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明很强,就是科技树有点歪 第86节

“全球的纳卫星第一,星链卫星第一,它们.名副其实。”

近百颗的卫星在徐徐升空。

闪耀的表面在太阳底下反射出光芒。

而陈易就站在这些卫星的中间。

双手张开,欢送着这些卫星在腾空而起。

“卧槽曹操,老婆快出来,看神仙!”

“妈呀,这也太仙气了吧。”

“把这些电瓶车后备箱脑补一下,换成一柄柄的飞剑,这妥妥的大乘级剑仙。”

“这是卫星,卫星!全球第一的卫星!不是电瓶车后备箱!”

“有一说一,虽然主播介绍的卫星性能很牛逼,但这确实像电瓶车后备箱,还是贴了闪光膜的非主流后备箱。”

“不是,你们还讨论什么后备箱啊,没注意到这卫星的特点吗?

具有独立升空入轨能力!

独立升空入轨啊!

这代表了,造多少个卫星,这就能送多少个卫星上去轨道。

这是要颠覆整个航天界,颠覆整个航天史!”

“太强了!”

“刚我看了一下,大概9分钟左右,就会有智能机器人运着一个新制造的卫星从里面出来。

而众所周知,卫星是由系统控制飞行入轨,而电脑系统是不需要休息的。

这样一小时60分钟,一天24小时。

一天就有160颗卫星升空入轨。

星链卫星都是1000公里以下的近地轨道。

这个高度的卫星寿命很短。

除了某公司,很少有国家抢占这些轨道。

但现在,按主播这种速度。

不用一年,全部的近地轨道就能塞满。”

“我去,这样岂不是说,以后其他公司想要发射近地卫星,需要先向主播申请给个位置?”

“你们最好好说清楚,这某公司是指哪个(狗头)”

没有理会直播几乎疯狂的弹幕。

陈易心神完全注意到AR眼镜投射到视网膜的一列列参数上面。

这些,是卫星升空入轨的过程,涉及到的一些参数和轨道计算。

按照陈易一开始计算的方案。

整个升空入轨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升空,提速,入轨。

先从地面升空,升空越过卡门线。

根据推力和质量计算,这些卫星不打开加力模式,低空的加速度很低。

大概只有0.1米平方秒的加速度。

即1秒钟加速10厘米。

唯一厉害的就是持久。

起飞前充满电。

一边飞一边充电,这能持续加速几个小时。

但因为气动布局的设计。

在突破卡门线之前,105米每秒的速度就是极限。

这意味它将在差不多10分钟之后,到达极速。

而根据计算,到达极速,正好是5.4万米的高度。

越过了5万米,这就进入了临界空间,大气阻力已经很小。

按照陈易规划的过程,

这个时候卫星就会开启加力模式,提高离子推进器的喷射质量。

借助这个大气还能补充推进剂的高度,在越过10万米高度的卡门线之前,把卫星速度提升到每秒1000米的程度。

而后,失去推进剂的补充。

卫星关闭进气,降低喷射质量,提高喷射速度。

由获得更大的推力,变成获得更大的比冲。

最终用携带的推进剂,把卫星推到700千米的高度,同时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进行绕轨飞行。

但现在,根据实际的升空数据。

陈易结合季节天气,重新计算了一遍方案,又得到了一个更优化的方案。

“现在是夏季日,太阳辐射更猛烈,太阳能充电外壳获得的电能更多。”

“可以提前开启加力模式,提高离子推进器的功率。”

“这样在在到达卡门线之前,速度可以提升到4马赫,1200米每秒.”

确定自己的计算结果。

陈易心念一动。

加速度一直在叠加。

速度越来越快的卫星。

突然顿了一下,接着速度猛地提升。

穿越云层,进入太阳辐射更强烈的平流层

“卧槽,这里是深大,拍到了!我们拍到了!”

“卫星穿透云层,开始加速升空,姿态很稳定,飞行正常,遥感信号正常!”

卫星刚穿透云层。

位于深大的跟踪团队,立马就在直播间里呼喊发表着评论。

他们跟踪到了。

“这里是中大,我们也拍到了!卫星飞行正常,遥感信号正常!”

“华南理工也拍到了,卫星的姿态稳定,一切都很正常。”

“看到了,看到了,一大片闪耀的卫星,厦大的信号很正常!”

“浙大完成打卡,卫星姿态稳定,升空飞行稳定!”

“金陵航空拍到了”

因为提前加速,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卫星就冲上了数万米高空。

一个个没有被地曲线遮蔽,早已经准备好的高校跟踪团队,纷纷拍摄到卫星的画面,在激动的发表着弹幕和评论。

相比较之前登月无人机。

这次的卫星一片闪耀,跟踪拍摄的难度是直线下降。

“老师,这离子推进器在大气层内,用加速电场取代发动机的燃烧室,可以实现卫星升空入轨。”

“这样岂不是说,离子推进器在大气层内,比化学燃烧发动机还要厉害?”

“这样,我们还研究涡喷,研究冲压,超燃冲压做什么?”

邵凯旺看着升空速度越来越快的卫星,心里有些疑问,看向一起过来观看直播的教授。

“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

教授看着自己得意学生,生怕打击他的自信心,组织一下语言:“离子推进器的电场加速,先天的效率是比化学燃烧要高。

如果能精准控制离子推进器的喷射质量,喷射速度。

同时又解决了高密度电能的问题,解决推进剂外界筛选补充的问题。

还有机身超轻量化的问题。

在超轻量化的同时,又能保证机身的耐高温,抗屈服强度,抗拉伸强度.

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那么我们现在研究的什么涡喷,冲压,超燃冲压啥的,全都可以进历史的垃圾堆。

如果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

这离子推进器在大气层内就远远差于燃烧式的发动机,不适合在大气层内使用。”

“那这翼飞的离子推进器,这些自升空的卫星”

邵凯旺下意识回头,看着直播间现实已经超过5万米临界高度的一群卫星。

“凯旺,记住一点,那是一个变态。

咱们这些凡人,没办法比.”

PS:读者老爷们,新的一月,求个保底月票。

三章完毕,一万字更新,白天还有两章。

第85章 重启竞争制裁,你这卫星带激光啊

“哦,谢特,这是什么卫星?”

“他是要颠覆整个航天时代!”

“魔鬼,简直就是魔鬼。”

“来一发导弹送这个魔鬼上天吧。”

“被激光阵列保护着,别说导弹,狙击枪都打不进去,你能比光还快?”

“上帝,这个激光乌龟壳简直就是作弊。”

“星链腾空,这是针对SpaceX的星链吧,混蛋,这个恶魔就不能放过我们任何一项骄傲的科技?”

“我们的卫星拍了这么多照片,各种渠道收集了这么多信息,确定对方的兴趣爱好了吗?日常习惯分析的怎么样了?

“能不能找到目标心理弱点,想办法进行拉拢,我已经受够了这样的日子,不想晚上还要上班!”

首节上一节86/29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