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明很强,就是科技树有点歪 第135节

一位新来的老师,穿着职业教师的服装,正款款向自己走来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配上梦幻般的感觉,一下子就把学习的氛围拉满。

“这个预习环节,一如既往的给力。”

陈易心里欢呼一声。

完成一番激动人心的预习,真正的学习状态开始了。

这次,陈易变成了一名物理专业本科生,

因为天赋优越,大一就卷完硕士的课程,然后选择了等离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方向,继续研究深造。

经过一番刻苦的学习和研究。

不到28岁,他就卷赢了大部分同行,成为国际等离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顶级专家,被邀请进入EAST核聚变项目组,带领完成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可控核聚变,主要是模仿恒星的聚变机制,把轻元素进行聚变,释放出能源的一种反应。

只是,恒星内部几千万甚至数亿个大气压的压力环境,外界无法制造。

导致想要实现核聚变,需要的温度,要比恒星内部温度提升许多。

氘氚聚变,几千万摄氏度的反应温度。

氘氦3聚变,数亿摄氏度的反应温度。

如此恐怖的温度,宇宙没有任何物质能够承受。

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等离子体带电性,通过磁场的约束,把温度如此恐怖的等离子体约束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温度的稳定,维持反应的进行。

根据这个基础原理。

陈易带领着团队,依次攻关了反应装置超导冷却难题,攻克了磁岛、磁场相干、超强磁场等关键性难题,解决了磁约束磁场稳定的问题,攻克了微波点火的难题。

攻克完成了托卡马克氘氚聚变的物理模型,完成了DHe3氘氦聚变的物理模型,攻克了等离子体长期约束约束的难题。

并把约束的温度,由几百万摄氏度,突破到几千万摄氏度,再到上亿摄氏度的长期维持。

但即便到了这里,举头望去。

前方的路依旧漫漫茫茫如天路,不知何时是曙光,更不知何时是尽头

“呼!”

从虚拟学习状态脱离回归,陈易如梦初醒地呼了一口气。

难!

太难了!

人工的制造上亿乃至数亿摄氏度的环境。

还要把这个环境,长时间自洽,长时间稳定,同时能量还要正收益的维持下去。

哪怕隔着虚拟设备,隔着虚拟学习,进入机械飞升,进入理性的思维智慧状态,他都清晰感觉到到底是何等的难度。

“按照国内EAST核聚变项目组,目前1000多秒等离子体运行,405秒高约束状态稳态运行的成绩,其实已经可以尝试进行聚变点火。

但氘氚聚变的中子辐照,氚自持等难题没有解决。

一旦进行聚变试验,装置立马就要报废。

而且,根据现有的模型计算。

哪怕聚变点火成功,能量收益也是负的。

即核聚变堆维持反应消耗的能量,要比反应输出的有效能量还要高,而且高了几倍。

运行越久,能量越亏。

中子辐照和氚自持的问题,还可以跳过氘氚聚变,进行氘氦聚变解决。

但能量收益为负。

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核聚变装置就永远没希望,点火试验就是搞笑.”

彻底消化EAST核聚变项目组提供的数据和技术。

陈易摘下虚拟头盔。

思考一会儿,最后定下了三个联合解决的方向。

超导材料,磁约束改进,等离子体涡流冲击.

“是时候,向高临界值的常温超导材料发起冲锋!”

陈易看了眼这次登月直播,收获的近两亿意识波,心里对于常温超导材料的冲锋有了十足的信心。

材料是一切的基础。

如果常温超导材料突破。

翼飞和他掌握的全部科技,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性能翻倍甚至指数型的提升!

PS:照顾孩子没那么多时间码字,今天就更新差不多八千字,明天开始,恢复三章万更。

第114章 超越极限,无动力漂浮的碳纳米导线

“常温超导.”

“记得前段时间,对面3月份的物理会议。

罗切斯特大学迪亚斯团队的一位三哥进行了现场报告。

说他的实验室通过在氢化镥中掺杂氮,合成了一种室温超导的材料,并在《nature》发表了论文。

但可惜,根据试验报告的流程和参数。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实验室能重复试验。

最后,这个报告被判定作假,成为科技界和科学界的一项丑闻。”

说到后面,陈易忍不住有些遗憾。

虽然说,看对面出丑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

但如果真的常温超导材料突破了,受益的却是整个科技界包括人类文明。

哪怕第一步主要的材料专利给对面占了。

但有了一份常温超导材料作为参考,咱们摸对面过河,相信不用几年也能研究出自己的超导材料。

“不过,这个事情虽然被判定作假。”

“但也间接告诉人们,超导现象存在于化合物,存在于特殊的化合晶体。”

陈易回想起几种超导化合材料。

八十年代最先发现的铜氧系超导体,二十一世纪初发现了铁基系超导体、硼化镁系超导体,还有最近十年刚发现的石墨烯超导魔角,有机化合超导。

思考片刻。

陈易还是决定采用碳作为基础材料。

毕竟,针对不同的基础材料,系统的调整也有不同的极限。

前面发现几种超导体,整个科学界无数的资金投入研究了几十年。

真要是不错的话,恐怕早就有重大突破。

没有突破就代表基础不是很好,极限有限。

只有近十年发现的碳有机超导材料,目前研究有限,极限还不知道,更有可能实现常温超导。

“碳石墨烯的魔角,在常温自然的环境无法稳定存在。”

“如果碳有机化合物材料,真的实现常温超导,关键或许就是如何解决魔角在常温环境稳定存在。”

“或者借助碳特殊异形体的超稳定性,内掺特殊的超导体实现常温超导。”

确定了大概的思路,陈易没有犹豫。

简单制作了一些碳化合物导线。

再拿出一枚铁钉,三两下缠绕上导线。

1分钟都不用。

陈易就现场制作出一个小学生都会的电磁铁装置。

“电磁铁搞定,最后,再来一个大体量的外接电源。”

陈易拉来一块翼飞300度电版本的动力电池,引出导线,简单调压之后接上电磁铁。

顿时,一个界面弹了出来。

【物品:简陋电磁铁】

【属性:能源x99.9,磁性x2.4(-1.3),效率x2.8,导通x3.9】

【注:这是一个小学生都会制作的电磁铁装置。

但因为技术不行,实际的磁性大幅衰退。

哪怕你给它接了一个超体量的电源,这也掩盖不了,你技术不行的本质】

“.”

陈易看着这个备注评价,再看着导线的缠绕圈数和导线的间隙,明显不合格的电磁铁,默默地加多两圈,然后把全部导线压紧。

嗯.

衰退的括号消失了。

“舒服了。”

陈易喊了一声,开始调整提升代表导线性能的导通属性。

七彩的光芒绽放。

笼罩了整个动力电池和电磁铁。

【能源:99.9→47.9】

【导通:3.9→49.9】

【磁性:2.4→5.4】

【效率:2.8→5.4】

【检测某项属性超越初始数值,请问是否读取信息?是/否!】

十几分钟过后,光芒散去。

眼前的动力电池没有变化,电磁铁也没有变化。

倒是原本缠绕在铁钉的碳导线,直径变小了许多,原本暗淡的表面,这也变得明亮闪耀。

“看来49.9就是当前物体的极限。”

陈易看着到49.9就提升不上去的导通属性,明白这是当前装置的极限。

首节上一节135/29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