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766节

犹豫了片刻,他试探着开口问道。

“这个赌约并没有白纸黑字的合同,只是会议笔录上的口头约定……要不我去和两边商量一下,各退一步,把这个赌局给取消了?”

听到秘书的建议,部长笑了笑,摇头道。

“不必这么做。”

不必这么做?

可不是你自己说的这事儿做的不妥吗?

秘书有点儿懵逼。

不过虽然这会儿他不知道该如何时候,但在部门里混迹这么久的经验却告诉他,如果摸不准领导怎么想的,最好便是闭上嘴不说话。

看了眼陷入沉默的秘书,部长继续说道。

“小李这事儿做的不太对,但也不算有错,学术上的争论就交给他们这些专家去争论就够了,等争出个所以然来,我们从中择优便可。”

“您的意思是不管他们?”

“那也不是,”部长摇了摇头,寻思了一会儿,继续说道,“比起航天集团的体量,星空科技还是太弱了,公平起见我们还是得拉陆教授一把。”

以陆教授的影响力,他倒也不担心航天集团那边耍小聪明。

双方在技术领域公平竞争,反而能够相互促进。

最关键的是,无论是谁赢了,他们都不亏……

想到这里,部长的嘴角不禁翘起了一丝笑容。

这航天集团的安逸日子过的太久了,给他们一点压力也好。

秘书瞬间会意,立刻问道:“您打算怎么帮?”

思索了一会儿,部长开口继续说道。

“联系一下空军装备部那边好了,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

“航天飞机和电推进系统我不是很懂,你也不是很懂。”

“究竟值不得不发展……”

“还是得专家说了算!”

……

对于陆舟提出的合作研发的提议,邹院士自然是举双手欢迎。

金陵高等研究院的计算材料研究所,在材料学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声名远扬。其无论实验设施、器械的条件水平,还是研究员的职业素养,在世界范围内都能排在一流。

更不要说在可控聚变工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更是让哈工大和震旦大学这边没有拒绝的理由。

而且抛开这些硬件条件不谈,能够有一名诺贝尔奖大佬参与到项目中,无论是来自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的支持,都会比单独一名院士担任学术带头人,都要强上不少。

带着和哈工大这边签订的合作研发协议,陆舟次日便坐上了返回金陵的飞机。在返程的途中,他便将课题的相关信息发了回去,并对各研究团队的任务进行了分配。

总的来说,金陵高等研究院这边参与的课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神经接口”,一个是“仿生学骨骼”。

前者由计算材料研究所和年初成立的信息工程研究所共同负责,在优先级上与一年前开题的“碳基芯片”项目并列。后者则是与哈工大的合作项目,主要是计算材料研究所这边负责接触,优先级排在“锂空气电池”之后。

至于像是机械臂中用到的伺服电机、神经电信号处理等等项目,金陵高等研究院这边暂时还没有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人才储备,陆舟也就没有瞎凑热闹了。

这些技术虽然同样重要,但并不足以引起他的兴趣。

课题这么多,总不能什么都揽到自己身上吧?

就算其它人没意见,他也得累死了。

当然,无论对这些项目多么感兴趣,他现阶段的精力主要还是得放在航天上。

航班在金陵市机场降落之后,陆舟甚至连家都没回一趟,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航天飞机装配中心,找到了这里的负责人候光。

在见到这位瘦削的总工程师兼厂长之后,陆舟正准备开口,他便抢先一步开口了。

“那个赌约的事情我已经听陈总说过了。”

“……已经知道了就好,那也省的我说明了,”略微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陆舟在心中默默感谢了一下学姐,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时间紧迫,我知道这任务很困难,但这关系到我们的项目能否继续走下去。我希望你们能再加把劲,争取在明年一月之前完成样机。”

“明年一月之前吗?”候光面露难色,但还是勉强点了下头,“我尽量。”

这个任务虽然艰巨,但并非无法完成。

毕竟那套生产设备的加工能力他是见过的。

而且现在最关键的发动机和功能设备都已经解决,其余的技术也有863计划的技术储备可供参考,只要解决了几个关键的问题,造一台样机出来问题不大。

顶多……

这段时间就在这办公室里打地铺好了!

候光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同时开口说道。

“还有一件事情。”

陆舟:“什么事?”

“我们还缺一名测试样机的航天员,”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候光继续补充道,“当然……需要操作的东西有点多,两个的话就更好了。”

一听到航天员,陆舟顿时一拍脑袋。

“我差点把这事儿给忘了……行,这件事情我会想办法解决,应该不是特别急吧?”

候光想了想说:“急倒是不急,但尽量在一个月之内吧。”

一个月之内吗?

首节上一节766/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