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75节

“燕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我的目标是燕大工商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2模式?厉害了,那读出来岂不是有两本学位证。”

陈玉珊得意笑道:“哼哼,学姐厉害吧?”

虽然知道这句“厉害了”多半是友善的敷衍,但被一个超级学霸这么夸奖,她还是很开心的。

陆舟:“厉害厉害,可是你的数学没问题吗?”

出国留学到还好说,无论是“1+2”还是“1+1”或者“2+2”,一般一本院校都有这种和国外院校的合作项目。自费的话绩点不是太差一般都能申请上,名额稀少、申请条件苛刻的那都是公费留学。

留学暂且不提,燕大的工商院,只怕没那么好考吧?

听到陆舟又在鄙视她的数学成绩,陈玉珊顿时不乐意了,争辩道:“我的数学不差好不好?最多,就是刚捡起来的时候,有些知识点忘了那么一丢丢。”

看着她着急争辩的样子,陆舟乐了,脱口而出:“那我考考你,在L为简单光滑闭曲线的情况下,柯西积分的性质有哪些?”

陈玉珊一脸无语。

“……我数学书读的少,你可别骗我,这是复变的内容吧!我们又不考这些。”

咦?

好像还真是?

陆舟轻咳了声,不好意思道:“咳咳,失误了,等我想想换个题目。”

陈玉珊捂住了耳朵:“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反正我高数已经搞定了!It’s-enough!!!”

看着反应如此之大的陈玉珊,把陆舟给吓了一跳,心说就随便聊聊天,你不听就算了,我又没强迫你非要听,至于这么大反应吗?

怪容易让人误会的。

坐旁边一桌的情侣,齐齐向这边投来了匪夷所思的视线。

女生:“学霸们谈恋爱,都是这个画风吗?”

男生:“不,大概是学霸和学渣谈恋爱的画风吧……有点诡异。”

女生忽然眼睛一亮:“等等,那位大佬……莫非是数院的陆舟?”

男生侧目看了一眼,惊了:“握草,还真是!可怕……那,那就不是学霸和学渣谈恋爱的画风了,大概是学神和学渣之间的画风了。”

女生两手拖着下巴,轻声感慨:“人神恋吗?被你这么一说,反而有点浪漫了呢。”

陆舟:“……”

你这话什么意思?

单身狗就不能来星巴克了吗?

又没吃你家大米!

同样听到了邻桌失礼的对话,陈玉珊胀红了脸,咬着银牙,气愤地小声嘀咕了句:“我不是学渣好不好,GPA4.7,很强的好不好!可恶!”

……

晚上,回到学校。

放松了一下午的陆舟,感觉心情无比舒畅,连寝室都没回去,背着电脑去了图书馆。

这次物院的科研项目,让他对碳元素簇的材料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他发现利用数学工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时候,这种兴趣便尤为强烈了。

就仿佛一座未经开采的金矿,就这么毫无防备地摆在他的面前。

陆舟索性便从知网下了一堆文献在电脑上,结合工具书啃了起来。

这一刻,他总算是理解了系统的苦心,和那句“脑子太空了,多读点书吧”到底是为什么。

如果不是因为暑假时系统列给他的那一长串书单,此时此刻的他,想把这些东西看懂还真没那么简单,更别提那些储存在系统数据库中的黑科技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陆舟基本上都是往返在图书馆与寝室之间。

当然了,实验室那边有新的样品出来,需要他帮忙对采集到的数据做分析,他还是会过去帮忙的。

自从上次那篇论文之后,钱忠明和刘波两个研究僧,便对他这个小师弟佩服的五体投地。

每次陆舟来帮他们对傅里叶红外光谱数据作分析的时候,他们脸上都是一副“大佬这边请”、“大佬请坐”、“大佬喝茶”的表情,搞的陆舟怪不好意思的。

偶尔不是特别忙的时候,陆舟还会和钱师兄讨论些碳纳米管材料方面的事情。

也正是在讨论那些学术问题的时候,陆舟才发现这货简直是个“设备控”,

只要一聊到实验室的那些尖端设备,平时话不怎么多的他,嘴巴便是停不下来,恨不得连放实验设备的桌子都侃侃而谈一番。

也是拜他所赐,陆舟才有机会接触到那些平时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的,造价昂贵的实验设备。

比如,隔壁实验室那台刚搬来不久的,用来制备碳纳米管的CVD真空气氛管式炉,整个研究所用到的碳纳米管几乎的都是这玩意儿弄出来的,据说就这么一台大家伙的进口价得上十万,而且还是欧元。

不只是碳纳米管的生产设备,还有给碳纳米管做表面修饰的设备,最贵的那个甚至都能赶的上金陵市的房价了。

每次听钱师兄吹牛的时候,陆舟心中也是不禁感慨。

科研这东西,还真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在得知陆舟对碳纳米管的制备感兴趣之后,钱师兄也算是投桃报李,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到“产物中碳纳米管的提纯”这一整套流程,都带着他上机操作了一回。

也正是因此,陆舟才算是有机会见到,自己研究了大半个月的东西,究竟长得什么样子。

当然,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见到的。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月底。

终于,在这十一月的最后一天,从老校区的实验室,传来了一条喜讯……

第一百章 结题!

当接到李荣恩教授电话的时候,陆舟正在食堂吃面,脑袋里还在想着刚才看的那篇从《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上翻到的关于石墨烯半电子迁移率理论计算的文献。

“咳咳,陆舟同学啊。”

“什么事?”

“你的那篇论文,可以发表了。”

“哦哦。”

“我的意思是,我们的课题,已经正式提交结题报告,送往上级部门申请结题了!”

“……?!”

终于回过神来,陆舟忽然噌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把坐在邻桌吃饭的一对情侣吓了一跳。

深呼吸了一口气,换了之手握着手机,陆舟用激动而颤抖的语气,问:“我们……成功了!?”

李荣恩教授哈哈笑了笑,用肯定的语气重复了一遍:“对!你没听错!我们成功了!”

回过神来,陆舟迅速问道:“比例是多少?”

“0.47wt%,你的猜测完全正确!CNTs材料与波特兰水泥的最佳配比确实在更小的0.4至0.5之间,而不是在1wt%以上,我们犯了一个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导致的错误,而这本来可以避免。”李荣恩教授感慨道。

“李教授,关于那个CNTs材料掺量配比的论文可以发给我看下吗?”陆舟问道。

“当然,我已经发你邮箱了。”李荣恩教授笑着说道。

挂了电话,陆舟用一分钟的时间解决了碗里面条,迅速赶去了图书馆。

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打开电脑登陆邮箱,陆舟将pdf格式的论文下载下来后,迅速打开并找到了关于配比的那行。

“……当CNTs材料掺量为0.5wt%时,波特兰水泥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升47.1%和34.2%。”

到此为止,随着最后一个技术难点的攻克,整个课题终于可以算是圆满结束了。

不只是关于CNTs材料与水泥基材料的配比,还有关于CNTs材料表面功能修饰,乃至生产工艺的设计等等,这些都包含在这个大课题之内,只不过这些部分陆舟没有参与其中而已。

而随着整个科研项目的结束,李荣恩教授领导的项目组,至少可以产生五篇论文,以及两项技术专利。

如果陆舟没有记错的话,这个项目除了国家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基金和省科技厅项目基金的支持之外,还有上市公司中山新材的投资。

到时候李教授应该会将课题拆成两部份,提交两份结题报告,一份是走纵向课题的结题流程,另一份走的是横向课题的结题流程。

除了公开发表的论文之外,两项专利的归属,应该是属于中山新材。

再往后的工作就是报送结题材料、领取科研经费结算单、报销项目研究余款、等待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的反馈意见……

不过这些繁琐复杂的东西,就不需要陆舟去操心了,实验室里有专门的人负责跑这一块。

靠在了椅子上,陆舟长出了一口气。

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课题,终于在这一刻走到了尽头。

无限感慨之余,他的心中竟是莫名地有些怅然若失了。

就好像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被搬走,原本的地方却空了出来。

再次看了眼这篇论文,陆舟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列在第二作者的位置。

显然,他的工作对这篇论文的贡献,得到了项目组全体人员的认可。即便他和奋战在老校区那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连面都没见过,依旧得到了他们高度肯定的评价。

拳头捏紧又松开,陆舟忽然甩了甩头,重新打起精神,盯向了电脑屏幕。

“我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还有一篇SCI!”

收尾的最后一步!

打开了word文档,他的手指飞快舞动,敲下了一行行文字。

【碳纳米管材料对波特兰水泥早龄期水化反应影响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与数学方法解决】

【摘要:通过FTIR方法对波特兰水泥及其碳纳米管改性试样早龄期的水化进程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泛函分析等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CNTs材料在掺入波特兰水泥时,并未对早龄期的水化反应产生影响。】

【正文:……】

……

用整整一天的时间,陆舟按照先前做出来的那份初稿,将这篇论文整理了出来,并带着它去了实验室。

当他一跨过实验室的大门,钱忠明像是疯了一样,一把抱住了陆舟的胳膊,语气激动地大声吼道。

“我们成功了!陆舟,我们成功了!”

“好好好,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费了好大劲儿,陆舟才算是把疯了一样的钱师兄给弄开。眼看着刘师兄笑嘻嘻地张开双臂走过来,他迅速躲向了一边,才算是逃过了一劫。

李荣恩教授笑眯眯的站在一边,看着这群年轻人。

等着热闹的劲头过了,他才笑着开口说道。

“那篇论文搞定了?”

“搞定了。”

说着,陆舟拿出了U盘,不过却是被李教授笑眯眯地伸手推了回去。

“不用拿给我看,你最早给我的那篇初稿我已经看过了,没什么大问题,这部分的研究都是你一个人的成果,你自己拿去发表就行了。”

“那怎么行,数据都是——”

李教授笑着说:“那二作三作就写你钱师兄和刘师兄的名字好了,傅立叶红外光谱数据都是他们采集的,或者你把我的名字加在四作也随你便,虽然加不加对我来说都没啥影响。比起什么SCI,我倒是更希望你,来报我这的研究生啊。”

首节上一节75/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