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丁建国院士在苏木面前,都变成了小学生。”
“我这,恐怕连小学生都不如。”
“哎……”
张华在心中唉声叹气,自哀自怨。他比苏木,最得意的领域就是科学领域,可是苏木依旧把他吊打。这一下,他是彻底的心灰意冷。
一个小时之后,苏木授课完成。
大部分院士都没有掌握。
不过如陈博士,丁建国这种人,已经差不多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精髓了。
“就是这样了……”苏木擦了擦汗,接过颜小莹递过来的水,喝了一口,“现在,下课!”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陈博士站起身来,带头鼓掌,“这是我这些年听的最好的一场课!”
“是啊,我获益良多!”
“朝闻道,夕死可矣!”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指日可待啊!”
众院士一边称赞,一边为苏木鼓掌。
所有人都在鼓掌。
因而掌声如雷,久久不息。
而丁建国已经来到了苏木的面前,对着苏木,鞠了一躬。
“您这是?”苏木没来得及躲开,只能生生受了丁建国一礼,随后无奈的问道。
“我向你致敬!”丁建国严肃道,“一方面,我感谢你对可控核聚变领域做出的贡献,你的理论,点亮了人类的黑暗天空。另一方面,我从你这里学了太多的东西,从此之后,你就是我的老师!”
“您太客气了,我也不过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而已。”苏木笑了笑,“我负责提供理论,您才是秦国太阳的总工程师,我期待您把秦国太阳点亮的时候。我们秦国的文明之光,必定照耀地球!”
“有了老师你的理论,我现在就能真正实现核聚变,不过我这里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您能够答应。”丁建国看着苏木说。
“什么不情之请?”苏木一愣。
“核聚变点火的荣耀,是属于您的,我希望邀请您到秦国太阳工程负责指导工作,然后点火。人类的聚变之光,无限能源的开始,应该由您来主持。毕竟,是您带来了这一切。”丁建国道。
原来丁建国认为可控核聚变的荣耀属于苏木,想请苏木点火,这是一份难得的荣誉,足以载入史册。丁建国觉得自己不配承担,而苏木才是当之无愧之人。
“这……”
苏木陷入了犹豫。
“您就不想亲眼看看聚变之光吗?”
“好吧,那我就去秦国太阳看看,种太阳嘛,其实我还挺有兴趣的。”
苏木想了想,终究还是答应了丁建国的请求。
第89章 聚变准备,高瞻远瞩
数个小时之后。
西城,秦国太阳研究所。
秦国太阳工程的核心地带,就在这里。
曾经的秦国太阳工程,万众瞩目,每个人都期待可控核聚变的出现来改写世界能源的格局。
不过随着全世界可控核聚变领域都陷入了巨大的瓶颈,看不到有任何突破的可能,世人对于秦国太阳的关注度,也已经急速下降了。
如今大部分人都不再关注秦国太阳工程,人们也很难相信,在他们有生之年,能看到可控核聚变实现的那一天。
不过不管外界怎么看,在国家看来,秦国太阳工程,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工程。
国家一直没有减轻对秦国太阳工程的扶持力度,该拨款拨款,该培养人才培养人才。
不过,国家也已经把秦国太阳工程列为百年工程,是国家的百年大计。
就和航空航天一样,眼下不仅没有什么成果,反而要持续的投入。
但是以百年为期,却是一个国家必须需要做的事情。
大部分秦国太阳的参与者,也很理智的认为他们恐怕是无法真正研究出可控核聚变的,能有阶段性的突破,就够吹一辈子。
但是苏木的出现,却为这个原本为期百年的工程,带来了全新的曙光,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虽然苏木的讲课太深奥了,大部分研究员只能听懂三分之一不到,但是院士们基本都听懂了。
听懂了的他们便知道,按照苏木设想的理论,托卡马克装置完全可以完美运行,可控核聚变也可以立即就实现。
苏木带来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单方面的技术突破,而是成熟的可控核聚变技术。
按照苏木的技术资料,可控核聚变的实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唯一有一点难度的,就是把可控核聚变装置给小型化。
像电影里面钢铁侠的方舟反应堆,就是一个小型化的核聚变装置,这种东西一旦诞生,其意义十分重大。
无论是装载在机甲上,还是装载到飞机航母乃至汽车上,对于人类机械续航能力的提升,都是史诗级别的。
丁建国院士感觉自己毕生渴求的东西,已经被苏木给呈现出来了。
虽然丁建国院士的心中略有些遗憾这技术不是自己搞出来的,但不妨碍丁建国院士对苏木心服口服。
丁建国的脾气就是这么直率,看不起民科归看不起民科,一旦知道对方有真本事,哪怕对方的年龄都能当自己儿子,丁建国也会执学生之礼,向对方请教。
他身体力行的诠释了孔夫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
一路上,丁建国就把自己当成了苏木的学生,不断向苏木请教更加细节的问题。
“小型化是需要纳米技术成熟对吗?”
“制造稳定的等离子力场,是要加入新元素吗?”
“合成新元素的公式,这一块我还是有些不太理解,您能解释一下吗?”
丁建国院士没有浪费一点时间,哪怕在旅途中,也屡屡向苏木发问。
而苏木对于可控核聚变的知识,是系统直接灌输到大脑里的,掌握的不要太详细。对于可控核聚变的每一个环节,苏木都清清楚楚,也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毫无疑问,苏木的表现,大大的震慑了丁建国团队的众人。众人心道他们已经是秦国最懂核聚变的一批人,但是他们在苏木的面前,却如同初学乍练的小学生,苏木这是“学究天人”啊!
无形之中,他们对苏木更加尊重了,本来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是丁建国院士,但是现在苏木已经取代了丁建国院士,成为他们团队的灵魂人物了。
到了秦国太阳工程研究所后,苏木更是直接接替了丁建国的位置,开始发号施令。
“丁院士,你去转换线程,关键原理,你应该都掌握了吧?”
“李卓院士,你是材料领域的专家,合成新元素的工作,我就交给你了。一个小时之内,我要见到成品!”
“孙院士,调试超级电脑的工作,由你来完成!”
苏木不停的发号施令。
这些院士,被苏木指挥的团团转。但是他们却心甘情愿的听从苏木的命令,因为苏木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而他们最服的,就是有真本事的人。
张华至此,已经彻底不言不语,他与苏木层次差距太大。他的导师李卓院士,都被苏木指挥来指挥去,他在苏木的面前,屁都不是。
他甚至心里有些恐惧,生怕苏木因为刚才的事情难为他。毕竟以苏木现在在丁建国团队无上的地位,苏木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让张华滚回家种红薯。
好在苏木并没有那种低级趣味,张华这种小角色,不过是个小小的插曲,并不被苏木放在眼中。
苏木的心中,有着更大的宏图。
他心心念念的,是全人类的命运,可没有功夫,去惦记小角色。
秦国太阳工程研究所,从事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而丁建国院士主持秦国太阳工程,也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
这就让秦国太阳工程研究所,有了成熟而稳健的科研团队,苏木的意志,能被他们百分之百的执行。
一个好的船长,也需要执行力比较高的船员,科研工作比开船更加复杂,许多技术,纵然有成熟的技术资料,可若没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去执行,却也是不行的。
而秦国的聚变团队,放在全世界来说,都是超一流的团队。只有欧洲共同体的团队和赵国的团队,才可以与秦国的聚变团队相提并论。
若是没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团队的话,苏木哪怕拿出核聚变技术,要真正实现,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而丁建国团队存在的意义,就是拿出成熟的配套体系,熟练的工作人员,直接节省几年都时间。
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现阶段,苏木就是与外星人抢时间,是全方位的争分夺秒。
从丁建国团队这方面,就可以看出秦国高层的高瞻远瞩,要知道,有许多国家见核聚变是个无底洞,都不愿意向这个项目投入呢!
第90章 高层见证,苏木点火
秦国能够持续不断的投入,才有了眼下可以一日成功的奇迹!
打个比喻说,秦国之前的投入,就是在画一条龙的身躯鳞片,画的栩栩如生。
而苏木就相当于是画龙点睛,直接为这条龙注入灵魂。苏木固然是关键,但是若没有之前画好的龙,苏木就得从头画龙。
这需要漫长的时间。
如果没有外星人的入侵,花几年时间搞好核聚变,也已经是进步神速了。毕竟大部分国家,连可控核聚变的影子都看不到。
可现在外星人的威胁近在咫尺,人类最缺乏的就是时间,国家之前对核聚变项目持续的投入,就为人类争取了时间。
这的确是高瞻远瞩的行为!
在苏木的指导下,整个秦国太阳工程开始流程的运行。
秦国核聚变用的是托卡马克装置,只不过欠缺了一些关键的步骤而已,整体思路是正确的。
这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而苏木只要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添加东西,就可以了。
这让苏木与丁建国团队的工作效率,都高效的不可思议。
仅仅用了三个小时,对于托卡马克装置的一切改进,都完成了!
丁建国院士等人忙的是满头大汗,却一个个又是精神百倍,并不觉得疲倦。
他们的疲倦,是身体上是疲倦,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是无比亢奋。
他们追求了一生的理想,足以改写人类历史的可控核聚变,就要在今天诞生了!
试问他们怎么能够不激动?
试问他们怎么能够不亢奋?
试问他们怎么能够不精神?
众人都很有精神,看着苏木,目光之中,都是对苏木的无限崇敬。
他们认为,他们做的不过是一些微小的工作,而苏木,才是创造性与突破性的天才!
科学是需要天才的!
一个天才,比一万个庸才都重要!
人类的历史,一直都在证明这一点。
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能够把人类的科学,起码推动一百年!
如今苏木为人类带来了核聚变之光,那么苏木的历史地位,将不亚于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那种以一己之力推动科学进步百年以上的天降猛男!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点火的荣耀,就属于您了,苏木先生。”丁建国一脸认真的对苏木说。
“既然如此……”
苏木正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外面却传来了一阵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