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281节

至于大卫的研究所是怎么和曼哈顿姐妹会扯上关系的?

有时候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联系。

这里是曼哈顿岛的希尔顿酒店,能住进这里的人虽然不少,但能在这里举办派对的俱乐部却寥寥无几。

哪怕将D.E.Sha研究所换成哥大某个名不见经传的橄榄球俱乐部,将一次“值得庆祝的研究成果”换成“校级联赛纽约区亚军”,只要派对的地点在这里,一样会有大把年轻漂亮的姑娘愿意穿上礼服出现在这里。

反正无论是“JAS”还是“橄榄球”,对她们来说都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她们享受的是宴会的逼格,以及将照片发在脸书上炫耀的乐趣。

“说起来你还是单身吧,虽然就算不是单身也没什么关系,”摇晃着手中的酒杯,大卫开玩笑道,“在这里你不用矜持,如果你看上了谁,可以大胆地邀请她跳一支舞。”

陆舟无奈道:“很遗憾我不会跳舞。”

“没有关系,就算你跳的再糟糕,相信也有大把的人能够忍受,”憋着笑和陆舟碰了个杯,大卫挤眉弄眼道,“而且我敢打赌,只要你有这个想法,应该有不少姑娘愿意手把手的教你。”

这难道是在夸我帅?

陆舟有些腼腆地笑了笑。

这多不好意思。

虽然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并没有注意到陆舟在想些什么,大卫新开了一支香槟,给自己的酒杯重新满上,“你下一步如何打算?要不干脆在哥伦比亚大学当教授算了,我可以替你说服校长,在哥伦比亚大学额外开设一个计算材料系。”

看着窗外曼哈顿岛的万家灯火,陆舟笑着摇了摇头:“哥伦比亚大学是个美丽的地方,曼哈顿岛也是。但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普林斯顿更适合我一点。”

“是吗?好吧,个人有个人的选择。”大卫叹了口气,却并没有在多劝说。

把瓶子里剩下地酒全都倒在了陆舟的杯子里,他继续说道,“有空的话,记得常来这边转转。”

“没问题,反正也很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陆舟继续开口说道,“对了,在回普林斯顿之前,还有件事情,我必须得拜托你。”

大卫:“什么事?”

“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大厦已经完成,但年轻的理论总是不受重视的。为了增强它的可信度,我打算用我们的理论工具来试着解决一些更具体的问题,关于这点,我需要Antn的力量,”顿了顿,陆舟继续说道,“我不会借太久,在我返回普林斯顿之前就可以了。”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会一直持续到六月份,也就是说大概会有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这个实验倒不需要一个月那么久,情况乐观的话,可能半个月都够了。

另外,相比起上一个课题,他即将进行的这个课题虽然同样是理论领域的研究,但对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实验将起到指导作用。

因此,不管大卫是否在意,他都会坚持支付租用设备和雇佣人员的租金。

大卫饶有兴趣问道:“更具体的问题是怎样的问题?”

陆舟神秘一笑。

“关于碳硫复合材料与有机质电解溶液界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第343章 登刊《JACS》!

六月份,化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

或者也可以说是两件。

在最新一期的《JAS》上,刊登了两篇重量级的论文。

尤其是由斯坦利教授的研究团段撰写的《一种笼状碳分子与硫单质复合正极材料》,不只是在材料学界,在整个新能源领域都掀起了一场地震。

早在一个月前,专利号下来之后,宾汉顿大学的材料学实验室就放出了相关的消息,现在材料学和工业界总算是看到了这篇论文的真容。

虽然对于斯坦利教授是否真正解决了锂硫电池这项技术存在疑虑,但是学术界普遍持有乐观的观点。

毕竟斯坦利教授本身就是锂电领域的大牛,再加上有着埃克森美孚的支持,论文的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不少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对实验结果进行重复实验。

也许用不了多久,锂硫电池就会走出实验室,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

至于另一篇重量级的论文,则是充满争议的《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

在此之前,理论化学界没有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型,可以对发生在“界面”上的各种电化学过程的微观实质进行透彻的阐明。

如果这个理论模型被证明是有效的,将有助于推动整个理论化学界对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研究。

然而,这个理论实在是太过于新颖,甚至可以说相当的超前。

也正是因此,这篇论文的登刊,在理论化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因为克拉福德数学奖和亚当斯化学奖的份量,《JAS》绝对不会如此轻易地过稿,审稿人和学术编辑也确实一度拿不定主意。

虽然数学的命题可以通过逻辑上的自洽判断真假,但数学领域之外的研究,尤其是涉及到应用层面,却不能简单地将“逻辑是否自洽”作为判断命题真假的主要原因。

而且最难办的是,也没有几个人能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陆舟的数学模型在逻辑上是否自洽。

在理论化学界找到一个精通数学的学者或许不难,但想要在化学界找到一个克拉福德奖级别的数学家,就相当困难了。

至于通过事实的论据进行检验,听起来是个好主意,但难度依然不小。

毕竟超算这东西,不是什么实验室都折腾的得起的。尤其是专门做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超算,哪怕是租金都不便宜。

“Antn”之所以能称霸计算化学界的江湖这么多年,还不是因为一个能打的对手都没有。

不过,考虑到陆舟在数学界和材料学界的影响力,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检验这个理论是否可靠。

这其中有理论化学方向的学者,也有应用数学方面的学者。

据传言,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PG),已经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的课题小组,聚集了几位在数学、化学、凝聚态物理方向的学者,对陆舟提出的这个理论模型进行检验。

或许用不了多久,一切便能水落石出。

但现在看起来,争议还得持续那么一会儿。

不过相比起外界的议论纷纷,处在漩涡中心的陆舟本人,则是淡定的多,甚至还在不慌不忙地做着下一个实验。

首节上一节281/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