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2亿千米不等,用来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源的人造天体。”
“说白了,其实就是围绕恒星建造的,用来获取能源的巨构建筑。”
陶宇达用力咽了口唾沫,随后,他轻轻点了点头。
作为地球时代的老人,他自然清楚这个名词。
“换做以前,我们可能无法完成如此宏达的项目。”
说着,吕永昌从椅子上站起身,并伸手打开了一旁的全息投影,调出了格利泽555恒星系的星图。
“但如今,人类已经拥有了建造戴森球的技术。”
“将一颗红矮星改造成反物质生产基地。”
“我想,这应该足够满足人类文明的需求了。”
……
时间就是金钱。
对处于高速发展的人类文明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
因此,在决定研究方向之后,吕永昌没有任何犹豫,甚至没有多休息片刻,再次召开了科学院会议。
……
“……”
“材料方面,戴森球主体框架采用碳炔材料。”
会议室内,吕永昌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在全息投影上稍作调整,“关键部位可以添加少量星金。”
他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咱们目前的星金储备,可扛不住这个大家伙造的。”
会议室内传来一阵哄笑声。
确实如同吕永昌所言,单单一颗冰巨星内部开采的星金,是绝对不可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工程消耗的。
“丁成旺,人造星金的研究进度怎么样了?”吕永昌扭头看向会议桌侧面坐着的一位院士,开口问道,“格利泽555恒星系内只有一颗冰巨星,我们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它的身上。”
“教授,制造过程中碰到了一些困难。”材料学院士丁成旺赶忙开口回应道,“但问题不大,我们可以解决。”
吕永昌轻轻点了点头。
既然丁成旺院士这么说,他也就不再多问。
身为科学院首席的他,只需要把握住文明前进的方向、以及几个最关键的科技就行。
一些琐碎的分支科技,并不需要他过度操心。
“戴森球主体材料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便是戴森球的构造问题。”
说话的同时,吕永昌伸手在空中划过,调出了一幅崭新的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正中央,是一颗颜色偏红的红矮星。
它是人类所在恒星系的主恒星,格利泽555。
随着吕永昌的动作,格利泽555迅速放大,很快便占据了会议桌上方的空间。
下一秒,散发着无尽光和热的格利泽555被一个通体黑色的壳包裹了起来。
“大家也都清楚,一颗恒星释放的绝大多数能量,都是逸散在宇宙中的。”
吕永昌的声音再次响起。
“比如说人类以前所在的太阳系,各个行星只吸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 1/1000000000。”
“格利泽555恒星系也不例外。”
“而传统意义上的戴森球,是用一种坚固的壳状物体将其彻底包裹起来。”
“借此,将恒星释放的所有辐射能量全部拦截。”
“但这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为了保证曙光星受到的光照,我们可以将这种壳状戴森球设计为分体构造。”
“换句话说,沿着曙光星的运行轨迹,将戴森球一分为二,将中间区域空出来。”
话音落下,包裹格利泽555红矮星的黑色球状壳体结构中间裂开了一条缝隙。
一部分光芒和热量从缝隙中透了出来。
第513章 戴森球Ⅰ期工程
“这是一项极其庞大,且难度极高的工程。”
“经过各方面计算,借助碳炔以及星金-碳炔复合材料,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制作出这样的巨构建筑。”
“注意,仅仅是理论上。”吕永昌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再次说道:“它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巨量的资源。”
“再加上它要抵御各种小微型天体的撞击,以及借助动力系统随时调整自身的运行轨迹,确保自身不会落入恒星内部……”
“可能……”
说到这边,吕永昌沉吟片刻:“格利泽555恒星系内的所有物资都不够制造这样一个巨构建筑。”
此话一出,会议室内顿时响起一阵议论声。
“那……”
“或许我们可以将其覆盖面积进行缩减。”
何比邻的声音在会议室内响起。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伸手在全息投影上操作了一番。
随着他的动作,3D模拟图像中,那个包裹了整颗红矮星的黑色球状壳体面积不断缩小,最终成了一条条围绕红矮星旋转的环状建筑。
戴森环
“戴森环。”何比邻看着全新的模型,满意地点了点头。
“通过增加或减少戴森环的数量,我们可以随时调整对主恒星的能源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减少受到小型天体撞击的可能性。”
吕永昌看着眼前缓缓旋转的同心圆环模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只是……”
“建造周期依然太过漫长。”
说着,吕永昌挥了挥手,打开了一幅全新的投影。
“我有一个想法。”
说着,他快速地在新打开的全息投影上勾勒了几笔。
在零的渲染下,一幅崭新的模拟图出现在众人面前。
投影正中央,是一颗颜色偏红的红矮星格利泽555。
而在这颗红矮星的周围,分布着一片片,如同云朵一般的装置。
“分布式戴森球,或许可以把它称作戴森云。”吕永昌耸了耸肩,“这应该是三种架构中最简单的一种。”
戴森云
“每一片云朵上,都可以集成十座【凤凰一号】反物质生成装置。”
“借助自带的推进装置,它们可以长时间维系自身的运行轨道。”
“甚至,我们可以随时增添‘云朵’的数量,来控制反物质的生产效率。”
“优势很多,劣势自然也有。”
“它对格利泽555的能量吸收效率并不是很高,至少比不上真正的戴森球。”
吕永昌将目光投向一旁的戴森环,眼中精光闪烁:“或许……我们可以把戴森云与戴森环相结合。”
戴森云与戴森环结合体
“先实施难度较低的戴森云工程。”
“等反物质引擎研发成功后,在考虑实施戴森环工程。”
“至于真正意义上的戴森球工程……”
“等人类的技术水平上升一个台阶后再考虑也不迟。”
吕永昌的这一方案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和无比庞大的戴森环、戴森球相比,呈分布式结构的戴森云无疑更适合目前人类的生产力。
……
方案敲定之后,在吕永昌的带领下,科学院立刻开始了加班加点工作。
一个月后,戴森球Ⅰ期工程戴森云设计图纸正式出炉。
在经过零的数次模拟验证后,一艘艘工程舰以及【饕餮】物资储备舰离开曙光星,向格利泽555恒星系中央奔赴而去。
在开展戴森球Ⅰ期工程的同时,反物质引擎的研发工作也逐步开展。
作为四级文明的入门科技,其研发难度可想而知。
……
三十年后,地球历2500年。
曙光星环境改造项目终于落下帷幕。
吕永昌看着全息投影中呈现的各项数据,眼中闪动着兴奋之色。
外界大气压已经降低到了2.5个标准大气压。
氧气含量稍低于地球时代。
但在2.5个标准大气压下,这点差异并不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
氮气、二氧化碳……
覆盖所有海洋的【大气改造者】也已经自然死亡,并沉入了海底。
经过一百年的改造,曙光星终于成了吕永昌心目中的第二地球!
“零,告诉洪议员长。”吕永昌深吸一口气,压下了自己的激荡心情,“一个月后,开放所有港口!”
“我们,该走出去了!”
……
一个月后。
一号城市的一角。
霍普被一阵刺耳的闹钟吵醒。
在极其短暂的迷茫后,他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