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717节

在完成第一个阶段目标之前,陆舟甚至没法得知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因此,取巧的可能性被降低了许多。

不过相对的好处也有。

比如经验和奖励的结算在每一个阶段性目标完成之后便可以进行,而无需等到整个漫长的任务链全部达成。

将两个暂时黑着的任务关掉,陆舟伸手选中了第一个阶段性目标。

【目标1:实现载人登月。】

【要求:将至少一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在确保其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将他成功带回地表。】

【次要目标:

①.收集并带回1公斤月壤。奖励:一万点自由经验

②.为期五个月,在月球表面部署10平米的无人种植模块,观察并记录作物在低重力、无磁场保护等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奖励:1-5万自由经验。

③.为期五个月,在月球表面养殖十只小白鼠,观察并记录动物标本在低重力、无磁场保护等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情况。奖励:1-10万自由经验。

……

视线从任务面板上的几个支线上扫过,站在全息屏幕前的陆舟陷入了沉思。

“不管怎么说,载人登月都是必须的吗?”

说实话,其实最初他还考虑过,在月球上先扔几个通讯卫星或者信号站之类的东西,然后再扔些无人设备上去进行科考活动。不过现在看来,系统似乎铁了心要他送活人上去。

不过也罢,正好现在杨米尔斯方程已经完成,强电统一理论只差最后一步,可控聚变电池的理论工作也铺垫的差不多了,甚至关于如何实现这个可控聚变电池他都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思路。

等到聚变电池和霍尔推进器完工,就先试着送个人上去好了。

第655章 月底之前,给你们一个答案

最后确认了一遍系统任务,陆舟便退出了系统空间。

意识重新回归了别墅的书房,坐在书桌前的陆舟并没有急着给自己的工作做个收尾,而是去厨房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然后打开电脑登陆了自己在MathOverflow上注册的账号。

作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专业的数学论坛,很多像是陶哲轩、舒尔茨这些新生代知名学者在上面都有自己的账号和博客,而陆舟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不像陶教授那么勤快地更新博客,但陆舟还是经常通过这个论坛与世界各地的学者进行交流的。

想到昨天更新在Arxiv上的论文应该收割了不少下载量,陆舟打开了MathOverflow的信箱。然而即便是对蜂拥而至的信息有所准备,他依旧是被那突破天际的信息量给吓了一跳。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不只是一些数学领域工作者的私信,就连一些搞理论物理方向的博士、博后、教授也专门注册了账号,向他发来了私信。

而所有这些私信的核心思想基本都是一样。

询问他距离“弱电统一理论”的升级版——“强电统一理论”还差多远。

或者说,这个问题他还有多久能解决。

一旦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了杨米尔斯方程的质量间隙问题,进而做出强电统一理论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强电统一理论最困难的地方便是在于无法向弱电统一理论那样,直接套用“对称破缺”的方法。

然而现在质量间隙的问题已经被解决,通往强电相互作用最后的瓶颈已经不存在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个划时代的理论诞生,只是时间问题。

看着这些私信,陆舟嘴角不禁勾起了一丝笑意。

一条一条地回复实在是太麻烦了。

想到这里,陆舟点开了从未用过的博客功能,用不到十秒钟的时间编辑一条博文,并点击了发送的按钮。

【月底之前,我给你们一个答案。】

也正是这条不到二十个字的博文,让整个物理学界都沸腾了。

……

了却了一桩大事儿,已经连续多天作息混乱的陆舟,当天早早地便爬上床睡下。

一觉睡到第二天六点,被生物钟唤醒的他起床吃过了王鹏送来的早餐,接着便乘车前往了金大。

比较有意思的是,当他下了那辆黑色红旗,往数院方向走去的时候,一路上却是频频有人和他打招呼。

“陆教授,恭喜啊!”

“没想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天,陆教授的学识令人钦佩!”

“恭喜恭喜!往后物理学的圣殿上,将再添一尊大神啊。”

一路上保持着僵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陆舟基本上对所有和他打招呼的人都做了礼貌的回应。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这些教授们就好像是等在那里似得。

这一路上,他已经不知道“偶遇”多少人了。

说起来,这数院和物院,隔着还是挺远的……

总算是到了办公室,长出一口气的陆舟正准备走去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却发现一位熟人正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茶几上还放着一盏看上去刚斟上没多久的热茶。

“卢院士?”惊讶地看向了坐在沙发上的那位老人,陆舟笑着走上前去问候道,“您怎么过来了?”

对于曾经的导师,他还是相当尊敬的。

虽然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那段在CERN实习的宝贵经历,即便是现在也令他受益匪浅。

卢院士笑了笑说:“还能干什么,当然是过来看下你啊。”

陆舟笑着说:“您想看我和我说一声不就行了,我直接去一趟物院那边,哪用得着您亲自登门拜访。”

卢院士摆了摆手:“没那个必要,反正也就几步路的功夫,我闲着也是闲着,多走走也好。而且你研究的上这么忙,我要是频繁骚扰你,那也太不知轻重了。”

这两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就算他还想和五年前一样满世界到处开会,他的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了。从科研阵线的第一线退下之后,他的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为金陵大学培养下一代的学者。

首节上一节717/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