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927节

林雨湘端着一壶刚烧开的茶水走了过来,给两人倒上。

看着茶杯上袅袅升腾的雾气,许校长顿了顿,笑着开口说道。

“这次我过来打扰,一来是恭喜您当选两院院士,二来还是有一件事情,想征求下您的意见。”

陆舟笑了笑说:“您太客气了,有什么能帮的上忙的地方,通知我一声就可以了。”

“哈哈,那怎么能行!虽说不是什么很麻烦的事情,但你的工作关系到的可是咱们国家的前途和未来,要是因为金大的事情耽误了你的工作,那我可得向全国人民谢罪了!”

开了个有点儿夸张的玩笑,许校长看着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教育部那边来金大巡视,我和教育部的一把手聊了下本科生教育的问题,认为现行的教学制度还存在很大改进的空间。所以我们打算在我们打算在数院、物院等院系的几个重点专业,分别开设一个重点班级,作为对本科生教育改革的试点,重点培养学术型人才!”

对于许校长地说法,陆舟表示认同地点了点头:“本科生教育是得重视,一名学者最先接触到学术这个概念,就是从本科开始。不过重视归重视,咱们也不能矫枉过正了,为了改革而改革,最后除了给学生们增加课程负担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许校长点头道:“你说的这些我们了解,所以才是从试点班级开始搞起。如果试点成功的话,就进行推广,如果不成功,就加以改进!”

“我觉得是可行的,”陆舟笑了笑,“不过这个我好想没什么可帮忙的。”

许校长笑着说道:“怎么会没什么可帮忙的?陆学长可是咱们金大无数学子的榜样啊!我可是听说,当年您在图书馆常坐的那个位置都被学生们给供起来了,到现在还常有人去那儿膜拜!”

陆舟干咳了一声:“您过奖了,那都是学生们弄得行为艺术。”

“不是过奖,我是认真想拜托你,”许校长摆了摆手,郑重地看着陆舟继续说道,“本科阶段的学习,对我来说已经太遥远,对我们教研组的专家来说也太遥远,何况我们当年的条件和现在不同,无论是观念还是经验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关于这批改革试点班级,我希望您能够担任我们教研组的总顾问,这不会占用您太多时间,只需要您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就可以了。”

若是以前的话,陆舟多半还不一定能这么快反应过来。

但现在的话,他一听便明白了许校长请他挂名这个顾问的真正用意。多半是教育部那边还没有完全谈下来,或者说谈的没有那么顺利,把自己的名字带上,在中央那边好办事儿一些。

不过,就算是想通了这一点,陆舟也没多说什么。

这点小事儿对他来说不过是点点头事情,金大这些年无论是在学术领域之内还是学术之外都帮了他不少忙,帮母校做点事情也是应该的。

更何况,对于金大的学子来说,这也是件好事儿就是了。

陆舟笑了笑说道:“小事一桩,那这个总顾问,我就当着好了。”

许校长脸上也旋即露出笑容。

“那我就替金大的学弟学妹们,谢谢陆学长了。”

陆舟干咳了一声说道:“咳,您可别这样,学弟学妹们叫我一声学长没什么,您都要比我大两轮了,就别开这玩笑了吧?”

许校长抿了口茶水,放下茶杯笑着说道:“哈哈,说的也是……对了,说到这个试点班级的事情,我们打算将这批改革试点班级命名为诺贝尔之光班,你觉得怎么样?”

陆舟思忖了片刻,摇了摇头。

“我觉得不妥。”

“哦?”许校长眉毛抬了下,感兴趣问道,“为何?”

“诺贝尔奖是个值得年轻学者去争取的目标,却并不是学术的终点。既然我们打算将这批改革试点班级作为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基地,我不建议给我们的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去灌输这些功力的思想,”顿了顿,陆舟继续说道,“毕竟,我们不是因为诺贝尔或者是菲尔茨,才选择去成为一名学者。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之前,我们应该还有其他更值得珍视的初衷在里面。”

许校长:“那你觉得,应该叫什么比较好?”

陆舟想了想,开口说道。

“青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青年学者是否积极向上,关系着这个国家乃至民族未来五十年,甚至是更遥远的未来。”

“希望我们培养的这些青年,能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等待他们萌发之后,能够成为一名于社会,于科学,于文明,于未来真正有用的人才!”

“因此,我提议,这个试点班,就叫青年之光好了!”

听完陆舟的话之后,许校长沉默了一会儿。

良久之后,他轻声感慨道。

“当今青年学者,恐无二人,有先生这般胸怀。”

说罢,他拍了下大腿,点头说道。

“那就按您说的,就叫青年之光班好了!”

第817章 卸任前要办的大事儿

要说胸怀,其实陆舟自问,自己谈不上有什么特别高大上的抱负。

只是现在的他多少也发现了。

在宇宙的奥秘面前,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

一道算式或者一个猜想,他可以花上一个月甚至数个月的时间,将自己关在十平米的小房间里安安静静地寻找答案,但由无数个问题所堆砌而成的系统性科研工程,早已经不再是某一名学者,甚至于某一单一的学科领域,所能独自承担的任务。

哪怕他能将电推进系统设计的很完美,也无法完美到引擎上的每一颗螺丝钉,而这些必不可少的细节,都是需要有人去做的。

想要看到更遥远的世界,他就必须得依赖那些平凡的普通人的力量。

而作为一名学术带头人,他的职责也早已经不再仅仅只是探索和发现,还有包括了对后来者的引导,等等方方面面的事情。

而与此同时,越是向着知识的边界进发,后者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了……

正如陆舟所预料的那样,在他加入教研组之后不到一个星期,青年之光班的政策便从教育部那边下来了。

作为专门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班级,开设有青年之光班的科系,将从大二开始允许学生报名,并且更具绩点排名择优录取前三十名。

不只是挂了个总顾问的名而已,对于青年之光班的人才培养计划本身,陆舟在其中也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

不管这些意见能起到多少作用,他希望自己的经验多少能够帮助到学弟学妹们一些,至少让他们少走一点点弯路……

教研组的工作虽然占用了陆舟一部分时间,但并没有影响到他在月球轨道施工委员会的工作。

随着十月渐渐走向了尾声,航科集团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经过了无数日月的设计与实践,月球采矿计划的第二个组件,自动化真空电弧熔炼单元,终于在二十多家科研单位的联合攻坚之下,最终从图纸变成了现实。

随着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点火发射,真空电弧熔炼单元被送到了国际空间站的货舱,由鹊桥号转移送完了地月转移轨道。

首节上一节927/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