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461节

“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书面文件大概不久之后便会下来,提前说说也无妨。”

顿了顿,陆舟继续说道,“……除了一些技术上的事情之外,我们主要聊了聊学术方面的事情,包括一些数学史。”

许校长:“数学史?”

陆舟点了点头:“没错。”

“纵观文艺复兴之后的历史,数学家都是一个对环境极其敏感的群体,上个世纪的数学中心在欧洲,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与德国的哥根廷学派在学术造诣与影响力上平分秋色,然而不到四分之一个世纪,哥根廷学派几乎全军覆没,布尔巴基学派也走向衰落,世界数学的中心从那时起便从欧洲转移到了北美。”

“在普林斯顿游学的这些年,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无论是关于知识本身,还是关于学术文化。”

“借鉴历史与现实中的经验,我个人最大的感受便是,学术的繁荣与一个开放的学术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于是当时我便向他提出,要在金陵打造华国的普高院,从事纯粹的学术研究,在学术上做到去官僚化,去政治化。”

听完陆舟说的话,许校长点了点头。

科研出生的他,很清楚学术官僚化对科研效率的影响。

而身为教育改革的支持者,他对于改变这一点也有做出过一定的努力。

虽然一些政策可能制定的不尽人意,但在态度上,他对于陆舟提出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支持的。

尤其是对于陆舟打算建立华国的普高院,很久以前他们便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他便表明了自己赞同的立场。

只不过支持归支持,真正执行起来,恐怕会很难……

“你说的这些我很认同,但实施起来恐怕很难。尤其是去政治化,就国内的大环境而言,这基本是不可能——”

陆舟:“他同意了。”

许校长瞪大眼睛,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顿了顿,陆舟继续说道:“他说我自己的研究所,自己随便怎么搞都可以。搞砸了无所谓,如果成了,倒是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推广。”

这个有限范围,自然指的是金陵大学。

但其实推不推广,对于陆舟来说都是次要的。

他对自己的定位不是一名教育家,仅仅只是一名学者。

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对他来说舒适的学术环境,让他可以安静地从事自己的研究。

至于政治上的诉求,他并没用那种东西,也不是很感兴趣。

然而,在许校长看来,陆舟提出的这些条件简直是不可思议。

尤其是高层还能答应,这更是匪夷所思。

许校长忍不住问:“你们真的只是聊了数学?”

“当然不只是数学,”陆舟不好意思笑了笑,“在此之前……我们还聊了聊可控核聚变。”

-

(手残……挑战爆更失败,但今天……我一定!)

第471章 大兴土木

正式的文件下来很快。

几乎就是跟着陆舟的后脚跟,从上京飞到到了金陵。

首先出动的是金陵军区的部队,在紫金山脚下的那块地附近拉起了隔离带。

整个研究设施占地面积虽然只有80亩,但愣是在附近清出了近八百亩的空地。

虽说这可控核聚变虽然和氢弹什么的武器毫不沾边,但名字里终归是带个“核”。

而凡是与核扯上的关系,哪怕从技术指标上来讲绝对是安全的,也很难让人从心理上过去这个坎。

好在这一带已经是郊区,人口密度并不高。

该拆迁的拆迁,该转移的转移,按照市拆迁补偿标准的1.5倍赔偿,动作毫不拖泥带水。

紧随其后抵达现场的,是华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的设备。

几乎就在工程招标结束之后的当天,踩着军区部队的后脚跟,十几辆辆卡车与工程车便浩浩荡荡地杀到了现场,开始在空地上搭起了活动房。

瞅着卡车上拉的那些水泥带,正在站岗的小刘砸了砸舌头。

“核工建、核电水泥……上面是打算在金陵建核电站?”

站他旁边的小李摇了摇头,说起来头头是道:“不太像,搞核电站首先得靠海吧?哪有在内陆建核电站的。”

小刘:“那还能搞核试验不成。”

小李摇头:“那就更不可能了,哪有在沿海省份的省会搞核试验的?再怎么说也得往西去个千把公里吧!”

小刘忍不住道:“那你说这玩意儿还能是啥?”

瞅了眼旁边的紫金山,小李胡乱分析道:“我猜可能是核避难设施。有句话咋说的?靠山近水扎大营!旁边这紫金山看到了不?这玩意儿就是天然的核掩体——”

“少在那儿瞎猜,这玩意儿是你们能猜的吗?老老实实站岗。”站在旁边听不下去了,老赵忍不住训斥了一声。

被老兵训斥了一句,两个新兵蛋子顿时闭上了嘴。

确实,不管国家打算在这里建什么,那都不是他们能瞎猜的。

这时候,一辆军车停在了土路旁。

随着车门从两边打开,一位身着军装、面容威严的中年男人,和一位看上去很年轻的男人,从车上走了下来。

荷枪实弹在路边站岗的士兵,立刻挺直了腰板,行了个军礼。

“首长好!”

“同志们好。”

首节上一节461/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