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45节

【(1)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寿命t=∫λNtdt/N0=……=1.1443T1/2

代入数据可得,t=6.49*10^9年。

扫了眼那张A4纸,李荣恩教授眉毛挑了下,眼中浮现一抹有趣的神色。

并没有注意到李教授表情的变化,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纸上的陆舟,开始继续解答下一问。

【由题干信息可解得,在dt时间衰变成U234所产生的高能光子数量为-dN·n0=n0λNdt

再设光子穿过钢板的效率为n1,算出dt时间内穿过钢板的光子数为dN1=n0λNdt·n1

进入探测器的光子数……

探测器中产生的信号数……

算得潜艇中的U238数量,并且由此计算U238核的数量。

陆舟代入所有数据,算出潜艇中U238核的数量N=7.456*10^25。

然而就在他正准备将N带入M=N*238u中,对敌方的泉水完成最后一击的时候,李荣恩教授忽然开口了。

“好了,算你过了。”

陆舟:???

他顿时就不乐意了。

什么叫算我过了?

我都算到这里了,你就不能等我算完在说话吗!

“教授,我还没算完……”

“都被你算到了这一步,找个初中生来都能算出来,”李荣恩笑着说道,“你想算就算完吧,随你便。”

做题的气氛都破坏光了,陆舟一阵无语。

架不住强迫症的纠缠,他还是在最后面写下了结果。

答案M=29.634kg,取两位约为30kg

步骤没错,结果毫无悬念的正确。

陆舟给这道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想不想听下第二道题?”李荣恩笑着说道。

虽然陆舟想说“不想”,但想到教授还没批自己的假条,不由无奈道:“您说吧。”

李荣恩笑了笑,继续说:“别紧张,第二道题很简单,你就和我说说,这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肯南表述吧。”

听到这问题,陆舟松了口气。

本来他还以为这教授第二题,会出道他根本写不出来的难题敲打敲打他,告诫他不要骄傲自满什么的,结果没想到这李教授根本没按套路出牌,就这么简单的放过他了。

一般来说,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存在两种表述,一种是著名的开尔文表述,另一种则是克劳修斯在1850年论文中提到的表述。

至于肯南表述,是近期产生的一种较新颖的表述法。

看教材的时候认真点,就不会漏掉。

即——

“对于一个有给定能量,物质组成,参数的系统,存在这样一个稳定的平衡态:其他状态总可以通过可逆过程达到之。”像是背课文一样,陆舟复述了这段表述。

“不错。”李荣恩赞许地点了点头。

非物理专业使用的教材上,并不会在正文中提到这种较为前沿的表述,不过还是会在附录中提上那么一句。一般对物理学没有兴趣的学生,毕业了都不会翻到那里。

如果陆舟连这个冷僻的知识点都掌握的如此清楚,足以证明他已经吃透了整本《大学物理》教材了。

经过这一浅一深的考察,李荣恩现在可以确认,自己这面向本科非物理专业学生的课程,确实没什么东西可教他的了。

看来老唐确实没吹牛,这小子是个人才啊!

其实说什么答题答对了才批假,那都是和年轻人开的玩笑。

从昨天开始,数学建模竞赛的假条他都批了几十张了,会差这么一张假条?

就算陆舟答不出来,他最多也就调侃两句,最后还是会批的。

在假条上签了字,李荣恩翻出抽屉里的点名本,一边在上面画了两个勾,一边用长者的口吻说道。

“陆舟啊。”

“怎么了?”

“有没有计划读研?”

陆舟想了想,用不确定地口吻说:“有吧。”

未来的事谁说的好呢?

不过李教授的直觉,显然没有老唐那么敏锐,根本没有听出来陆舟语气中的不确定,反倒是赞许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

“咱们南大的物理系,在全国高校中也算是顶尖的水准,谦虚点来讲,就算北大和咱并列第一吧。不过若是具体到研究方向,超导物理学和强关联电子系统、以及凝聚态物理和材料设计这些领域,他们都不如我们。如果你对物理感兴趣,考研的时候可以来找我,我们碳纳米管实验室,需要的就是数学领域的顶尖人才。”

这是……

在暗示我,以后报他的研究生吗?

陆舟心里哭笑不得,他现在才刚刚大二,离考研还远着呢。

但无论怎么说,这都是老师的好意。

陆舟诚恳的说道:“谢谢老师。”

李荣恩笑着点了点头:“行了,拿着假条去吧。这种比赛有机会多参加参加,你要是政.治不行,可以留意下保研的机会。或者等明年你到了大三,来问我,问你唐老师,都可以。”

陆舟笑着表示了感谢,没再多说话,拿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假条迅速告辞。

第六十章 国赛开幕!

9月12号,竞赛如期进行!

在比赛的前一天,陆舟等人便搭乘校车从新校区返回了老校区,住进了校方安排的临时宿舍。

床垫和枕头都是准备好的,只用带个套单,不讲究的人甚至直接去个人就行了,毕竟虽说比赛时间有72个小时,但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就寝时间,可能连十个小时都不到。

比如陆舟就是如此。

他的任务最重,需要完成的工作量最大,只有第二天可以小憩一会儿,所以干脆连换的衣服都没带,空着手就去了。而到了新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躺床上睡觉。

睡不着也得逼着自己睡着。

第二天早上五点醒了,在床上闭着眼睛歪到了七点钟,去食堂吃了个早饭,陆舟便和王晓东、林雨湘两个人会和,一起去了学校为数学建模大赛准备的专用机房。

根据官方公布的报名信息,本次竞赛有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含港澳)及美国和新加坡共1338所高校25347个队伍共7万多名大学生,同时点击竞赛网站,下载题目参与比赛。

比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因其评审严谨性和公正性,其影响力虽然稍逊“挑战杯”,但国奖的含金量在某些意义上却是高过“挑战杯”一筹。

上午七点半,机房里已经坐满了十个队伍。

虽然有不少人会选择用自己的笔记本答题,但通常情况下还是会把电脑带到机房里。毕竟只有机房和图书馆的wifi,才能免费从知网上下载论文。这种比赛指望通过百度上那些未经考证的资料取胜,还不如烧一炷香等论文自动完成。

刘老师过来转了一圈,笑着和陆舟三个打了个招呼,也没聊竞赛上的事情,就问候了些“昨晚休息的怎么样?”、“老校区的宿舍习不习惯?”之类的话,然后便晃悠到了机房外面,开车回新校区忙自己的项目去了。

八点钟,钟声一响。

所有人迅速登陆了官网,下载题目。

根据规则,题目一共分为ABCD四道大题,其中AB属于本科组题目,CD属于专科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道题作为目标,在72小时之内完成并上传用官网软件生成的md5码,并在结束竞赛的当天上传对应md5码的pdf格式论文。

一般来说,选题必须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地读题。

然而当他们看到题目的一瞬间,所有人都傻眼了。

“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B题创意平板折叠桌?!握草?今年的题目是什么鬼?”

“MMP,和我们做的训练完全不一样!”

“我前几天好像做过类似的,好像是设计神州火箭的发射方案……不过我觉得这么玄乎的题材肯定特么的不会出,没想到……大意了!”

“握草,大佬,你不是高数九十五分吗?想想办法啊!”

“我学的是高数,又特么不是学怎么上天!”

“设计桌子……桌子有什么可设计的,不就是四条腿吗?可折叠……我们在凳子腿后面安个弹簧?”

机房里相当热闹,看得出来,同学们都被这题目整的一脸懵逼,无从下手。

不过也有高手在里面。

比如陆舟班上的第二学霸罗润东,这会儿正一脸淡定地和队友小声交流。

还有刘瑞……这小子的队里似乎有个很可靠的大腿,这会儿都已经读完题目,开始给两个队友分配工作了。

看着从官网上下载的两道题目,王晓东眉头紧锁。

天崩开局。

两道题目都和物理有关。

前面一个涉及到航天物理中的轨道计算,光靠高中物理知识肯定是不够的,B题表面上很简单,实则并不比第一题轻松太多,其中涉及到对桌腿的动态运动分析,涉及到材料受力分析等等一系列问题,涉及到的不只是数学建模知识,更要求对结构力学以及材料学甚至人体工程学有一定的涉猎。

然而……

队里的“数学天才”,才刚上大二,甚至才刚开物理课。

没办法了,避重就轻。

第一个物理知识不够完全没法做,第二个还能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想办法转化成数学问题解决。

王晓东看向陆舟,“要不选B题?”

陆舟摇了摇头:“选A题。”

“A题?”王晓东皱眉,“你没问题吗?”

“大学物理的话,我已经学完了,航天物理虽然看似复杂,其实归根结底也不过是前三章的内容,”停顿了片刻,陆舟扫了旁边那队一眼,继续说,“而且,你看光是这个机房里,选B题的人就已经够多了。”

AB题是分开评选的,在A题这么吓人的情况下,B题势必会有很多人选。这时候就该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把独木桥留给千军万马,潇洒地走自己的阳关大道!

当然,这也是陆舟在心里对A题有把握的情况下,才做出的选择。

王晓东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自然也明白陆舟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那行,建模就交给你了。”

“包在我身上。”

眼神交流,两个学霸已经达成共识。

林雨湘一脸懵逼地看着两个已经达成共识的队友,不由弱弱地问:“那个……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地方吗?”

王晓东露出一个他自认为很温柔的笑容说,刚准备帅气地来一句“交给我就行了”,然而还没等他在那张面瘫脸上酝酿出感情,正埋头在A4纸上笔算草稿的陆舟,便头也不抬,毫不客气地说道:“带饭,送水,拜托你了。”

首节上一节45/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