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367节

就算100k的超导材料真的开发出来,多半也卖不到这价钱。

毕竟超导材料可不像电池材料那样市场应用前景不可限量,而且具备不可替代性。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就算做了专利保护,最后很大程度上也等同于做了慈善……

陆舟摇了摇头“不管值不值得,我都需要这项技术,也需要相关的专利,至于为什么以后我会告诉你。至于现在,你不需要在意是否值得,你只需要记住,就算是赔钱我们也要做出来。”

杨旭点了点头“好吧……如果他还是不同意呢?”

陆舟“那就两千万。”

杨旭“……”

p……

他都差点忘了,自己的老板是个不差钱的主。

顿了顿,陆舟继续说道“我的底线是2000万美元,如果他的回答依然是拒绝的话,我们只能撇开他们自己搞,或者找个愿意合作的团队一起合作……交涉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杨旭点了点头,认真说道“我会正确传达你的意思。”

看着杨旭,陆舟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时候,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便开口说道。

“对了,说到钱的事儿,回来之前我好像说过要发年终奖。”

一听到这句话,杨旭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老板,我终于等到您这句话了,你要是再不提,我都打算替大伙儿们问了。”

包括实验室里另外几个研究员,也都竖起了耳朵听着,毕竟关系到过年发多少钱的问题,没谁不好奇的。

“这话说的,你们每天这么辛苦,我还能黑了你们的奖金不成?”陆舟清了清嗓子,笑着说道,“一会儿我就去财务科,把奖金的事情交代下去,我保证今年大家都能过上一个充满惊喜的新年。”

杨旭嘿嘿一笑“老板,可以剧透下我的奖金是多少吗?就说个大概就行了。”

陆舟笑着问“怎么个大概法?”

杨旭“就说下大概多少个月的工资就行了!”

陆舟摇了摇头“这太精确了,我还是告诉你几位数吧,具体多少你自己去猜。”

杨旭“几位?”

陆舟想了想“七位数肯定是有的吧。”

杨旭瞬间愣住了。

七……

七位数?

他原本的预期,也就是三四个月工资的样子。

结果没想到,老板的大方还是超乎了他的预料。

“今年,辛苦了,”看着呆愣在那儿的杨旭,陆舟笑了笑,拍了下他的肩膀,“明年,也你们拜托了!”

-

(求月票啊~~~)

第404章 德国来信

虽说对于一名科研狗而言,有实验做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但有实验可做是为了达到更高的高度,人们最终追求的还是更高质量的生活。

陆舟想要的并不是“铁打的实验室+流水的研究员”那种只靠大牛研究团队,他需要的是一支经验丰富、团队配合默契、并且拥有国际视野的高效率研究团队。

人才的经验可以在课题中积累,而想要留住人才,最终还是得靠待遇。

陆舟觉得,自己赚了这么多钱,反正一个人也花不完,不如给自己的研究员们发发福利。

毕竟科研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尤其是HS-2材料的诞生,除了自己的数学模型之外,他们功劳也是相当大的。

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这边,陆舟打算拿出两千万RMB作为奖金池,根据所发论文上的贡献以及综合绩效发放奖金。

不只是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萨罗特实验室那边他同样会拿出几百万美元,按照同样的原则发放奖金。

从计算材料研究所出来之后,时间已经不早了,陆舟和王鹏两个在校门口吃了顿饭之后,便在附近找了个酒店开了两个单人间住下。

将行李简单地收拾了过后,陆舟打开电脑,给星空科技北美分公司的经理怀特·谢尔丹发了一封邮件过去。

做完了这件事情,就在他正准备关掉电脑的时候,正好收到了一封邮件。

邮件是从德国发来的,寄件人是拉泽尔松教授。

【……亲爱的陆教授,我必须告诉你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我们的“He-探针技术”成功在螺旋石7-X上完成了部署!第一次实验的结果相当喜人,在极限约束电磁场下发射的He-粒子,成功从侧面击穿了等离子体,并且被设置于第一壁外侧的靶材料接收。】

【一开始克雷伯教授还对我们的装置心存疑虑,认为它可能会对高温压的等离子体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但事实证明,他的顾虑是多余的!】

【我们成功收集到了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等等重要的宏观参量信息,而这些信息比等离子体诊断手段获得的信息更加精确,你不在现场,可能无法体会到我所描述的那些,究竟是多么的令人激动,令人震撼!】

【相关的数据的我已经附在了邮件中,如果你能够从里面整理出有用的东西,请务必联系我。我期待着你能够带来更大的惊喜,不过如果实在没办法的话,也不必勉强。就现在取得的进步而言,我们的技术已经相当成功了。】

【关于“He-探针技术”的论文,我的意见是可以投稿在ITER的会议上,如果你没有意见的话,请务必尽快回复我……】

将邮件看到了最后,陆舟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这个令她牵肠挂肚的研究项目,到这一刻为止,总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够更加精确的收集高温压等离子体内部的信息,将有助于推动整个国际可控核聚变工程的前进。

虽然对他而言,针对等离子体湍流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我同意你的提议。】

ITER会议是由各国等离子体物理专家参与的公开技术交流会议,大概就相当于ERN会议之于理论物理学界。

除了这个会议之外,好像也没有更合适的地方可以投稿相关的论文。

首节上一节367/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