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710节

罗文轩做了个无奈的表情:“拜托,我们可是研究了这么长时间,现在只差最后一点却被别人捷足先登了,你一点感觉都没有么。”

陆舟不怎么在意地说道:“这没什么可遗憾的,无论是谁解决了这个问题,对我来说都一样。”

菲尔茨奖和诺贝尔奖都拿到了,在个人荣誉上陆舟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追求了,之所以研究这些问题,不过是因为想得到一个答案而已。如果真有人受到他研究的启发,成功解决了质量间隙的问题,对他来说反而比自己亲手解决这个问题,更值得高兴。

看着陆舟无动于衷的样子,罗文轩张了张嘴,最终叹了口气。

“好吧……我还达不到你这种境界。”

陆舟随口说道:“会有那么一天的。”

……

一两分钟的功夫,二十页纸的论文打印在了纸上。

作为非正式登刊的预印本,从论文内容的厚度来看,这篇论文写得可以说是比较有诚意了。

至少在格式上已经达到了一般中长篇期刊的格式要求,并且正文的论证部分条理还算清晰,没有像那些只是为了占坑而挂在网上的预印本一样,一眼扫过去就能找出十来个漏洞。

将论文打印出来之后,陆舟在罗师兄的办公室里找了张沙发坐下,结合论文的摘要,将正文部分快速地过了一遍。

总的来说,布莱恩·卡罗教授的能力还算不错,无论是数学意义上还是物理意义上。虽然和他认识的一些顶尖学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至少能力和名气还是相配的。

而且最令陆舟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布莱恩·卡罗教授采用的方法,与他和罗师兄选择的思路大同小异,都是基于贾菲教授的那篇发表在数学年刊上的那篇论文,通过对质量为m的粒子进行研究,来解释质量间隙的存在。

不过在如何研究这个质量为m的粒子时,双方的思路倒是出现了差异。

布莱恩·卡罗所考虑的并不是引入一个对应于前述问题中经典作用量的量子场——即量子杨米尔斯场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采用了和温伯格相似的方法,通过引入了一个时空流形上的个标量场来解决这个问题。

且不管论文中那些有待商榷的地方,至少在陆舟看来是非常不严谨的。

毕竟强相互作用的零质量性问题不能简单地运用“对称破缺”的方法进行解决。

“他的证明距离真相已经很近了,但最终还是与终点擦肩而过。”放下了手中的论文,陆舟碰了下手边的咖啡,却发现杯子已经凉了,于是起身走到了饮水机的旁边,准备重新冲一杯。

一听到陆舟说的话,罗文轩立刻抬起了头,神采飞扬道。

“所以他是错的?”

“你也别幸灾乐祸了,他的论文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从格点的正规化出发讨论四维规范场的存在性的这部分,再比如在环面Euclid对部分规范不变作用量给出了良好定义的路径积分……当然,他的问题也很多就是了。”

罗文轩:“比如?”

“比如他在从格点的正规化出发讨论这个问题的同时,并没有证明格点步长趋于零时极限,因此在环面Euclid时空中定义规范不变作用量的方法是不严谨,甚至是错误的。”

说到这里,重新泡上一杯咖啡的陆舟沿着杯口吹了吹,轻轻抿了一口,停顿了几秒之后继续说道,“不过我不确定是不是因为这是预印本的缘故,也许他已经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证明方法,只是没有在这里贴出。”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毕竟Arxiv上很多高质量的论文,正是在不断地讨论与修改中得到完善的。

罗文轩:“所以他并没有证明?”

“目前来看是这样的。不管别人是怎么看,至少在我看来,他没有成功。”说到这里,陆舟叹了口气,语气略微地有些失望。

他原本还以为这位布莱恩教授能够让他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结果没想到他还是犯了所有人几乎都会犯的错误。

果然,解决这问题,还是得靠自己才行。

第650章 布莱恩教授的邀请

布莱恩·卡罗教授的论文,在学术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轰动。

虽然此前人们一直猜测,质量间隙的问题最终会被陆教授解决,但没想到最终却是爆了一个大冷门。

杨米尔斯方程千禧难题的最后一问,竟然被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给解出来了。

当然,对于布莱恩·卡罗教授的证明宣称,大家也并没有感到过度奇怪。毕竟这位理论物理学界的大牛在规范场论这个领域也算是钻研了二十余年,能够做出如此重大的突破也无可厚非。

尤其是前段时间陆教授对杨米尔斯方程通解的求解,对整个物理学界与数学界的启发都是能够看得见的。

一时间,这位布莱恩·卡罗教授和牛津大学在整个理论物理学界都因此而名声大噪,Arxiv上关于杨米尔斯方程质量间隙问题的论文也消匿了许多。

大家都在等待一个结果。

等待物理学界对这篇论文的态度。

等待那些权威学者公开发表的意见……

牛津大学。

两侧坐落着红木质书架的书房内,正坐在沙发上接受《自然周刊》专访的布莱恩·卡罗教授看起来面色红润,意气风发。

当被问及质量间隙这个困扰理论物理学界数十年的难题时,他轻轻向背后松软的靠垫靠了下,用游刃有余的语气侃侃而谈道。

“质量间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直以来虽然我们能在物理学实验以及计算机模拟中观察到,但却无法给出一个数学上合理的解释,也无法定性定量地去理解它存在的理由。这个问题困扰了物理学界半个多世纪,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一样,直到今天才终于有了结果。”

《自然周刊》科学人物版面的记者贝琳达手中握着录音笔,认真问道:“请问您是如何解决它的呢?”

布莱恩·卡罗风趣地回答道:“你希望我从什么样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贝琳达抿嘴微笑道:“为了照顾一般读者,还希望您能够用非学术性的语言简单地谈一下您的灵感来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好。”

“我尽量吧,”端起红茶抿了一口,布莱恩教授优雅地放下了茶杯,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在此之前我已经就这个问题研究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尤其前段时间在金陵大学大礼堂举行的报告会,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通过引入L流形的方法,陆教授为我们演示了如何将微分几何学的方法运用到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中,我认为这对于数学以及物理学都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贝琳达问道:“所以您也运用了同样,或者类似的方法。”

布莱恩摇了摇头:“当然不是,不过陆教授另辟蹊径的思路确实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四维规范场论的质量间隙在经典情况下是看不见的,为了证明它我们必须引入非经典的变量变换。因此,我的做法是对整个问题引入了一个时空流形上的标量场,然后用一个并不复杂的方法便解决了这个问题。”

说到这里,布莱恩不自觉地翘了翘下巴。

每当回想起自己当时的机智,他的心中便不禁一阵得意。

贝琳达莞尔一笑,继续问:“您会将论文的内容以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展示吗?”

布莱恩教授很绅士地笑了笑,继续说道:“当然,这是学术界的惯例,任何伟大的发现都必须回应一部分人的问题,就算是爱因斯坦也不例外。我的证明将会在牛津大学的报告厅进行,届时我会详细阐述我所运用到的方法,并回答同行的所有问题。”

首节上一节710/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