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霸权 第51节

  哈哈哈哈~

  会议室里众人哄笑,而后纷纷鼓掌。

  大家感觉越来越喜欢听罗佳的战前会议了,或许知识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吧,不知不觉中,罗佳已经变的越来越自信,同时还不乏一些引人发笑的小幽默。

  罗佳等大家的笑声停止,又拿出第三块白板,在上面书写。

  “第三大原材料是电解液,也就是六氟磷酸锂,开始分析之前,我先和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在2011年之前,六氟磷酸锂的价格,高达三十四万元每吨,而今年的价格,却只有八万元每吨,不长的时间内,价格腰斩再腰斩,一路暴跌到原先价格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五。”

  “为什么呢?”

  “因为垄断被打破了!”

  “2011年之前,霓虹瑞星化工,森田化工,关东电化,垄断全球市场,我们每从他们那里买一吨六氟磷酸锂,他们就能拿到百分之八十净利润!”

  “可是当我国厂家造出六氟磷酸锂之后才明白,原来这个东西,每吨卖八万元还有的赚,这就是技术垄断的代价!”

  众人唏嘘不已,同样的事情大家都有不少耳闻,因为缺少技术,这些年支付的学费实在太惊人了,科研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罗佳在白板上写下几家企业的名字,“现在的市场格局是,我国的多氟多全球第一,霓虹森田第二,霓虹瑞星第三,我国天赐和必康分列第四和第五。”

  “所以我们的锂电池项目,将会直接采购国内厂家的电解液。”

  随后,罗佳拿起第四块白板,表情也忽然变的严肃了起来。

  “锂电池四大原材料中,最后一个是隔膜。”

  “和之前三大原材料不同,这个行业依然被巨头统治,霓虹旭化成在收购了美国CELGARD之后,形成了全球最强的隔膜制造集团,追随者是霓虹东燃,霓虹宇部,韩国SK。”

  “我国有三家主要企业参与竞争,分别是星源,中科,金辉,其中星源和川大合作,是国内唯一掌握拉伸致孔法和相分离法,两种制膜工艺的厂家,根据今年的数据,他们已经是全球第四大玩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但是很可惜,我们对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隔膜厚度为7微米,而我们要力争将隔膜的厚度,压缩到3微米以下,毕竟隔膜是保证锂电池安全性的重要材料,我们绝不能拿安全开玩笑,另外,隔膜材料的厚度和重量,也会决定一颗电池的最重要参数,能量密度。”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要对隔膜上游材料,PP和PE,进行深度研究,要对制造隔膜的设备,主要是模温机,进行深度研究和发展。”

  罗佳说着自己的要求和设想,众人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

  前面三大原材料,国内都有成熟的制造体系,令大家产生了一种造锂电池很容易的错觉。

  从隔膜开始,研发难度爆炸性急剧增加!

  会议室里那些搞材料的,搞机械的,搞化学,研究热力的专家们,纷纷感到呼吸局促,心脏跳的越来越快。

  不愧是科技业之血啊,想造好这颗小小的锂电池,真他妈太难了!

  罗佳的语速越来越快,他又拿出了第五块白板,第六块白板,第七块白板,第八块白板!

  “解决了隔膜的问题,依然还有更多问题在等着我们。”罗佳严肃的说,“除了合金材质硬包装之外,工业用锂电池还需要采取软包装,但是工业软包所用的铝塑膜,目前被巨头统治,我国自产铝塑膜,只占全球百分之七。”

  “霓虹DNP,霓虹昭和电工,霓虹凸版印刷,霓虹栗村,垄断全球铝塑膜行业,我们要开发铝塑成膜工艺,开发相应的机台。”

  “此外,还有卷绕机,到极片分切机,再到焊接卷绕一体机,电极叠片机,组装机,四合一成型机,这些专用机械设备,一个不差,我们全部都要攻克!”

  罗佳声音激昂了起来,然而会议室里却早已雅雀无声。

  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即便是各个行业的顶级精英,他们此刻也有点被吓到了。

  百姓们总觉得,一颗小小的锂电池,里面没什么技术含量。

  可听了罗佳的深度调查研究之后,大家都要崩溃了!

  想随便造一造,的确没什么难度。

  但要想把锂电池造好,挑战全球霸主松下,就要花数不清的钱,投入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顶尖研发小组!

  这大概就是科技业的魅力吧,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一个不起眼的科技产品背后,隐藏着多么惊人的投入,消耗了多少研发人员的心血。

  罗佳耸了耸肩,“现在你们明白了吧,我为什么说锂电池这个项目是块硬骨头,因为它真的很硬,想啃下来,绝不容易。”

  “而且,这只是B计划,由于电池这个项目实在太重要了,关系到全人类的未来,所以,公司将首次开启双线作战方案!”

  说完,罗佳又拿出了今天的第九块白板!

  开始飞快的书写。

  而看到罗佳写在白板上的内容之后,所有人同时脸色大变。

第81章 星辰第二期

  罗佳用墨水笔在白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全固态电解质,高离子导电性,低电子导电性。”

  等罗佳停笔那一刻,会议室里顿时沸腾了。

  原来,罗佳的A计划是做全固态电池!

  什么是全固态电池呢?

  简单来说,就是用固体电解质,代替不稳定的电解液。

  全固态电池好处很多,否则罗佳也不会把它作为公司的首要计划。

  这个项目如果实现的话,首先电池能量密度会增加至少三倍,过去手机一天一冲,换成全固态电池的话,三天充一次就可以了。

  其他特性还有,彻底解决安全隐患,高循环次数,超薄组装,可弯曲等等。

  目前在做全固态电池的主要是国家队,美国国家实验室有一个超级五百计划,要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制造出能量密度超过500WH每千克的固态电池,据传,超级五百计划已经即将进入收尾阶段。

  霓虹,韩国,德国,也都有相应的研究,考虑到电池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他们投入不计其数的资金和专家,都想在未来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一方霸主。

  罗佳拿星辰科技的体量,去怼美国国家实验室,确实有点疯狂,但科技界最强硬汉天团也不是白给的。

  在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会议室里爆发出钢铁直男们疯狂的呼喊。

  困难永远会有,不要怂,干就是了!

  ......

  十月,星辰科技结束显示项目后,正式进军储能电池领域。

  硬件军团又变的非常忙碌,在光刻胶项目还未完工的情况下,又同时开启电池领域双线作战,A计划主攻下一代全固态电池,B计划改良现有的三元锂电。

  罗佳这次的选择很务实,三元锂电和LCD屏幕一样,都是已经面世很久的技术,在原有技术上进行改良,难度远低于重新打造革命性的新产品。

  两套方案只要有任何一套成功,都足以令星辰科技具备挑战霸主松下的实力。

  星辰科技进军电池领域,会不会引发一场新能源风暴,目前还不知道,但在全球学术界,这次是真的爆了。

  十月中旬,星辰期刊第二期正式发行,迅速宛如一场飓风,横扫整个世界。

  星辰创刊号由于准备不足,只印刷了一万本,被全球学术界疯抢。

  负责这个项目的沙展和顾鹏东,不得不紧急加印两次,足足印刷了十六万本,才勉强满足国内外研究机构,以及普通科学爱好者们的需求。

  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期刊,竟然卖了十六万本!

  这绝对是创造了纪录,而且按照每本四十八元售价,成本不足十元来算,出版部当期就实现了几百万元盈利...

  一本综合性学术期刊,居然不仅不赔钱,每个月还能赚几百万,也算一个小小的奇迹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购买者都是为了看懂里面的论文,很多人纯粹是抱着支持或者收藏的态度,买回家之后便束之高阁。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出版部将星辰第二期,做成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国内售价依然是四十八元,境外售价则定为四十八美元,接受维萨或者万事达信用卡支付。

  结果星辰第二期,又卖出接近二十万份,出版部一算账,盈利高达一千五百万元!

  沙展和顾鹏东兴奋的都快疯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星辰期刊竟然成了一门大生意。

  现在提起纯中文期刊星辰,全球学术界就没有不知道的,其知名度完全可以和自然,细胞,这类老牌学术期刊媲美。

  星辰期刊的横空出世,对全球学术界的影响真是太大了,无数知名学者泪流满面,华夏大地终于有了和自然齐名的顶级学术期刊,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啊!

  沙展和罗佳商量了一下,决定除了在公司内部征稿之外,开始面向全球征集一流稿件,一旦被星辰期刊采用,给予发稿人丰厚回报,相当于把星辰期刊挣的钱,再花出去。

  罗佳没打算靠期刊赚钱,他直接拍板决定,任何学术论文一旦被星辰采用,一百万元稿费起步,上不封顶!

  这个消息传出后,立即在学术圈引发巨大轰动。

  不了解学术期刊的朋友或许不太清楚,由于销量太低,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多数是没有稿费的,反而要根据占用页面的多少,支付版面费用,倒贴钱给出版社。

  罗佳现在铁了心,要把星辰打造成全球学术期刊领域的航空母舰,所以不惜重金约稿,华夏学术界可以发,境外同样来者不拒,唯一的条件是,你要把论文翻译成中文。

  期刊征稿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所有搞件都需要审核,万一把抄袭的作品刊登出去,会直接影响期刊的声誉。

  好在沙展在学术界朋友不少,他找来很多国内知名学者,组成了一个联合审稿团,所有投稿需要前后三次审核,最终由审稿团全票通过,才能在星辰期刊发表。

  虽然这样会导致审稿团工作量倍增,但学者们对此毫无怨言。

  毕竟,这是华夏第一本真正位列全球顶级的学术期刊,而且还是纯中文版,星辰的意义,相当于在全球学术界,引爆了一颗核弹!

  在一次京城举办的高级学术研讨会上,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举着一本封面为银河全景图的星辰杂志,用颤抖的嗓音宣称,“从现在开始,发达国家的学术霸权,被彻底打破了!”

  ......

  瑞典,斯德哥尔摩。

  西古德森先生在支付了九十六美元,购买星辰创刊号和星辰第二期的电子版之后,他的内心终于得到了平静,不用再承受阅读盗版的良心谴责。

  日复一日,西古德森先生坐在计算机跟前,期待着论文翻译版的出炉。

  毕竟星辰是全中文期刊,西古德森先生完全看不懂那些方块字,他为此焦急上火,懊恼自己年轻的时候为什么选修法语,而不是中文。

  等着看翻译的论文,就好像在起点中文网等待小说更新,只不过过程更加痛苦而漫长。

  论文翻译要十分严谨,涉及大量专业术语,进度缓慢。

  每当有一篇论文翻译完成,西古德森先生总能兴奋好一阵子,随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两个月来,被翻译问题折磨的何止是西古德森先生一人,全球学术界都在承受着不懂中文之苦。

  而来自华夏的教授和学者,则被学术界奉为上宾,因为那些神奇的方块字,只有他们才能翻译。

  西古德森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了,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了中文培训。

  他的老师是一名工程师,名叫高贺祥。

  自从吉利汽车收购了瑞典沃尔沃汽车之后,高工程师就从华夏来到斯德哥尔摩,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和瑞典语。

  当第一天课程结束的时候,高贺祥送给西古德森先生一副自己写的毛笔字,洋洋洒洒一大篇,滕王阁序。

  西古德森先生望着那些龙飞凤舞的神奇文字,感到莫名惊诧,仿佛这篇文章里,蕴含着某种强大的力量。

  “高先生,请问,我什么时候才能读懂这篇汉字?”西古德森先生认真的问。

  高贺祥笑了起来。

  “您想读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很抱歉,西古德森先生,虽然您是一位令人敬重的老先生,但您恐怕永远也没有办法读懂。”

第82章 立冬(修)

  进入十一月初,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越过边境,向华夏大地挺进。

  罗佳决定趁着寒流到来之前,带机器人出海转一圈。

首节上一节51/4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