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234节

不只是研究员嫌贫爱富,各大期刊也是一样。

毫不夸张的说,用牛逼的扫描电镜做实验,你就是薅根头发丝下来扫一扫,那都是一篇SI。用普通电子显微镜做实验,数据做的再好,也很难上《Nature》、《Siene》。

金大的化院不是没有扫描电镜,但这么牛逼的设备还真没有。

更何况不只是化院要用这玩意儿,隔壁的生命科学学院也要用到,分配到每个教授身上的机时就相当有限的,至于那些写博士论文的学生,还得提前申请排队。

黎院士一直想给化院再添置一台新的扫描电镜,但一直没申请下来。

“没一千万那么夸张,也就八九百万的样子,”陆舟不好意思笑了笑,不过很快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是美元。”

也就八九百万……美元。

换成RB不得四五千多万了?

听了陆舟的话之后,黎院士的眉毛狠狠地抽搐了一下。

酸溜溜地说一句浪费吧,人家用的又是自己的钱。

除了羡慕之外,他心里没有别的任何感想。

“你倒是舍得花钱……照你这个用法,只怕整个实验做下来,投进去的钱得上亿了。”

陆舟摇了摇头说道:“其他地方可以省,但在设备上一定不能省,严谨的数学模型需要严谨的数据作为支撑。”

其实,也没黎院士说的那么夸张,这台扫描电镜基本上是占了开销的大头,其它像是VD真空管式炉、电弧室、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等实验设备虽然同样花钱,但都花不了多少。

当然了,即便花不了多少钱,陆舟也没想过在这些设备上省着。

在工资上委屈科研狗没问题,但在设备上一定不能委屈了自己人。

毕竟数据测不准,需要的样品做不出来,实验总是失败,不只是让科研狗们暴躁到抓狂,坑的最终还是老板自己。

而且,这些设备又不是一次性的,这个项目用过了,下个项目还能继续用。

按照陆舟的计划,一期投入五千万美元,等这个项目结束之后,他会考虑再追加五千万美元的投资,给自己的研究所配台原子力显微镜,打造国内顶尖的材料学实验室。

毫不夸张的说,就冲他实验室里的这些设备,不少人只怕白干活都乐意。

毕竟跟着没钱途也没前途的小老板,连个二区SI的一作都要勾心斗角一番。跟着陆舟这种大老板,在这种顶级实验室混两篇顶刊SI,出去之后整个人的身价都不一样了。

对于一些混的不咋滴的科研狗来说,只要管吃管住,白干活怎么想都不亏。

虽然很无奈,但这也是学术圈的现状之一。

梨院长忍不住感慨道:“你这计算材料学,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学的。”

以前他还拉着人隔三差五开会讨论,要不要在金大开个计算材料学系,现在看来缺的不只是教授,缺钱才是真的。

“是啊,”陆舟感慨了一句,“其实,我还打算配台超算来着。”

超算才是计算材料学的核武器武器,就像计算化学的“Antn”一样。

做定性的计算一张纸和一张笔就够了,但如果要做定量的计算,甚至借助实验数据对高分子空间模型进行精确的模拟,这玩意儿和数学好不好就没什么关系了。就算代数和几何学得再好,那种计算量也不是人脑能解决的。

不过刚买了5000万美元的设备,资产缩水了一大截,要说一点都不心疼是不可能的。

为了避免研究经费紧张,在新的项目出成果之前,他打算缓一缓再说。

就在这时,陆舟忽然注意到,站在扫描电镜旁边的黎院长突然不说话了,不由微微愣了下。

“怎么了?”

黎院长:“……”

并没有理会陆舟。

此时此刻,他一句话也不想说。

第308章 互相蹭蹭

自从仪器买回来之后,不只是化院的黎院长隔三差五往陆舟的实验室里转悠,生命科学学院的几个老教授也是厚着脸皮地往这边跑,找机会和他套近乎,变着花样来他这儿蹭仪器。

若不是陆舟研究的是材料,用不上生物技术,他们甚至都想把自己的学生送一个过来给他当科研劳力了,也好蹭的稍微光明正大点。

其实蹭仪器也不是什么大事,陆舟以前在金大的时候蹭过,在普林斯顿的时候也蹭过,现在更是蹭了一栋楼。

在不影响实验进度的前提下,对于一些不是很麻烦的要求,陆舟基本上还是会卖黎院长和生命科学院的几个老教授一个面子。

不过,他这里的规矩也很明确,带磁性的样品不做,高电压的实验不做。

同时,禁止实习生上机操作。

有这些条件限制着,以那些老教授们的水平,只是拍几张图还不至于他和仪器用损耗了。

另一边,除了钱忠明和刘波之外,在陆舟正式聘请的研究人员中,还有一位名叫杨旭的博士。

这位杨博士在麻省理工大学做过两年博士后,除了能够熟练使用他买来的那些仪器之外,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也算是有一些经验,而且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虽然在材料学这个领域算不上什么大牛,说是小牛也有些勉强,但对于陆舟而言,已经足够了。

他不需要那种大牛,只需要其他人按部就班地完成他制定的研究计划便可。

一个星期之前,这位杨博士还在麻省理工大学那边办理离职手续,现在总算是坐上回国的航班,抵达了金陵市。

约了个碰面的时间,陆舟在金大校附近的火锅店里,见到了他。

碰面之后,这位海归博士立刻握住陆舟的手,笑着说道。

“幸会幸会,久仰陆教授大名了!”

这位杨旭面相看上去普普通通,戴着眼镜,没什么特点。要说和典型的工科男有什么区别的话,大概便是那腼腆的笑容了。

陆舟也笑了笑,和他说道:“大名谈不上,快请坐吧。”

平时陆舟和室友聚餐都是去门口小鱼庄,这家火锅店他也是第一次来。不过听生命科学院的几个老教授推荐,这家店的味道似乎不错,他便将碰面的地点定在了这里。

首节上一节234/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