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哥开始的万界称雄路 第1262节

不过对此,许秀才心里却并没有任何的多余想法,他反而在笑,笑他自己,确实已是个将死之人了。

人间多少无奈事。

许秀才知道自己今日过来求告陈主簿,本就算是强人所难。

此刻断绝了最后的一分希望以后,便准备回到家去,守着自己的一双儿女,渡过自己此生最后的时光。

眼看着许秀才此刻踉踉跄跄的姿态,陈主簿瞧着心里发堵,他轻叹口气,招呼着管家先将许秀才扶到一旁的座椅上去休息。

“快,快些扶他坐着!”

同时,又朝着外头喊了一声,叫婢女们赶紧送一碗参茶过来。

陈主簿的这些安排,并没能叫许秀才的眼光里现出多少的波动。

陈主簿瞧得无奈,只能冲着许秀才摇头轻叹出声,“贤侄呐,你啊……”

等灌了碗参茶下肚,见许秀才的面色又稍稍恢复了几分红润。

陈主簿这才叹息着冲许秀才问道,“你可还记得本县的李捕头?就是以前衙门里脾气又臭又硬的那个?”

许秀才初时并不清楚陈主簿为何会突然提起早在前年就已因着身体原因辞官不做的李捕头,但等陈主簿说了一阵以后,总算是明白了陈主簿话里的深意。

原来,那位李捕头身上虽只有个捕头的名号,根本就算不得是有品级的朝廷官员,不过就只是县衙里的一个小吏罢了。

但无论这种小小的胥吏在上层人眼里瞧着是多么的没有地位,但在寻常百姓眼中看来,到底也能算是个有身份的官老爷。

却说李捕头家里有个儿子,已经十五六岁的年纪了,算是适龄。

近些时日里正在替他的儿子寻找婚配的人选,还放出了话,说需得是知书达理识字懂事的姑娘,才能进得了他家的家门。

可也不想想,李捕头自己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在读书人的眼里也很难看得起他这样一个小小胥吏,就算谁家里真有适龄的姑娘,以李捕头所提出的那些条件,什么样的好门户嫁不得,偏又非得往他一个胥吏家去,平白惹人耻笑?

陈主簿早前听说这件事时也只是当成玩笑听过便罢,但在此时,他却郑重其事的对李秀才提起了这件事情。

末了,还冲着李秀才问了一句,“我记得你家娇容,该是已有十三岁了?”

沉默多时的许秀才,在听到陈主簿的这声问话以后,总算是出声搭了话,“还有两月十三。”

古人出嫁成亲从来都早,许多姑娘只十一二岁就许了人家。

如许家这样,许娇容已快要到了十三岁的年纪却仍然没有定下个夫家的情况,还是因为许娘子去得早,而许秀才这些年来操劳许多,又实在没有闲工夫来顾及此事的缘故。

已然听陈主簿讲了这么多,许秀才哪里能不明白陈主簿话里的意思?

给许娇容定个亲事,寻个夫家。

这样的话,就算自己去了,看在两家的姻亲关系上,对方也断不会让许娇容与许仙姐弟两个饿死。

短时间里,许秀才当然没法儿立时下定决心。

同陈主簿道了别,有些浑浑噩噩的许秀才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的自己家。

瞧着家中才刚替弟弟洗了衣服,眼下正踩着小凳,在锅灶上煮饭的女儿娇容,再看一眼在院里拿着根树枝,正在地上一笔一划练着字的儿子许仙,许秀才的眼眶登时就变得通红一片。

这是他的儿女,可他这个做父亲的,却终究已没法儿再护持着他们渐渐长大。

早些年里,许秀才也曾与李捕头打过一些交道,知道那人的脾气虽是粗俗,但终究也是个心地良善的好人,在捕头任上,帮过不少的穷苦百姓。

他家儿子,自己前几年也曾见过一次,是个虎头虎脑的小子,随了他爹,有一膀子的好力气。

用力的抿了抿唇,许秀才挪着步子来到厨房边上,示意女儿先放下手头的活计,到自己这边来说话。

“娇容,爹爹且问你一句。”

“你,想要嫁人吗?”

第1251章 月老红线

第1251章

虽说读书人几乎都很难瞧得起李捕头这样一个积年的胥吏,但到底也有那如许秀才一样,混得不怎么如意,且已彻底断绝了科举希望的读书人,还是愿意放下心里那点不切实际的清高骄傲,准备要与李捕头这样一个以往时常被他们称作腌之辈的公门“走狗”,来做一做亲家的。

所以,当许秀才总算下定了决心,在多方打听了李家父子的名声以后,想着要去请动陈主簿来做这个媒人的时候,从陈主簿的口中,他便听到了这样一些绝对算不得好的消息。

而更让许秀才心中忐忑的事,虽然他这里已决心要让女儿嫁去李家,以此来为自己的一对儿女寻一条活路出来,但此事能不能成,迄今为止,却仅仅就只是许秀才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因为那位李捕头的眼光着实是太高了一些,连有个老举人家里的姑娘都没能入得了他的眼,更何况许家的情况相比于其他人,绝对可算是落在了最底层。

莫说许秀才作为一个命不久矣的落第秀才,作为岳家,很难在将来帮到李捕头那儿子太多。

更何况许家的打算,还是要嫁一个送一个,许秀才一旦身死,孤苦无依的年幼许仙,也一定是要住到李家去的。

所以对于许家,李捕头是一万个瞧不上眼。

也就是看在许秀才的手上拿了陈主簿的一纸书信的缘故,李捕头在答应与许秀才谈过了一次以后,更会同意了许秀才的请求,合不合适,不妨让两个孩子先见上一面再说。

如果是正统的读书人,哪里会讲这样的建议出来?

婚姻大事,讲究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只要两方的大人有个定论就好,何必需得去听小孩子的言语?

况且,读书人家的姑娘,更因着需得恪守礼仪,保护名节的缘故,于成亲洞房之前,更是不会与外男相见哪怕一面的。

但许秀才已是个将死之人,些许的名声传言,根本就不会在许秀才的心里再引起哪怕半点的波澜。

对他来讲,能将女儿嫁出去,尤其嫁给如李捕头家这样信重承诺,好讲义气的家庭里,他最后走得也才能更加安心一些。

许秀才却没有想到,李捕头作为一个积年的武夫,虽说想着要给家里添点儿文人的气息,让儿子能从妻子那里受点熏陶,就算做不得诗,写不得文,可总该要能读书,不至于让自己在儿子小时候特意花大价钱送他去读的私塾,完完全全的就成了个无用功。

如果像自己一样,一辈子都被任当成白痴傻子来耍,那他可不敢应下知县老爷的征辟,等儿子成年以后,就将他送到公门里去讨生活。

但是,即便李捕头再怎么心慕读书人的风采,但他自己到底仍是那个在刀头舔血一辈子的退休老捕头,对于礼教,他是一点儿都不看重的。

先前的那许多人家之所以没能得到李捕头的满意,其中很大的一重原因,便是因着自己并不能亲眼见到对方姑娘的模样品性。

首节上一节1262/14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