫大海上能遇到老乡,确实是让人有些意外。

张有福思索了片刻,按下了通话键:

“我们船上最多的就是鱼。”

“这是我们出海遇到了一群金枪鱼群。”

“体型基本在30到60斤的金枪鱼,我们检查过,这些鱼的肉质相当不错。”

“无论是冻起来慢慢吃,还是用来晒成鱼干,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第223章 交易条件【3000字,第二更】

或许很多人以为,在海中钓鱼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

因为海里面很多鱼,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

海里面的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确实很多。

但这些海洋生物,却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海洋的每一个角落。

每种海洋生物都有不同的习性,不同的活动区域。

有些地方,很多鱼,有些地方可能连一条鱼都见不到。

举个最著名的例子,那就是捕捞帝王蟹。

由于味道相当不错,所以帝王蟹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帝王蟹分布范围非常小,主要捕捞海域有4个地方,白令海峡、阿拉斯加海域、挪威巴伦支海、智利海域;

有些捕捞帝王蟹的渔船,五天就能赚到上百万。

按理来说捕捞位置如此明显,获利如此之大,应该很多渔船趋之若鹜才对。

但事实上,愿意去捕捞的渔船却并不多。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地的抓捕环境极其恶劣。

帝王蟹大多数都生活在距离南极或者北极比较近的海湾处,并且它们是属于深海生物。

捕捞它们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船员们要冒着很大的风险才能把它们捕捞上来,所以捕蟹人也是很多行业中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可以捕捞帝王蟹的季节并不多,而这些捕捞季节,四个帝王蟹活动区都接近南北极的深海中,那边的温度最冷的时候,甚至会达到零下三十度左右。

捕蟹船的船员,要在这种极低的温度下,以及冰凉彻骨的海水中长时间工作。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不少船员因此生病。

可是由于捕捞区域远离陆地,所以大部分的船员一旦生病根本不可能送到医院治疗。

基本只能看天意,一些运气好的,靠着强壮的体魄,硬生生都撑过来,也落下一身的病根,一些运气不好的则是直接死在船上。

另外这是,这四个生活着帝王蟹的海域风浪极大,一不小心遇到极端天气直接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捕捞都如此困难。

一些从事近海捕捞,经验丰富的渔民,在长时间的捕捞之后,基本都能依靠经验,掌握了一些洋流的活动情况。

这些洋流活动都是固定的,这就导致每年的某些时段,一些特定的水域,都会有相当不错的渔获。

至于那些有专业设备的大型捕捞船,想要获得不错的收益也是很简单的。

收集历史捕捞数据、分析海洋环境条件、了解目标鱼种的生态习性和迁徙规律。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洋表面温度、海洋色素含量、叶绿素浓度等信息。

通过获取实时的海洋气象信息,包括海水温度、海流、风向和风速等,可以判断可能有鱼的区域。

使用声呐探测仪可以帮助捕捞船追踪鱼群的位置和密度。

有着这些高科技手段的辅助,以及长期稳定的信息数据支持。

这些大型的远洋捕捞船,只要运气不是太差,基本上都能有不错的收获。

然而,这些都是以前。

现在海平面上升,大部分陆地都彻底淹没。

整个海洋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的洋流也出现了明显变化,鱼群早已远离原本的生活区域。

人类想要重新掌握这些新的数据,以现在的科技条件恐怕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

不过,这也是有例外的。

一些经验足够丰富的老船长,在设备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还是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勉强的捕捉到一些鱼群的踪迹。

鼎福号这次的运气就很不错。

靠着张有福的一路追踪,最终找到了附近的这群金枪鱼。

所以,张有福提出用鱼肉来作为交换物,其实非常正常。

因为不少人面对一整片大海,甚至可能连一条鱼都没法钓上来。

鱼肉本身其实营养丰富,而且十分健康。

在不考虑口感的情况下,直接将鱼肉晒干,能存放相当长的时间。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商品。

‘鱼肉?’

李潇和林国栋对视一眼,同时摇了摇头。

换做之前,他们或许会对这个提议感觉有些心动。

首节上一节201/2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