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538节

这次会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甚至于从开始之前他便嗅到了苗头。

先是国内的那场内部会议,再然后是外交部空降的代表,这位胡主任在会议上表现的强硬可以说出乎了他的意料。

各种各样的迹象都在表明着,高层似乎已经放弃了对iter的幻想。而且几乎可以预见的是,在面临被踢出局的风险的情况下,下一笔经费大概也不会如期到账了。

随着国家对iter项目态度的急转直下,身为华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的自己,显然被夹在了两难的境地。

从情理上来讲,他不希望退出iter。

当初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加入进来,现在如果真的退出了,不但意味着那些努力都白费了,更意味着国内许多研究机构与iter成员国的合作都将面临着被终止的可能。

还有最关键,如果华国最终决定退出iter,那么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即便不太可能就地解散,重组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几乎可以预见的是,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将有可能全面转向仿星器。

而他十数年来的心血……

想到这里,周承福神色愈发的复杂了。

到了现在,他自己也不清楚,他所担忧的究竟是国内可控核聚变事业的前途,还是自己的前程……

……

对于陆舟而言,iter发生的剧变同样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原本在他的计划中,与马普学会之间还会有很多合作的,但现在看来,他和螺旋石7-实验室已经从潜在的合作伙伴,变成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不得不说,这样的变化多少还是让他心情有些复杂。

不过令人心情振奋的是,就在他终于完成了液锂中子会手系统的计划书同时,华国核工业集团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再次来到金陵的王总工程师,不仅仅带来了磁流体发电机应用在聚变堆上的希望,更是带来了一份更加详细的草图。

虽说依旧是草图,但除了连接口的部位,整个磁流体发电机组的基本结构已经设计出来了。

拿着这张图纸简单地看了两眼,陆舟开口说道。

“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对了,预期能量转化效率大概能达到多少?”

王院士:“初步估计50是没什么问题,也许还能再高点。但具体的实物没出来,现在说这些都太早了。”

陆舟意外道:“50?这么高的吗?”

王院士笑了笑说:“这只是保守估计了。我们和电工所的专家讨论过,就如你说的,磁流体发电技术用在火电上水土不服,但用在核聚变发电上可行性还是相当高的。不讨论等离子体的加热问题,还有煤渣与积炭对发动机效率的影响,这些我们在火电上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不存在。”

陆舟:“具体的实物大概多久能做出来?”

王院士想了想,回答道:“大概明年吧,除了连接口的那部分,设计上的问题其实不大,做出来也不是很费事。”

说到这里,王院士笑了笑,继续说道,“发电机组其实都是小事,这都属于花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听说你打算在核聚变上用磁流体发电机,电工所那些参加过863计划的老师傅们都已经摩拳擦掌了。只要你能将反应堆造出来,我们这边的发电机组肯定能给你准备好。”

“倒是你们这边,我现在反倒是有点担心了。听说美国打算把咱们从iter项目中踢出去了,这是要搞技术封锁的前奏啊,你们还行不行啊?”

听到王院士的这句玩笑,陆舟淡淡笑了笑。

“这个问题,同样不需要你们操心了。话说的再多也没有任何用处,关于我行不行,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看来你还挺自信的,”看着陆舟脸上自信的表情,王院士笑了笑说,“说起来,你是九十年代生的吧,你知道技术封锁意味着啥吗?”

陆舟平静地说道:“意味着国内二十多家研究所与国外可控聚变研究单位的相关访问交流可能被叫停,大概上百个正在进行中的研究项目可能无法进行,甚至被撤销。”

除此之外,大概还会波及到几十亿的订单,以及数百名硕士、博士生的毕业……

这些都是可能发生,或者说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然而,即便是如此又如何呢?

妥协就能换来平等与尊严吗?

至少,陆舟并不这么认为。

“看来你知道啊。”

看着脸上表情没有丝毫变化的陆舟,王院士的视线中,渐渐带上了一丝赞许。

能力和能力是不同的,一名出色的科研人员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学术带头人,这其中存在着将才与帅才之分。

如果说先前对于这位年轻的负责人,他的心中还有些疑虑的话,那么现在这份疑虑,倒是被冲淡了不少。

收敛了说笑的表情,看着陆舟,老先生语气郑重地说道。

“那就拜托你了!”

第529章 有趣的成果往往诞生于意外?

金陵高新技术园区。

三五年前这附近还是一片待开发的荒地,如今却是已经发展的是有模有样了。

在市政府的政策扶持之下,随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入住,依靠着附近大学城人才资源的支撑,这一带已经形成了一片以产学研模式为基础的良好企业发展生态。

虽然这座产业园的初衷只是为了留住当地人才,但现在看来这一目标不但被超额完成了,而且还带来了庞大的经济价值。

尤其是锂电产业。

根据最新的产业研报,这一带生产的改性PDS薄膜锂负极材料、HS-2材料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分别占据着全国32.7%、47%的市场份额,几乎已经成为了这片产业园的经济支柱。

还有最近由宝盛集团建厂投产的SG-超导磁体,更是销往世界各地。

当初规划这片区域的市委领导,只怕已经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做梦的时候被这份漂亮的政绩给笑醒。

当然了,这里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程度的发展,其实和政策面的支持关系不大。

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以中山新材为首的企业抓住了时代的机遇,赶上了锂电市场高歌猛进的浪潮,另一方面自然也是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当然,要说最核心的因素,大概都离不开金陵高等研究院的技术。

首节上一节538/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