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
马蹄声在南阳边界响起。
这里现在已经是杨端和与白亦非对峙的分界线了,韩非想要穿过这里去往秦国,自然需要先来见一见白亦非。
“九公子为国舍身,本侯佩服。”
白亦非还是那一身猩红血衣,语气阴柔。
“将军为国屏障,也是辛苦。”
相对来说,韩非对于白亦非的观感还稍微好上那么一点,毕竟现在只有他一个人是在真正对抗着秦军的。
“那么九公子是否需要一场送行宴?”
“多些将军好意,但是不必了,我还是直接去对面吃接风宴吧!”
韩非苦中作乐般地笑了笑。
随着白亦非的指示,韩军营寨的大门缓缓打开了一条缝隙,韩非单人独骑向着对面的重甲军兵营行去。
“报~将军,营外有一个说自己叫韩非的男子求见!”
正在中军大帐里研究南阳现状的杨端和停下了动作。
“韩非?”
他想起了出征之前,秦王秘密交代的一个任务。
“竟然能被大王如此看重,不惜发生国战也要得到的贤才,我倒要看看他是个什么模样!”
杨端和好奇心起,挥手说道:“把他带到这里来见我,注意要尊敬一些。”
韩非被接进了中军大帐,孤身处于敌营的他非但没有丝毫胆怯和紧张,反而在跟杨端和见礼之后,就开始饶有兴致地四处打量。
突然,他看到杨端和的桌案上放着几卷竹简,看名字有《南阳地理志》、《税收账册》等字样,出声试探道:
“将军对南阳之地如此上心,真乃是我韩国之幸。”
他这是在试探秦国的真正意图,韩非总觉得以那位年轻秦王的气魄,应该不至于做出以战争胁迫韩国交出自己的意思。
而且如果秦军是为了捞一票就跑的话,主将也不会有心情过多了解南阳的事物。
“韩国?呵呵,九公子可知我秦军为何能够如此顺利地攻下南阳?”
杨端和戏谑道。
“自然是将军用兵如神,秦军精锐难当了。”
韩非吹捧道。
“呵呵,这么说也没错,因为南阳早已饿殍满地,军心浮动了。南阳饥荒之事,九公子不会不知吧?”
“南阳饥荒?”
韩非心中一惊,这件事情他当然知道,四哥韩宇还曾专门为此来求过他,本来他也打算以此为跳板进军朝堂的,只是没想到这饥荒之惨烈已经到了如此程度。
“饥荒我自然知晓,不瞒将军说,此前韩非就已经在筹措赈灾粮食了,还望将军早日退兵,让我等开始救济。”
不管怎么样,韩非还是要为韩国考虑的,南阳作为产量重镇,本身面积也不小,这里一旦有失,韩国的国力恐怕会直接折损三分之一,实在是不可承受之痛啊!
“这九公子说晚了,本将军之前不忍见南阳百姓如此凄苦,已经拨出了部分粮草救济,吃了我秦国的粮食,自然也就是我大秦的子民,这韩国之说,不提也罢。”
杨端和这明显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他哪里有那么多粮食去救济灾民啊,还不都是从翡翠山庄缴获的。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问题,既然是秦军的缴获,那自然就是秦国的东西。
“这”
韩非一时语塞,他想起了之前韩宇的猜测,怀疑南阳之灾本就是姬无夜一手策划的。
韩国的大将军不惜牺牲国人来攫取自己的利益,而秦国的将军却愿意为了这些临时的百姓开仓放粮,高下立判。
韩非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再开口索要南阳,或许他们在秦国会有更好的生活吧!
“将军仁义!”
他对着杨端和拱手一礼,语气很是认真。
“九公子客气了,一路行来想必也有些困乏,不若先在营中休息一晚,明日我再派遣人手护送公子前往咸阳?”
杨端和建议道。
“有劳了。”
韩非离开新郑的时候,明面上虽然没什么人送行,但是暗地里观察的目光却并不少。
韩王、姬无夜、张开地、韩宇等等,他们各有各的目的,但是无一例外都希望韩非离开韩国。
而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姬无夜只是单纯的想要弄走一个跟自己作对的人,所以韩非离开的当天他就在府中庆祝了一番,毫不掩饰自己的幸灾乐祸。
而韩王等人不同,他们更多的还是希望韩非的离去能给韩国带来更大的利益。比如就近来说,能不能促使秦国撤军归还南阳,就是他们关心的重中之重。
“唉,白亦非有消息传回来,说老九已经进入秦军大营了。”
韩王手里捏着前线白亦非传回来的战报,语气很是复杂。
“那就要恭喜大王了,以九公子的口才,说服秦王退兵易如反掌。”
姬无夜立刻开始恶意满满地吹捧韩非。
“大将军此言差矣,九公子固然有才,但在这种大事也未必能说得上话,王上还需小心戒备啊!”张开地的发言依旧谨慎。
“唉”
韩王看着台阶下面一直在针锋相对的两位国之柱石,只感觉一阵头疼。
“算了,我们现在也就只能等消息罢了,希望老九能成功吧!”
他们还不知道,被他们给予厚望的韩非已经不准备帮韩国要回南阳了。
咸阳。
秦国都城。
虽然是当今第一强国的首都,但是咸阳的繁华程度看起来似乎还有些不如新郑,至少这里没有那么多纸醉金迷的销金窟。
韩非此时的身份虽然不像是一般质子那么低微,但是作为被秦王点名要过来的人,他在面见嬴政之前,却也没有那么多的自由。今后他在秦国的身份,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全都要看这一次面见秦王的结果。
就像是高考一样,是复制昌平君的剧本,走上秦国巅峰,还是想未来的燕丹那样被幽禁,全看这一局的表现了。
咸阳宫中。
嬴政对于韩非的到来还是非常的欣喜的,自从看过了韩非所著的《五蠹》、《孤愤》等文章之后,他就认定韩非就是他的商鞅。就像是当年商君为秦孝公铸造出一柄诸侯之剑一样,他的天子之剑也需要一个铸剑人,而那个人非韩非莫属!
“先生终于来了,自从新郑一别,先生的话语时时响在寡人的耳边,只恨当时时间紧迫,不能与先生畅谈。如今先生终于可以常伴寡人左右,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啊!”
“王上谬赞了。”
韩非谦逊一礼。
此时此地,与当时新郑的竹林小院不同。
那个时候,相谈的是尚公子和韩非,而如今相对的两人是秦王和韩国九公子。
所以无论如何,两人之间也不可能回到当时无拘无束的畅谈中去了,身份地位的差别,强国对弱国的压迫,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促使韩非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态度。
除非他真的不在乎韩国的存亡。
只要他还心有顾忌,那么为了能帮得上韩国,他就必须要奋力往上爬,就必须讨好嬴政。
这个讨好并不是说要多么卑微,只是不能像朋友一样心无顾忌,口无遮拦,谨言慎行的结果就是真心会被深深地埋藏起来。
这也是韩非与商鞅最大的不同。
他们虽然都是法家的杰出代表,但是商鞅只是一个单纯的法家理想主义者,而韩非却还是韩国的九公子。
最悲剧的就是,他出身的韩国无力给予他真正的支撑,而他也挣脱不了自己出身的束缚。
身在秦营心在韩,这就是韩非最真实的写照。
每当他距离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秦国也就会更加强大一分。而秦国越强大,身为秦国东出的第一个障碍的韩国,处境就越危险。
最让人无奈的是,就算他什么都不做,韩国照样也会在并不遥远的未来面对灭亡的危机。
这种不做就是等死,但是多做又可能会加速死亡的处境,就是韩非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寡人之前就说过,要用一柄天子之剑扫八荒,一天下,只是唯缺一名铸剑之人。”
嬴政从台阶上下来,走到韩非的面前,伸手握住了韩非的手掌,目光真挚地问道:
“先生可愿意成为寡人的铸剑人,为寡人铸造这柄天子之剑?”
第341章 罗网新主(二合一)
嬴政已经是第二次这么问了,韩非还能说什么呢?
毕竟来都来了
于是乎,就在当天,秦国就新上任了一位廷尉正。
廷尉正,九卿之一廷尉的下属副官,协助廷尉管理全国的司法刑狱案件以及律法制定,位高权重,尤其是在目前廷尉一职空悬的时候,韩非虽无九卿之名,却能行九卿之实。
而李斯很不幸的又输给了韩非一筹,成了他的下属,被任命为廷尉右监。
这也不难理解,首先韩非出身高,其次他虽然暂时对秦国没有功绩,但是写的文章很有水平,名声在外。
而李斯就不一样了,他虽然比韩非早一些投靠嬴政,但是除了帮忙拉拢一下冯去疾之外,也是毫无建树,再加上他还是韩非的师弟,所以就被排在了后面。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目前秦国最引人瞩目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打下了原本属于韩国的南阳之地,扩充了疆土;第二件就是吕不韦被罢免了右相的官职,昌平君顶上,而左相的位置却由原本吕不韦麾下的冯去疾担任。
第一件事毫无疑问是大好事,秦国越强盛,他们这些秦国的官员也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但是第二件事就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虽说这吕不韦是倒了,但是吕党似乎并没有分崩离析,而是重新选了一个代言人,又重新杀回了权力顶层。
一时之间,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秦王到底是怎么想的,包括昌文君。
“兄长,你说陛下在想些什么?你我兄弟好不容易帮他扳倒了吕不韦,结果呢?你这左相升右相区别也不大,而我带兵不让带,左相也不给我,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昌平君府邸之中,昌文君正一脸愤怒地发泄着自己的这些日子以来积蓄的怨气。
“慎言!”
昌平君眉头一皱,低声喝止了昌文君的不敬之言,沉吟道:
“大王恐怕是不愿意看到朝中再出现一个吕不韦式的人了,这才从方方面面限制你我。”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大哥,不能就这么算了吧?”昌文君不甘心。
“唉,大王棋快一手,我们还在等着吕不韦倒台之后再着手收拢他遗留的残余势力,没想到大王却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对策。”
昌平君轻轻一叹,感觉自己好像小觑了这个年轻的秦王。
“如今之计,虽然未必能有多少收获,但我们还是要多去拉拢一些原本吕不韦麾下的人才。无论怎么说,刚刚经历过一次大变,我就不信冯去疾对他们能有多强的掌控力。”
“是,大哥,我马上让人去办。”昌文君点点头。
“还有军中,没有军方的支持,我们的官职再高,也像是空中楼阁一般,会被一戳就破。蒙武、王翦是陛下亲信,不过杨端和与桓齮未必不能尝试着拉拢一下。这一次杨端和立有大功,我们可以帮他争取更好的奖励来试探一下。”
昌平君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自己的计划,昌文君越听眼睛越亮,连连点头。
“最后,是吕不韦手上的一支隐藏在暗影之中的力量——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