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642节

在任何研究所里,院士都是身为学术带头人的存在。而一个实力强劲的课题组,也一般是由院士牵头,带着长江学者一级的教授、研究员组成组成核心团队,再往下是打杂的青千、杰青等小Boos,以及无数忙前忙后的博后、博士科研狗。至于硕士和本科生,可能会有,但一般不计入其中。

能拉着一群院士组成核心团队。

在国内,除了陆教授之外,似乎也没几个人能做到了……

一想到之前自己竟然还犹豫了下要不要来,盛宪富的心中便是一阵惭愧。

虽然不来也没人会怪他,但损失的一定是他自己。

毕竟这样的机会,一辈子也不见得能碰上几次。

如果把握住了,无论是对院士的评选,还是在学术上更进一步,都是大有帮助。

看着已经在这坐了一会儿的众人,陆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让大家久等了,我刚从学校那边过来。”

李建刚院士笑了笑说,“不碍事,我们差不多也刚到。寒暄的话咱们还是等到会开完了再讲吧,突然被叫到了这里,我现在连咱们的项目到底要搞什么都还不清楚,你有时间先讲这个吧。”

听到这句话,陆舟笑了笑说,“那行吧,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就不在寒暄上多浪费时间了。”

说着,陆舟脸上的神色微整,走到了会议室里放着的那张白板前,伸手揭开了上面的塑料布。

看着白板上的内容,会议室里至少一半的人愣住了,也有一半的人面无表情。

此前并不知道项目具体内容的盛宪富,显然属于前者。

不过他此刻心中震撼,到不完全源于意外。

还有惊诧……

“这是……”

声音轻轻颤着,难以置信地盯着白板上的内容,盛宪富的嘴巴僵硬地开合了下,后半句话却是怎么也说不出来。

“小型化的可控聚变堆,或者说聚变电池,”看着他脸上的表情,陆舟笑了笑,和颜悦色地解释道,“反正叫哪种都差不多。”

没有去管众人们的惊讶,清了清嗓子,陆舟继续说道。

“关于可控聚变技术的小型化,我已经做过了技术可行性的论证,相关的论文我会发到你们的邮箱。当然,过几天的话,你们也能在《核物理学报》上看到,这里就不再赘述。”

“今天请各位过来,主要是简单地开个会,分配下各自的研究任务。”

陆舟用激光笔点了下白板,继续说道。

“白板上的路线图,便是整个项目的大致研究方案,内容可能稍微抽象了点,但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全面的,如果哪个地方看不懂的话,可以问我。”

已经从惊讶中恢复过来的盛宪富举了下手:“我有个问题……”

陆舟:“请讲。”

仔细盯着白板上的那个路线图,盛宪富皱了下眉头,疑惑问道:“为什么是惯性约束?比起惯性约束,我们在磁约束上的经验明显更丰富。”

“这个问题问得好,”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之所以不选择磁约束,一来是考虑到磁场溢出会干扰到航天器上其它精密元件的正常工作,二来是为了节省航天器上的空间。”

“我们不可能为了一个大腿粗的堆芯,将一个占地上千平米的超导磁体装在等离子体引擎上,至少现在来看不太现实,而且也没那个必要。”

“在关于维持聚变反应的问题上,我们选择的是脉冲点火,不需要长时间保持反映室内等离子体的稳定运行,只需要反应能够快速的发生就足够了。”

李健纲皱了下眉毛:“脉冲点火吗?磁约束和惯性约束的优劣暂且不谈,拿掉了液锂中子回收系统,你打算拿什么来抵消中子束对材料的辐照损伤?”

“这个我接下来会提到,”说到这里,陆舟停顿了片刻,继续开口说道。

“整个核电池的设计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集成和燃料的堆芯部件,这一块会由我亲自带队解决。第二个板块是连接在堆芯上的发电机组,这一部分我希望交给核工业集团这边来做。”

王曾光院士:“用磁流体发电机组吗?”

陆舟摇了摇头:“不一定,这个得看反应堆设计成什么样,根据具体的需求。”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至于第三个板块,则是反应堆的点火装置。由于我们采用的是惯性约束以及脉冲点火的技术路线,在加热途径上我个人更看好激光点火。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微波加热的可能性。”

“这一板块的研究非常重要,我希望能由李健纲院士和于建南院士两位来负责,并且分别从激光点火和微波点火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去研究。”

于建南老院士想了想,开口说道,“我没什么意见,不过激光点火装置占用的空间同样不小,你想把那玩意儿装到航天器上,恐怕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我知道,”陆舟点了点头,“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需要去实验。”

“科工局那边给的预算很足,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我们有足够的经费,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第597章 步子迈得太大了?

整个可控聚变电池的项目拆成了十三个子项目,涵盖了激光点火装置到发电机组等所有部件,共六家科研机构参与研究。

有着盘古聚变堆的成功案例放在前面,对于这个项目陆舟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不过在关于聚变电池的核燃料的讨论上,依然出现了分歧。

目瞪口呆的听着陆舟描述的那个疯狂的计划,胜负讶然地张了张嘴,过了好一会儿,才用难以置信的语气开口道。

“你确定要用氦三做燃料?氦三和氘的反应截面只有DT反应的数十分之一,点燃它的难度将是点燃DT混合燃料的数十倍不止!”

持有这个观点的不只是他一个人,核工业集团的总工程师王曾光院士也是点了点头。

“我也觉得直接上氦三可能不切实际了点,虽然按你说的是节省了堆芯的空间和成本,但事实上这部分成本不过是被转嫁到了激光点火或者微波点火装置等等其他部件上。”

和陆舟不是很熟的于建南院士倒是没有直接反对,只是隐晦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步子迈得太大,未必是一件好事。”

食指轻轻在桌上敲了敲,陆舟思索了很久。

这是一个取舍的问题。

如果选择了DT混合物作燃料,那么反应堆芯上就得负载液锂中子回收系统,整套聚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就会降低。如果选择了He-3/D作为反应物,就可以节省至少15%的堆芯体积,整个电池组的体积能量密度也会随之提高。

不过王院士的那句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以国内目前的激光点火技术,贸然选择这种激进的技术路线,未必就能达到他所期望的那种效果。

首节上一节642/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